李艳艳 作品数:43 被引量:181 H指数:8 供职机构: 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平顶山市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历史地理 更多>>
2012-2014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了解2012-2014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病原学特征,为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RT-PCR的方法对聚集性疫情标本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共对平顶山市76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195份标本进行了检测,阳性69起,阳性检出率90.79%,单一病原感染60起,混合病原感染9起,单一病原EV71感染最多(39起),占56.52%。不同年份间病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3,P=0.001)。高峰期和低峰期优势病原均为EV71。除石龙区外,其他9个县(市、区)的聚集性疫情均有阳性检出,且优势病原均为EV71。不同类型聚集性疫情单一、混合感染均有检出,且均以EV71感染为主。不同疫情规模均有混合感染发生。不同病原间疫情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8,P=0.256)。结论 平顶山市要加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病原学监测,加大采样力度,有效控制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李宗瑾 张俊杰 谢清梅 李艳艳 马西平关键词:手足口病 聚集性疫情 病原学 平顶山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现状定性访谈调查 被引量:3 2013年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多发疾病[1],有效控制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发病水平,是儿童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2]。对平顶山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分析手足口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支持。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平顶山市所辖10个县(市、区)疾控中心的流行病科(手足口病主管科室)科长和副科长。 李宗瑾 谢清梅 李艳艳 丁增丽 李英 李向东关键词:托幼机构 手足口病 定性访谈 平顶山市103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掌握平顶山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病原学特征,为平顶山市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T-PCR或实时荧光RT-PCR的方法,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 virus A16,Cox A16)特异核酸检测。结果在103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最多(占79.03%),不同性别(χ2=4.47,P=0.107)、年龄组(χ2=0.10,P=0.950)、职业间(P=0.779)原学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症高峰期与低峰期病(χ2=11.32,P=0.003)、和不同年份间(χ2=52.05,P<0.001)原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区与郊县间(χ2=1.42,P=0.493)、高发县与低发县间(χ2=3.93,P=0.140)病原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顶山市要加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病原学监测,有效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率。 李宗瑾 谢清梅 马西平 李艳艳 丁增丽 李向东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 病原学 EV71 2009—2019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的系统聚类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2009—2019年平顶山市3358例手足口病病原学分布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运用SPSS 22.0对病原学构成和重症率等变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不同年份的病原构成聚为3类,不同县(市、区)的重症率均聚为2类,各类间病原学构成和重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V71感染高发年份为2009、2010、2012年和2014年,高发县为汝州市和鲁山县,高发月份为1—7月,高发年龄组为1岁及以下年龄组。结论系统聚类分析可用于手足口病病原学的分析。平顶山市手足口病病原学在时间、地区、人群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布特征,应加强重点县(市、区)和重点人群的防控。 李宗瑾 李艳艳 张俊杰 王慧晶 郭晏强关键词:手足口病 病原学 系统聚类分析 2009-2018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构成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近十年手足口病病原学构成情况,为科学开展手足口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手足口病标本,按照Cox A16、EV 71和肠道病毒通用型等类型进行分型。结果平顶山市2009-2018年各年病原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88,P<0.01),优势病原由EV 71逐步转变为其他型肠道病毒,各年EV 71比例与重症率呈正相关;流行高峰期,各月的优势病原基本与当年优势病原保持一致;城区的EV 71比例低于郊县;不同性别、年龄和人群类别间病原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2,P=0.045;χ^(2)=28.12,P=0.002;χ^(2)=30.06,P<0.01);重症和轻症病例病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95,P<0.01)。结论应加强Cox A6、Cox A10等其他型肠道病毒监测,以有效防控手足口病。 李宗瑾 李艳艳 张俊杰 王慧晶 郭晏强关键词:手足口病 病原学 肠道病毒 2014年平顶山市905例布鲁菌氏病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及时了解布氏菌病的流行动态和临床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905例布病病例的流行特征、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905例病例主要集中在鲁山县、叶县、宝丰县,发病高峰期是3-7月,病例年龄以30-60岁居多,占总病例数的60.33%;职业以农民和牧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1.16%。91.49%的病例都有与动物密切接触史,接触的主要动物是羊;有接触史的病例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者占93.03%。临床特征以发热、关节肌肉疼痛、乏力、多汗最为常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及睾丸肿大的病例较少,各年龄组病例中出现阳性临床特征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5例病例的试管凝集试验滴度范围在1∶100-1∶400之间,随着滴度的增高,出现发热、多汗、关节肌肉疼痛、乏力、脾肿大等症状的比例随之增高。结论平顶山市布病病例主要通过与羊密切接触而感染,因此要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要加强对临床医生布病诊疗知识的培训,重视对流行病学接触史的询问,提高其布病诊断水平。 李艳艳 张俊杰 谢清梅 李宗瑾 马西平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 平顶山市2124份人血标本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病动态,掌握布病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支持。方法对平顶山市9个县(市、区)布病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阳性鉴定,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进行结果判定。结果 2011年-2012年平顶山市共检测布病职业人群2124人,RBPT阳性率为2.45%,SAT阳性率为2.07%,二者阳性符合率为84.62%。2011年阳性率为3.20%,2012年阳性率为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城区和郊县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民族间、职业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顶山市要加强畜间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职业人群防病意识,降低布病发病水平。 李宗瑾 谢清梅 马西平 李艳艳 丁增丽 李向东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血清学监测 一起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对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开展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分型分析,为临床治疗和类似事件处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毒事件流行病学资料;采集患者排泄物、从业人员肛拭、可疑食品和环境样本,运用PCR方法快速筛查病原菌;采用实验室传统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和病原学鉴定;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病原菌进行分子分型及同源分析。结果23份可疑样本中检出8株肠炎沙门菌,其中可疑食品、患者排泄物和环境样本中分别检出4株、2株和2株。PFGE分型结果显示8株肠炎沙门菌DNA条带图谱完全一致,属同一克隆株。结论本起事件为肠炎沙门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PCR快速筛查和PFGE同源分析对食物中毒事件快速判定及有效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王轶 宋秋坤 石岩 李艳艳 郭晏强关键词:肠炎沙门菌 食物中毒 病原学分析 脉冲场凝胶电泳 平顶山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季节性分析 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手足口病发病的季节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发病有较强的季节性,发病高峰日为4月26日,高峰期为2月24日~6月25日。结论 2009年和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有所提前,应在其发病高峰前,做好防控工作。 李宗瑾 谢清梅 李艳艳 丁增丽 李向东关键词:手足口病 季节性分析 集中度 平顶山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平顶山市2009-2011年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数据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平顶山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0 357例,其中重症病例2 992例,重症病例占病例总数的14.70%。重症病例的发病高峰为3-6月,郊县的重症比例高于市区,2岁以下患儿及散居患儿更易进展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各年重症病例均以EV71感染为主。结论应针对重点地区和人群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控制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 李艳艳 谢清梅 马西平 李宗瑾 丁增丽 李向东 李英关键词:手足口病 重症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