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增丽
- 作品数:14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平顶山市2124份人血标本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病动态,掌握布病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支持。方法对平顶山市9个县(市、区)布病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阳性鉴定,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进行结果判定。结果 2011年-2012年平顶山市共检测布病职业人群2124人,RBPT阳性率为2.45%,SAT阳性率为2.07%,二者阳性符合率为84.62%。2011年阳性率为3.20%,2012年阳性率为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城区和郊县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民族间、职业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顶山市要加强畜间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职业人群防病意识,降低布病发病水平。
- 李宗瑾谢清梅马西平李艳艳丁增丽李向东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
- 平顶山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季节性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手足口病发病的季节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发病有较强的季节性,发病高峰日为4月26日,高峰期为2月24日~6月25日。结论 2009年和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有所提前,应在其发病高峰前,做好防控工作。
- 李宗瑾谢清梅李艳艳丁增丽李向东
- 关键词:手足口病季节性分析集中度
- 2004-2013年平顶山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04-2013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平顶山市2004-2013年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细菌性痢疾病例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平顶山市共报告细菌性痢疾病例16 789例,年均发病率为33.92/10万。市区发病率高于郊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07,P〈0.001)。发病集中在夏秋季,发病高峰期为5-10月。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42.43,P〈0.00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0~4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85岁以上人群。发病数最高的职业为农民。结论平顶山市菌痢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依据流行特点,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发病水平。
- 李艳艳谢清梅马西平李宗瑾丁增丽李向东
-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
- 平顶山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平顶山市2009-2011年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数据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平顶山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0 357例,其中重症病例2 992例,重症病例占病例总数的14.70%。重症病例的发病高峰为3-6月,郊县的重症比例高于市区,2岁以下患儿及散居患儿更易进展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各年重症病例均以EV71感染为主。结论应针对重点地区和人群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控制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
- 李艳艳谢清梅马西平李宗瑾丁增丽李向东李英
-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病例
- 平顶山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空间聚集性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将平顶山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乡镇层面数据进行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拟合与检验,分析聚集性特征。结果平顶山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乡镇层面数据不服从Poisson分布(χ2=20.76,P<0.05),服从负二项分布(χ2=7.84,P>0.05)。结论平顶山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具有空间聚集性。
- 谢清梅李宗瑾李艳艳丁增丽李向东
- 关键词:POISSON分布负二项分布手足口病空间聚集性
- 2012-2013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了解2012-2013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2-2013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2-2013年平顶山市共报告117起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发病人数277例,发病率为2.82/10万,市区发病率高于郊县。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尤其是1-2岁儿童,发病高峰集中在3-5月,聚集性病例数与整体疫情呈正相关关系(r=0.843,P=0.01)。市区手足口病聚集性以托幼机构为主(47.89%),郊县以家庭为主(63.04%);病原学以EV71感染为主(61.22%)。结论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做好5岁以下儿童及托幼机构等场所的防控工作,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是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关键。
- 李艳艳谢清梅马西平李宗瑾丁增丽李向东
- 关键词: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
-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初筛阳性而确认实验阴性标本的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2011-2013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高危人群血清学筛查中初筛假阳性的现状,指导今后布病实验室检测工作。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ne Test,RBPT)进行初筛,阳性标本再进行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确诊。结果 33份标本为RBPT初筛阳性SAT确认阴性,假阳性比例为40.24%。各年度间和不同人群间的假阳性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年度=0.89,P=0.64;χ2性别=0.46,P=0.50;χ2年龄=0.94,P=0.63;χ2职业=2.52,P=0.47;χ2民族=1.71,P=0.19)。对其中21份低滴度进行回顾性SAT检测,有2份转阳。结论要对RBPT阳性而SAT阴性的标本进行回顾性检测,进一步规范布病实验室检测,减少漏诊。
- 李宗瑾谢清梅马西平李艳艳丁增丽李向东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
- 平顶山市3963例手足口病病例临床信息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手足口病普通、重症病例的临床信息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09-2011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定点收治医院的3 963例普通和重症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情况、就诊信息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重症病例在性别、年龄、地区、职业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重症病例在首诊医院构成、首诊是否明确手足口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症病例转诊过程相对复杂;普通病例神经系统症状发生比例低于重症病例。结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对基层首诊医生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李宗瑾谢清梅李艳艳丁增丽李英李向东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 2008-2010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重复感染情况的调查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重复感染时间间隔等情况,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手足口病个案数据,筛选重复感染的病例,遵照流行病学的原理与方法计算重复感染的发生率,揭示其感染时间、地区、人群分布以及病例类型和病原学分布的规律与特点。结果 2008-2010年3年间平顶山市发生的16 912手足口病患儿中,感染2次及以上的有221名,重复感染率为1.31%,其中2次感染218例(98.64%),3次感染3例(1.36%)。10个县(市、区)均有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报告;不同年龄组间重复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58,P<0.001);重复感染间隔15~805 d,多在2年内发生重复感染;首次发病以轻型居多(94.57%),轻症病例重复感染率1.42%,高于重症病例的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21,P<0.001)。结论 2008-2010年平顶山市存在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最多感染次数达3次,2岁以下病例或首次发病为轻型病例者发生重复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应针对重点人群做好重复感染控制工作。
- 谢清梅李宗瑾李艳艳丁增丽李向东
- 关键词:手足口病患病率流行病学研究
- 2009-2010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2009-2010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0年平顶山市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和2010年平顶山市分别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 043例和10 040例,重症病例为271例和1 917例,死亡病例2例和9例;发病率为121.24/10万和200.26/10万,死亡率为0.04/10万和0.18/10万。2009年和2010年市区的发病率均高于郊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09年和2010年的发病高峰集中在3~4月和3~5月。2009-2010年手足口病病例均以3岁及以下儿童为主;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散居儿童发病较多。2个年度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均以EV71感染为主,且2009年和2010年的病原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2010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于2009年,市区发病率高于郊县,2009-2010年手足口病病原学构成比例发生转变。加强疫情和病原学监测,做好3岁及以下散居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 李艳艳谢清梅李宗瑾丁增丽李向东
-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