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红亮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常山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3篇镇痛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芬太尼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地佐辛
  • 1篇新生儿
  • 1篇硬膜外自控
  • 1篇硬膜外自控镇...
  • 1篇硬膜外阻滞
  • 1篇硬膜外阻滞麻...
  • 1篇预防性镇痛
  • 1篇镇痛方法
  • 1篇瑞芬太尼
  • 1篇神经外科

机构

  • 7篇常山县人民医...
  • 1篇浙江省台州市...

作者

  • 7篇严红亮
  • 3篇徐永清
  • 3篇林艳艳
  • 3篇戴明
  • 2篇高峰
  • 2篇姜小军
  • 1篇郑晓红
  • 1篇陈美红

传媒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利多卡因复合布托啡诺与丙泊酚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复合布托啡诺与丙泊酚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SA I^II级的预约无痛肠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A组)应用布托啡诺与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试验组(B组)应用利多卡因复合布托啡诺与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肠镜检查时间、麻醉质量(术中注射痛、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丙泊酚的用量及复苏质量(苏醒时间、苏醒后VAS评分、离院时间)。结果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肠镜检查时间、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丙泊酚注射痛、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苏醒后VAS评分及离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利多卡因复合布托啡诺与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可减轻丙泊酚的注射痛,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降低苏醒后VAS评分,缩短患者的在院时间。
戴明徐永清严红亮姜小军林艳艳高峰
关键词:利多卡因布托啡诺丙泊酚无痛肠镜检查
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对产程和新生儿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对产程及新生儿的影响,为临床无痛分娩方案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使用苏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行分娩镇痛,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自然分娩措施进行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顺产率和产后2 h 的出血量,以及两组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镇痛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为(2.32±1.05)分,显著低于镇痛前和对照组(t =25.01、23.86,均 P <0.05);观察组第一产程为(251.82±93.64)min,第二产程为(54.72±25.61)min,均显著短少于对照组(t =12.16、7.74,均 P <0.05);观察组顺产率为74.51%,产后2 h 出血量为(227.52±31.73)mL,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96%,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96%,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χ^2=0.43、0.24、0.34、0.00,均 P >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可有效减轻产分娩的疼痛程度,缩短产妇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且对母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严红亮戴明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产程新生儿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老年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为临床预防术后肺部感染提供基础理论。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治疗的34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A组100例、B组95例、C组145例,调查分析患者不同麻醉方法及其术后肺部感染及不同麻醉方案间相关指标比较。结果 A组:苏醒时间(14.5±6.2)min、拔管时间(22.4±11.4)min、呼吸频率(26.4±7.2)/min、血氧饱和度(89.6±1.2)%、分钟通气量(6.5±3.6)L、感染率为9.0%;B组分别为(15.3±6.9)min、(21.8±10.6)min、(27.1±7.6)/min、(90.3±1.3)%、(6.3±3.8)L、感染率为8.4%;C组:分别为(8.6±4.1)min、(12.7±7.2)min、(21.2±6.6)/min、(94.7±1.5)%、(7.7±4.2)L、感染率为2.8%,C组优于A、B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上腹部手术,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苏醒和拔管,改善呼吸功能指标,减轻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徐永清林艳艳严红亮刘莉洪高峰郑晓红
关键词:老年麻醉肺部感染
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对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疗效研究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对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择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90例,术中均采用负荷剂量联合PCA方式。治疗医师根据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镇痛液为0.05%吗啡、0.15%罗哌卡因、0.005%氟哌利多,观察组镇痛液为0.05%地佐辛、0.15%罗哌卡因、0.005%氟哌利多,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5、10、16、24、48小时的平均动脉、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检测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5、10、16、24、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6、12、24、48小时的镇静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1、3、5、10、16、24、48小时的平均动脉、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检测指标比较,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段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在术后6、12、24小时的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术后48小时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时间段镇静评分比较中,观察组的术后2、6、48小时的镇静评分明显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小时的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麻醉后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液中罗哌卡因可阻断神经钠离子通道,阻断痛觉和交感神经传到,提高副交感神经敏感性,术后恢复较好。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子宫肌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可靠,其中以0.05%地佐辛、0.15%罗哌卡因、0.005%氟哌利多行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适合临床医师广泛应用。
严红亮陈美红樊向燕
关键词:罗哌卡因地佐辛子宫肌瘤术后镇痛
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对人工流产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0年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不同麻醉镇痛方法越来越多的用于人工流产术。我们对妊娠6~10周要求人工流产的孕妇分别采用利多卡因加阿托品子宫颈部注射麻醉与丙泊酚加芬太尼注射液全身麻醉进行人工流产的术中镇痛,比较两种麻醉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严红亮
关键词: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利多卡因加阿托品芬太尼注射液镇痛方法术中镇痛
七氟烷或普鲁泊福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组及普鲁泊福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普鲁泊福组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低于七氟烷组(P<0.05),且术毕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七氟烷组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3.2±1.6)、(7.7±1.5)、(10.1±2.0)min]均明显短于普鲁泊福组[(5.5±1.3)、(9.8±1.7)、(14.2±2.2)min](P<0.05),拔管后5 min警觉/镇静评分明显高于普鲁泊福组[(4.7±0.3)分比(4.1±0.5)分](P<0.05).结论 七氟烷或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都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七氟烷可能在中长时间手术的麻醉中更具有优势,更适用于老年人或小儿.
严红亮
关键词:七氟烷普鲁泊福瑞芬太尼神经外科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预防性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预防性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凭静脉麻醉(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预防性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45例。A组在手术开始前10 min,超声引导两点法注射0.375%的盐酸罗哌卡因20 ml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共注射40 ml。B组在手术结束后10 min,超声引导两点法注射0.375%的盐酸罗哌卡因20ml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共注射40 ml。两组均在全麻拔管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维持用药量、苏醒时间、复苏期躁动的程度及发生率;患者术后1、6、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各时段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 A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B组(均P<0.05)。A组患者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明显少于B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6、24、48h的VAS评分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预防性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可减少镇静药和镇痛药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戴明姜小军徐永清严红亮林艳艳
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预防性镇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