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铮

作品数:26 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炭疽
  • 5篇原虫
  • 5篇炭疽芽胞杆菌
  • 5篇利什曼原虫
  • 5篇基因
  • 5篇杆菌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蜡样芽胞杆菌
  • 3篇志贺菌
  • 3篇食品
  • 3篇基因组
  • 3篇分子
  • 2篇电泳
  • 2篇毒力
  • 2篇毒力基因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多态性分析
  • 2篇血清

机构

  • 26篇陕西省疾病预...
  • 5篇汉中市疾病预...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市疾病预...
  • 3篇渭南市疾病预...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榆林市疾病预...

作者

  • 26篇张铮
  • 21篇刘东立
  • 18篇石一
  • 14篇马国柱
  • 13篇马琳
  • 13篇李文涓
  • 7篇王安礼
  • 7篇刘长宏
  • 6篇关蓉晖
  • 5篇曹磊
  • 5篇刘峰
  • 4篇张义
  • 4篇陈飒
  • 4篇陈雅丽
  • 3篇孙亮
  • 3篇史伟
  • 3篇沈托
  • 2篇栾阳
  • 2篇张璐
  • 2篇李雪梅

传媒

  • 6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0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炭疽与蜡样芽胞杆菌rpoB基因交叉反应的分子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发现炭疽芽胞杆菌与蜡样芽胞杆菌rpo B基因PCR交叉反应,对产生交叉反应的原因进行研究。方法对分离自食品及土壤的芽胞杆菌进行形态染色、生化反应、飞行时间质谱、蛋白毒素结晶试验、根状生长试验、炭疽噬菌体裂解试验、炭疽杆菌及蜡样杆菌荧光定量PCR等鉴定,并对rpo B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比对基因序列。对部分菌株进行MLST分型,探讨交叉反应的遗传关系。结果部分芽胞杆菌炭疽实时荧光定量PCR试验出现rpo B扩增阳性,经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rpo B扩增产物测序显示,与炭疽杆菌高度相似。MLST分型显示分布在不同的群,发现4种新的ST型。结论蜡样芽胞杆菌与炭疽芽胞杆菌的rpo B基因存在PCR交叉反应,其分子生物学基础是基因组序列的高度相似性,与菌株遗传变异关系不大,对炭疽杆菌及蜡样杆菌的基因诊断应该参考毒素质粒及染色体基因的联合鉴定。
李文涓石一李沈玲王维华张铮马琳刘长宏马国柱刘东立
关键词:炭疽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
陕西省渭南市水产品及淡水养殖环境中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及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渭南市水产品及淡水养殖环境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及病原学特征,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参照陕西省食品微生物及致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及淡水鱼养殖环节中常见弧菌专项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样品的采集及致病性弧菌的检测。结果434份水产品及淡水养殖环境样品中共检出致病性弧菌177株,总检出率40.78%;其中霍乱弧菌检出率最高(35.53%),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5.53%)。不同种类样品中淡水鱼致病性弧菌检出率最高(57.93%),其次为淡水鱼存养水体(42.59%)和淡水养殖场水底沉积物(40.62%)。不同采样环节中采自养殖环节的样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48.21%),其次为流通环节(17.24%)。检出的140株霍乱弧菌均为非O1群和非O139群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trh毒力基因的检出率为45.83%。结论渭南市水产品及淡水养殖环境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弧菌污染,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是污染水产品样品的主要致病菌,淡水养殖环节中的水产品是遭受致病性弧菌污染的高危样品。
沈托焦莉萍魏惠琴杨欢欢李通情刘玮张系忠张铮马国柱
关键词:水产品致病性弧菌毒力基因污染状况
2022年陕西省一起霍乱疫情调查及全基组溯源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对2022年陕西省城固县1起霍乱疫情调查溯源。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现场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收集当地气温及降水资料。采集病例、同餐人员及同期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样本,采集剩余食品、环境水体、水产品样本,进行霍乱弧菌核酸检测及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学和质谱鉴定,利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药物敏感试验指南进行药敏试验,提取菌株DNA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利用二代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用测序拼接数据进行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预测,与既往分离的霍乱弧菌、pubMLST下载的国内外霍乱弧菌基因组序列进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析(cgMLST)及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cgSNP)。结果本起疫情从1例霍乱病例和1例带菌者中各分离到1株霍乱弧菌,均为O139群,携带ctxAB毒力基因,对磺胺类、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药物均敏感,而对氯霉素、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有抗药性;cgMLST分析结果显示,菌株为大流行菌克隆株序列型(ST)69型,与陕西省既往霍乱菌株无关联。同餐人员及同期腹泻病例共106人均未检出霍乱弧菌。水体样本96份,鱼类样本35份,环境样本7份,畜禽粪便样本7份。经霍乱弧菌核酸检测阳性2份,分别为文川河某处采集的鱼类样本2份中检出霍乱弧菌hlyA、O139群基因核酸阳性,ctxAB毒力基因阴性。结论本起疫情为霍乱弧菌O139群引起的散发疫情,其病原为国内的大流行菌株,感染来源可能与水产品污染有关,高温、干旱等因素是霍乱发生的原因之一。
刘东立陈雅丽张振才丁全明张铮李斌白洋马琳石一
关键词:霍乱弧菌
