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宗瑾

作品数:53 被引量:215H指数:8
供职机构: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平顶山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手足
  • 12篇手足口
  • 12篇手足口病
  • 8篇菌病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6篇布鲁氏菌
  • 6篇布鲁氏菌病
  • 5篇病例
  • 5篇病原学
  • 4篇血清
  • 4篇血清学
  • 4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疫情
  • 3篇食品
  • 3篇手足口病重症
  • 3篇手足口病重症...
  • 3篇重症病例
  • 3篇污染
  • 3篇聚集性

机构

  • 47篇平顶山市疾病...
  • 4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郑州市疾病预...

作者

  • 47篇李宗瑾
  • 23篇李艳艳
  • 21篇谢清梅
  • 13篇马西平
  • 12篇丁增丽
  • 12篇李向东
  • 11篇张俊杰
  • 7篇郭晏强
  • 5篇李爱军
  • 5篇余根涛
  • 4篇王轶
  • 4篇路建立
  • 4篇姬晓娟
  • 4篇杨恒丹
  • 3篇王慧晶
  • 3篇魏海涛
  • 3篇李英
  • 3篇崔振铎
  • 3篇杨秋锋
  • 3篇王晓明

传媒

  • 10篇医学动物防制
  • 8篇现代预防医学
  • 6篇中国卫生检验...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地方病防...
  • 3篇河南预防医学...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微生物学免疫...
  • 2篇现代疾病预防...
  • 1篇办公室业务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健康教育与健...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2
  • 8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1-2019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监测结果,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自鲁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鲁山县畜牧局收集2011-2019年人畜布病监测数据,对布病的血清学、病原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9年共调查高危人群15943人,血清学检测10834人,阳性检出率为23.11%(2504/10834)。其中,2013年布病血清阳性检出率快速增高,2016年后呈下降趋势;男性阳性检出率为25.87%(1593/6157),女性为19.48%(911/4677);年龄主要集中在40~<70岁,占70.45%(1764/2504);各职业中农民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5.97%(2242/8634)。不同性别、年龄及职业间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163、27.855、257.412,P均<0.01)。共分离培养急性期布病病例血样578份,检出布鲁氏菌215株,阳性检出率为37.20%。结论平顶山市鲁山县人间布病的高危人群主要为从事养殖业的中老年男性农民。建议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控制布病的发生和流行。
李艳艳张俊杰郭启民李保瑞谢清梅李宗瑾马西平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血清学
2007-2016年平顶山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07-2016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平顶山市2007-2016年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布鲁氏菌病病例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6年平顶山市共报告布病病例4 911例,年均发病率为10.53/10万,发病率逐年增高,郊县发病水平高于市区。发病呈现春夏季高峰特点,高峰期为3-7月。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年龄集中在40~69岁。病例职业以农、牧民为主。报告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病例占90%以上,异地报告病例比例和异常信息病例比例呈整体降低趋势,发病到诊断时间间隔逐年缩短,发现水平极大提高。结论平顶山市布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继续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并针对重点人群强化健康教育,有效降低发病水平。
马西平谢清梅张俊杰李艳艳李宗瑾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平顶山市碘缺乏病防治结果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开展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对消除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抽取平顶山市汝州、郏县,采用人口比例慨率抽样法(PPS),在两县各抽取40名8~10岁学生作为调查对象,B超法检测学生甲状腺肿大情况,同时进行智商检测,并测定其尿碘;采集其家中食用盐样测定含碘量及食盐摄入量情况,检测水碘含量;采用问卷对学生和妇女进行健康教育调查。结果共检测80名8~10岁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3.75%(3/80);共检测80份盐样,其中居民户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100%(80/80)、95%(76/80)、95%(76/80);检测尿样80份,尿碘中位数为139.4μg/L;80名学生智商为111.7±13.7;水碘监测4份,水碘中位数为7.2μg/L;60名学生及60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健康教育知晓率分别为31.7%(57/180)和28.3%(51/180)。结论平顶山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似需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路建立姬晓娟李宗瑾
关键词:碘缺乏病病情
平顶山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季节性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手足口病发病的季节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发病有较强的季节性,发病高峰日为4月26日,高峰期为2月24日~6月25日。结论 2009年和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有所提前,应在其发病高峰前,做好防控工作。
李宗瑾谢清梅李艳艳丁增丽李向东
关键词:手足口病季节性分析集中度
2012年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点消毒应急演练解析
2014年
目的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应急演练积累经验,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方法以霍乱家庭疫点终末消毒为现场演练内容,采取现场操作和知识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演练。结果本次演练设计合理、定位准确,各演练队伍能够掌握基本的消毒知识和操作技能,但在熟练度和操作细节上存在不足。结论本次演练锻炼了基层疾控应急队伍,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处置能力。
