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涓

作品数:20 被引量:103H指数:7
供职机构: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炭疽
  • 6篇蜡样芽胞杆菌
  • 6篇杆菌
  • 5篇食品
  • 4篇炭疽芽胞杆菌
  • 4篇分子
  • 3篇婴幼
  • 3篇婴幼儿
  • 3篇婴幼儿食品
  • 3篇噬菌体
  • 3篇菌体
  • 3篇基因
  • 3篇分子分型
  • 3篇MLST
  • 2篇毒力
  • 2篇毒力基因
  • 2篇多位点序列分...
  • 2篇原虫
  • 2篇志贺菌
  • 2篇食品污染

机构

  • 20篇陕西省疾病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西安市疾病预...
  • 1篇咸阳市卫生局
  • 1篇汉中市疾病预...
  • 1篇延安市疾病预...
  • 1篇西安医学院
  • 1篇陕西国际旅行...

作者

  • 20篇李文涓
  • 18篇刘东立
  • 17篇石一
  • 14篇马国柱
  • 13篇张铮
  • 9篇马琳
  • 7篇刘长宏
  • 6篇关蓉晖
  • 4篇王安礼
  • 4篇刘峰
  • 3篇孙亮
  • 3篇史伟
  • 3篇李雪梅
  • 3篇张恩民
  • 2篇曹磊
  • 2篇张义
  • 2篇张同军
  • 2篇李伟
  • 1篇李焱
  • 1篇纪建军