2012-2016年陕西省市售婴幼儿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情况调查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2012-2016年陕西省市售婴幼儿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情况。方法在陕西10个地市的便利店,超市等流通环节采集婴幼儿食品,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进行蜡样芽胞杆菌的监测分析。结果 845份婴幼儿食品样本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阳性样品共132份,总检出率为15.62%,污染量在10 cfu/g^3 600 cfu/g。婴幼儿配方粉和婴幼儿即食谷类辅助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7.18%和10.73%。计数结果>100 cfu/g的样品有12份,均为婴幼儿配方粉。各年份中2015年检出率最高,为50.00%,釆自不同流通环节的样品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P=0.017)。不同产地的样品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9,P=0.008)。结论陕西省市售婴幼儿食品中存在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相关监管部门应予以重视加强对婴幼儿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监管,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李文涓石一马琳张铮关蓉晖刘长宏李雪梅张璐刘东立马国柱
关键词:蜡样芽胞杆菌食品污染
陕西省炭疽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回顾分析陕西省历史炭疽疫情,分析其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新形势下的防控对策。方法对陕西省1955-2015年炭疽疫情报告数据及有关调查资料进行汇总,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陕西省人间炭疽的三间分布规律,并对重点爆发疫情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陕西省1955-2015年共报告炭疽发病数3 849例,平均发病率0.21/10万,病死率3.14%。高发地区集中在畜牧业发达的渭南、咸阳等市,发病季节分布在7~9月,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实验室资料较欠缺。结论陕西省炭疽疫情虽在全国处于低发区,但局部暴发危险仍然存在,建议与畜牧部门紧密配合,建立炭疽监测系统,规范疫区处理,加强宣传教育,降低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今后我省炭疽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刘东立朱妮马国柱石一马琳李文涓张铮王安礼刘峰
关键词:炭疽流行病学研究
低温空气等离子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与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利用低温空气等离子体反应装置,对模拟染菌载体聚氯乙烯(PVC)、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和机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双悬浮探针对空气等子体的电子温度以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对自由基浓度进行了测定;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细菌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空气等离子体的灭菌效果符合放电区>余辉区>远程区的趋势;不同载体材料表面灭菌效果顺序与材料的亲水性一致;对数生长期的菌体比稳定期更容易被等离子体杀灭;有机污染物浓度增大,灭菌效果减弱;扫描电镜结果证实细菌细胞不同程度损伤,内容物逸出。结论等离子体灭菌过程是由各种活性粒子协同作用对细菌细胞造成破损的结果,而自由基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紫外光仅起辅助作用。
张铮陈飒张改赵菁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灭菌效果
一起皮肤炭疽疫情的病原学确诊及基因型溯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皮肤炭疽的感染来源,分离鉴定病原菌进行基因溯源,为控制炭疽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染疫病死畜的来源及去向,对病死牲畜饲养场所进行环境卫生学调查,采集患者皮肤炭疽病灶拭子标本,密切接触者血样,病死牲畜圈舍土壤、饲料,出售的病死畜样本。进行炭疽杆菌荧光定量PCR试验,分离培养炭疽杆菌及血清学检测。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canSNP分型及MLVA15基因分型。结果本起皮肤炭疽患者多次多点购入16头牛饲养贩卖,在牛死亡后解剖病死牛而感染皮肤炭疽,密切接触者无发病。在病畜屠宰场所土壤及售出的牛皮中分离到2株炭疽杆菌。canSNP分型为A.Br.001/002型,MLVA15分型为MLVA15-CHN51型,该基因型在国内首次发现。结论流动牲畜贩运人员是炭疽高危人群,首次在国内报道炭疽基因型MLVA15-CHN51型,丰富了我国炭疽杆菌的基因库。
刘东立马琳曹磊张铮年云鹏栾阳
关键词:炭疽炭疽芽胞杆菌MLVA
陕西株利什曼原虫ITS-1基因片段序列多态性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分析陕西株利什曼原虫rRNA内转录间隔区间I(ITS-1)序列多态性,探讨利什曼原虫ITS-1分子遗传规律。方法陕西省韩城市犬、白蛉以及人体利什曼原虫阳性标本7份,提取核酸,PCR法扩增ITS-1片段,双向测序、拼接后与文献发表的代表株进行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7份标本均扩增出约320bp的片段,ITS-1序列之间同源性>99%,与国内山丘型疫区虫株高度一致,与荒漠型遗传距离较远。系统发育分析陕西株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聚为一类。结论陕西省韩城市分离自病犬、传播媒介白蛉及黑热病患者的利什曼原虫ITS-1序列同源,应为犬源型婴儿利什曼原虫。
刘东立王凤萍王安礼张铮王天海石一关蓉晖李文涓
关键词:利什曼原虫ITS-1
农村寄宿制学校宋内氏志贺菌菌痢暴发调查及全基因组溯源分析
目的 对陕西省3起寄宿制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及分子溯源分析.方法 开展现场暴发调查,描述疫情三间分布,分析流行特征.采集病例肛拭子标本、剩余食物、环境及水源标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选择代表...
刘东立张义马国柱曹磊石一李文涓刘长宏史伟王舒张铮宁少奇孙亮关蓉晖张同军刘峰
关键词:宋内氏志贺菌PFGE
米面食品中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的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了解陕西米面食品中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的分子分型和耐药性。方法对近5年(2012-2016年)陕西地区的米面食品中收集到的208株蜡样芽胞杆菌用PCR方法进行呕吐型菌株的鉴别,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对鉴别的呕吐型菌株分子分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药物敏感性。结果鉴别出8株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分为ST-1050、ST-1606和ST-26三个ST型。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100%。对头孢西丁、头孢唑林,耐药率分别为62.5%、5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敏感率均为87.5%,对环丙沙星、达托霉素、万古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100%敏感。结论陕西地区米面食品中存在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ST-26是优势型别,应作为陕西防控工作的重点。氨苄西林、青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不应作为临床治疗用药。
李文涓石一张铮李雪梅张璐孙亮王安礼关蓉晖
关键词:米面制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