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明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4
供职机构:常山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镇痛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新生儿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阻滞
  • 1篇硬膜外阻滞麻...
  • 1篇预防性镇痛
  • 1篇舒芬太尼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镇痛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阻滞麻醉
  • 1篇左旋布比卡因
  • 1篇无痛肠镜
  • 1篇无痛肠镜检查
  • 1篇无痛分娩

机构

  • 4篇常山县人民医...

作者

  • 4篇戴明
  • 3篇严红亮
  • 3篇姜小军
  • 2篇徐永清
  • 2篇林艳艳
  • 1篇高峰

传媒

  • 3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盐酸氢吗啡酮联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下肢骨术后镇痛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下肢骨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收集70例髋关节置换及下肢骨折切复内固定手术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术毕开启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观察组盐酸氢吗啡酮+左旋布比卡因+昂丹司琼,对照组舒芬太尼+左旋布比卡因+昂丹司琼,剂量相同,分别于术后4、8、12、24及48 h对患者行镇痛、镇静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48 h内各时点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术后48 h内各时点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观察组恶心、呕吐3例,皮肤瘙痒2例,头晕2例;对照组恶心、呕吐2例,皮肤瘙痒1例,头晕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好,安全,不良反应轻微,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刘莉洪姜小军戴明
关键词:左旋布比卡因舒芬太尼术后镇痛
利多卡因复合布托啡诺与丙泊酚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复合布托啡诺与丙泊酚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SA I^II级的预约无痛肠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A组)应用布托啡诺与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试验组(B组)应用利多卡因复合布托啡诺与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肠镜检查时间、麻醉质量(术中注射痛、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丙泊酚的用量及复苏质量(苏醒时间、苏醒后VAS评分、离院时间)。结果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肠镜检查时间、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丙泊酚注射痛、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苏醒后VAS评分及离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利多卡因复合布托啡诺与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可减轻丙泊酚的注射痛,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降低苏醒后VAS评分,缩短患者的在院时间。
戴明徐永清严红亮姜小军林艳艳高峰
关键词:利多卡因布托啡诺丙泊酚无痛肠镜检查
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对产程和新生儿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对产程及新生儿的影响,为临床无痛分娩方案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使用苏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行分娩镇痛,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自然分娩措施进行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顺产率和产后2 h 的出血量,以及两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镇痛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为(2.32±1.05)分,显著低于镇痛前和对照组(t =25.01、23.86,均 P <0.05);观察组第一产程为(251.82±93.64)min,第二产程为(54.72±25.61)min,均显著短少于对照组(t =12.16、7.74,均 P <0.05);观察组顺产率为74.51%,产后2 h 出血量为(227.52±31.73)mL,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96%,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96%,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χ^2=0.43、0.24、0.34、0.00,均 P >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可有效减轻产分娩的疼痛程度,缩短产妇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且对母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严红亮戴明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产程新生儿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预防性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预防性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凭静脉麻醉(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预防性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45例。A组在手术开始前10 min,超声引导两点法注射0.375%的盐酸罗哌卡因20 ml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共注射40 ml。B组在手术结束后10 min,超声引导两点法注射0.375%的盐酸罗哌卡因20ml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共注射40 ml。两组均在全麻拔管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维持用药量、苏醒时间、复苏期躁动的程度及发生率;患者术后1、6、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各时段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 A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B组(均P<0.05)。A组患者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明显少于B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6、24、48h的VAS评分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预防性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可减少镇静药和镇痛药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戴明姜小军徐永清严红亮林艳艳
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预防性镇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