传媒

  • 7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0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2-2016年陕西省897份婴幼儿食品中阪崎肠杆菌检测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通过连续5年对陕西省婴幼儿食品中阪崎肠杆菌的监测,调查陕西省婴幼儿食品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情况。方法随机采集省内超市、零售店、农贸市场、网购场所的婴幼儿食品,依照食品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GB 4789.40—2010对所采集的婴幼儿食品进行阪崎肠杆菌的检测。结果 2012-2016年共采集婴幼儿食品897份,总检出率为3.01%(27/897)。婴幼儿辅助食品的检出率(6.54%)高于婴儿配方食品(1.90%),第二季度的检出率(3.82%)较高,0~6个月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也检出了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1.67%,羊奶粉的检出率(5.51%)高于牛奶粉的检出率(1.08%)。结论陕西省婴幼儿食品存在阪崎肠杆菌污染,婴幼儿辅助食品、0~6个月婴幼儿食品以及羊奶粉中阪崎肠杆菌污染更为严重,需引起监管部门重视,加强监督和管理。
马琳李文涓陈飒刘长宏张铮马国柱
关键词:婴幼儿食品阪崎肠杆菌食品安全
炭疽与蜡样芽胞杆菌rpoB基因交叉反应的分子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发现炭疽芽胞杆菌与蜡样芽胞杆菌rpo B基因PCR交叉反应,对产生交叉反应的原因进行研究。方法对分离自食品及土壤的芽胞杆菌进行形态染色、生化反应、飞行时间质谱、蛋白毒素结晶试验、根状生长试验、炭疽噬菌体裂解试验、炭疽杆菌及蜡样杆菌荧光定量PCR等鉴定,并对rpo B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比对基因序列。对部分菌株进行MLST分型,探讨交叉反应的遗传关系。结果部分芽胞杆菌炭疽实时荧光定量PCR试验出现rpo B扩增阳性,经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rpo B扩增产物测序显示,与炭疽杆菌高度相似。MLST分型显示分布在不同的群,发现4种新的ST型。结论蜡样芽胞杆菌与炭疽芽胞杆菌的rpo B基因存在PCR交叉反应,其分子生物学基础是基因组序列的高度相似性,与菌株遗传变异关系不大,对炭疽杆菌及蜡样杆菌的基因诊断应该参考毒素质粒及染色体基因的联合鉴定。
李文涓石一李沈玲王维华张铮马琳刘长宏马国柱刘东立
关键词:炭疽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
农村寄宿制学校宋内志贺菌菌痢暴发及全基因组溯源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对陕西省3起寄宿制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及分子溯源分析,为科学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陕西省3起寄宿制学校感染性腹泻事件开展现场调查,描述疫情三间分布,分析流行特征。采集病例肛拭子标本、剩余食物、环境及水源标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选择代表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全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单核苷酸多态(SNP)分析,预测毒力基因谱及耐药基因谱。结果 2017年8—9月报告的3起疫情共发病282例,以发热、腹泻为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症状不明显,均为学生群体,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肛拭宋内志贺菌检出率为62.22%(56/90),肛拭ipa H基因检测阳性率为69.70%(46/66),环境样本阳性率为12.31%(8/65);PFGE,全基因组MLST,SNP分析表明,3起疫情代表菌株不同源。毒力基因预测共有12种毒力基因。耐药基因预测有氨基糖苷类、甲氧苄啶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的耐药基因。结论陕西省3起寄宿制学校宋内志贺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暴发之间无直接关联,病原菌毒力基因谱与国内常见宋内志贺菌特征一致,存在多重耐药基因。
刘东立张义马国柱曹磊石一李文涓刘长宏史伟王舒张铮宁少奇孙亮关蓉晖张同军刘峰
关键词:痢疾疾病暴发流行
2012年-2016年陕西省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情况调查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2012年-2016年在陕西省10个地市的流通、餐饮服务环节采集食品样品,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7类3 157份食品样本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469株,总检出率为14.86%,各类食品中均有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乳与乳制品检出率最高,为20.00%,其次是婴儿食品,为15.57%。流通和餐饮环节的检出率分别为15.06%,14.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2016年各年份检出率分别为15.25%、15.58%、10.45%、19.05%及14.82%,不同年份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商洛市、西安市、榆林市及汉中市检出率高于平均检出率。结论陕西省食品中存在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重视,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李文涓马琳张铮石一刘东立
关键词:食品蜡样芽胞杆菌食品污染
TaqMan-LNA探针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
目的 设计检测多个靶基因的炭疽多重荧光定量PCR反应系统,建立快速准确的基因诊断方法,解决蜡样芽胞菌群基因诊断交叉反应问题.方法 选择炭疽杆菌PX01毒素质粒基因pagA,PX02毒素质粒基因capB,以及染色体上的前噬...
刘东立李文涓石一张铮马国柱张恩民李伟
关键词:炭疽锁核酸前噬菌体