马西平李宗瑾谢清梅马志平张锦娟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演练
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三价铬和六价铬含量的方法学验证与评价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验证并评价《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23修订过程中新增方法“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C-ICP-MS)测定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铬形态含量”的适用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为采标实验室贯彻、执行该标准提供技术储备和参考。方法 根据标准研制初稿和资料查询意见拟定验证方案,对实验室试剂耗材、仪器状态、环境条件满足性予以确认,通过单标、混标进样建立、优化仪器条件,考察线性方程和线性范围,考察方法检出限、定量限,采集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和瓶装水考察实际样品测定的合理性与适用性,评价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通过人员比对考察方法重现性和稳定性。结果 采用阴离子交换分析柱,60 mmol/L硝酸铵和0.6 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p H=7.0)为流动相,三价铬[Cr(Ⅲ)]与六价铬[Cr(Ⅵ)]分离良好,1.0~150.0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1.000,三价铬检出限0.222μg/L,定量限0.740μg/L;六价铬检出限为0.531μg/L,定量限为1.770μg/L。实际样品三价铬和六价铬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2.00%,加标回收率81.12%~112.12%,人员比对实测差<5.51%。结论 本方法样品处理简便合理,线性范围宽,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及重现性良好,适用于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瓶装水三价铬、六价铬的准确测定,检出限充分满足目前相关限量标准要求。
袁鹏杨瑞春杨瑞春李宗瑾张利锋崔幸阳李宗瑾余根涛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
城市和农村生活饮用水中菌落总数平皿计数法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和B类评定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对城市和农村生活饮用水中菌落总数进行A类和B类不确定度评定,以提高实验室结果科学性。方法采用平皿计数法检测饮用水中菌落总数,按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A类和B类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某城市和农村生活饮用水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40 7和0.055 4,菌落总数报告分别为(45±4)CFU/ml和(5.1±0.6)CFU/ml(k=2.26,P=95%)。结论 A类和B类不确定度均应进行评定,可用多次重复性检测评定不确定度,在标准限值附近的样品应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李宗瑾王轶郭晏强李爱军王慧晶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菌落总数不确定度
2012-2014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了解2012-2014年平顶山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病原学特征,为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RT-PCR的方法对聚集性疫情标本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共对平顶山市76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195份标本进行了检测,阳性69起,阳性检出率90.79%,单一病原感染60起,混合病原感染9起,单一病原EV71感染最多(39起),占56.52%。不同年份间病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3,P=0.001)。高峰期和低峰期优势病原均为EV71。除石龙区外,其他9个县(市、区)的聚集性疫情均有阳性检出,且优势病原均为EV71。不同类型聚集性疫情单一、混合感染均有检出,且均以EV71感染为主。不同疫情规模均有混合感染发生。不同病原间疫情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8,P=0.256)。结论 平顶山市要加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病原学监测,加大采样力度,有效控制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李宗瑾张俊杰谢清梅李艳艳马西平
关键词: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病原学
2019—2020年平顶山市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苯系物监测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了解2019—2020年平顶山市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苯系物污染程度,掌握重点公共场所苯系物的浓度与分布,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平顶山市46家公共场所的96个采样点作为监测对象,根据《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GB/T 18204.2—2014)进行室内空气采样,采用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计算空气中苯系物浓度并进行评定。结果 平顶山市46家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样品中苯、甲苯、二甲苯均未检出超标。不同污染物中苯污染最重,甲苯次之,二甲苯最轻,检出率分别为75.0%、62.5%、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000,P>0.05)。不同类型公共场所中,理发店和美容院苯系物污染较重,宾馆较轻,检出率分别为85.7%、80.0%、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000,P>0.05)。结论 2019—2020年平顶山市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虽未检出苯系物超标,但总体检出率较高,存在危害大众健康的风险,仍需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和宣传教育,改善公共场所空气质量。
刘伟伟余根涛李宗瑾崔幸洋郭晏强薛洪滨
关键词:苯系物公共场所污染
2001-2012年平顶山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2001—2012年平顶山市猩红热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平顶山市2001—2012年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12年平顶山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230例,年均发病率0.3889/10万,5年一个流行周期;市区发病高于郊县;高发季节主要集中在冬春季,有2个发病高峰,3—5月和12月;人群分布以男性、3—14岁、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结论平顶山市处于猩红热流行上升期,亟需针对重点人群和地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谢清梅李宗瑾李艳艳
关键词:猩红热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