TaqMan-LNA探针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设计检测多个靶基因的炭疽多重荧光定量PCR反应系统,建立快速准确的基因诊断方法,解决蜡样芽胞菌群基因诊断交叉反应问题。方法选择炭疽杆菌PX01毒素质粒基因pagA,PX02毒素质粒基因capB,以及染色体上的前噬菌体λBa03基因PL3作为靶基因,利用在线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软件设计、优化多重PCR引物以及相应的TaqMan探针序列,对探针进行LNA标记并优化荧光PCR反应体系,构建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系统。以3对引物PCR扩增并克隆靶基因的质粒标准品,倍比稀释后进行敏感度试验,以炭疽、蜡样芽胞杆菌、苏云金杆菌、蕈状杆菌以及常见肠道致病菌进行特异度试验,利用炭疽弱毒株污染土壤及奶粉进行模拟检测。结果 TaqMan-LNA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可迅速检出3个炭疽杆菌靶基因,常用的探针法荧光定量PCR反应液均适用;pagA、CapB、PL3基因克隆标准品序列正确;该方法对pagA、CapB、PL3基因的检出限分别为63、398、114copies/μl,且仅检出炭疽杆菌基因,其余4种蜡样芽胞菌扩增均阴性。土壤及奶粉样品检测均阳性,其中pagA近检出限为6.6×104/ml,PL3基因检出限为6.6×105/ml。结论 TaqMan-LNA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适用性广,检测迅速,灵敏度及特异度高等特点,能够将炭疽杆菌与蜡样芽胞菌群中其他细菌相鉴别,可试用于炭疽杆菌的感染检测。
刘东立李文涓石一张铮马国柱张恩民李伟
关键词:炭疽锁核酸前噬菌体
陕西株利什曼原虫ITS-1基因片段序列多态性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分析陕西株利什曼原虫rRNA内转录间隔区间I(ITS-1)序列多态性,探讨利什曼原虫ITS-1分子遗传规律。方法陕西省韩城市犬、白蛉以及人体利什曼原虫阳性标本7份,提取核酸,PCR法扩增ITS-1片段,双向测序、拼接后与文献发表的代表株进行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7份标本均扩增出约320bp的片段,ITS-1序列之间同源性>99%,与国内山丘型疫区虫株高度一致,与荒漠型遗传距离较远。系统发育分析陕西株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聚为一类。结论陕西省韩城市分离自病犬、传播媒介白蛉及黑热病患者的利什曼原虫ITS-1序列同源,应为犬源型婴儿利什曼原虫。
刘东立王凤萍王安礼张铮王天海石一关蓉晖李文涓
关键词:利什曼原虫ITS-1
2012-2016年陕西省市售婴幼儿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情况调查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2012-2016年陕西省市售婴幼儿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情况。方法在陕西10个地市的便利店,超市等流通环节采集婴幼儿食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进行蜡样芽胞杆菌的监测分析。结果 845份婴幼儿食品样本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阳性样品共132份,总检出率为15.62%,污染量在10 cfu/g^3 600 cfu/g。婴幼儿配方粉和婴幼儿即食谷类辅助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7.18%和10.73%。计数结果>100 cfu/g的样品有12份,均为婴幼儿配方粉。各年份中2015年检出率最高,为50.00%,釆自不同流通环节的样品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P=0.017)。不同产地的样品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9,P=0.008)。结论陕西省市售婴幼儿食品中存在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相关监管部门应予以重视加强对婴幼儿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监管,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李文涓石一马琳张铮关蓉晖刘长宏李雪梅张璐刘东立马国柱
关键词:蜡样芽胞杆菌食品污染
陕西省炭疽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回顾分析陕西省历史炭疽疫情,分析其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新形势下的防控对策。方法对陕西省1955-2015年炭疽疫情报告数据及有关调查资料进行汇总,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陕西省人间炭疽的三间分布规律,并对重点爆发疫情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陕西省1955-2015年共报告炭疽发病数3 849例,平均发病率0.21/10万,病死率3.14%。高发地区集中在畜牧业发达的渭南、咸阳等市,发病季节分布在7~9月,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实验室资料较欠缺。结论陕西省炭疽疫情虽在全国处于低发区,但局部暴发危险仍然存在,建议与畜牧部门紧密配合,建立炭疽监测系统,规范疫区处理,加强宣传教育,降低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今后我省炭疽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刘东立朱妮马国柱石一马琳李文涓张铮王安礼刘峰
关键词:炭疽流行病学研究
炭疽杆菌PA63蛋白原核表达及抗体检测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原核表达炭疽杆菌PA63蛋白,以此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相应抗体的间接ELSIA方法,用于炭疽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选择炭疽杆菌PA63为目的基因,合成全长序列,构建pCzn1-PA63质粒,克隆至E.coli ArcticExpress表达菌株,优化IPTG表达条件,通过包涵体变性复性,Ni柱纯化获得可溶性PA63蛋白。利用棋盘滴定法确定包被PA63蛋白的最佳浓度及血清最佳稀释度建立间接ELISA方法,对炭疽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进行检测,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确定Cut-off值,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成功构建了pCzn1-PA63质粒,IPTG 37℃诱导表达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变性、复性,纯化后获得PA63蛋白。用5μg/ml PA63包被酶标板,血清稀释度为1∶50建立的ELISA方法;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P<0.01),Cut-off值为0.2865时的灵敏度为91.18%(95%可信区间为76.32%-98.14%),特异度为94.64%(95%可信区间为85.13%-98.88%)。结论成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炭疽杆菌PA63抗原蛋白,以此为包被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炭疽PA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可用于炭疽的血清学诊断。
刘东立马琳张恩民石一李文涓
关键词:炭疽保护性抗原间接ELISAROC曲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