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晓军

作品数:14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成都市卫生局重大医学联合攻关项目成都市科技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饮用
  • 8篇饮用水
  • 3篇地震
  • 3篇农村
  • 3篇污染
  • 2篇大型商场
  • 2篇地震后
  • 2篇都市
  • 2篇饮用水卫生
  • 2篇震后
  • 2篇生活饮用
  • 2篇生活饮用水
  • 2篇水污染
  • 2篇水质
  • 2篇通风
  • 2篇通风系统
  • 2篇空调
  • 2篇集中空调
  • 2篇风系统
  • 1篇地震灾害

机构

  • 14篇成都市疾病预...
  • 5篇崇州市疾病预...
  • 3篇四川大学
  • 3篇彭州市疾病预...
  • 1篇双流县疾病预...

作者

  • 14篇马晓军
  • 11篇杜慧兰
  • 10篇陈俊
  • 10篇刘斌
  • 9篇高绪芳
  • 6篇宋华
  • 6篇黄葵
  • 4篇黄敏
  • 4篇刘嘉益
  • 3篇张涛
  • 3篇严晓蓉
  • 3篇李志春
  • 3篇李明川
  • 3篇杨世烈
  • 2篇杨波
  • 2篇吴礁
  • 2篇李元锋
  • 2篇苏应雄
  • 1篇任洪元
  • 1篇何磊

传媒

  • 6篇预防医学情报...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西部医学
  • 1篇2007全国...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都市大型商场宾馆集中空调污染现状调查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大型商场宾馆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的污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传播性疾病通过集中空调系统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2006)附录的标准采样方法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现场采样、检测。检测指标包括送风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和微生物含量等卫生指标。结果送风中空气卫生指标细菌总数超标率55.17%,PM10(可吸入尘)超标率15.38%,风管内表面卫生指标中积尘量超标率4.76%,细菌总数超标率14.29%。30家大型商场宾馆的空调系统的管道积尘和微生物指标经综合评价,只有10%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结论成都市大型商场宾馆集中空调污染较严重,应加强卫生管理。
马晓军杜慧兰张涛何磊
关键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军团菌
成都市农村环境卫生调查与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改善农村环境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07/08分层随机抽取成都市3个县,15个乡镇,60个行政村300户农户进行农村环境卫生学调查并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成都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56.2%;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比例为28.3%,有41.7%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86.0%的农户住房周围有病媒生物孳生地;农户厨房及周围病媒生物密度均远高于病媒生物控制标准;土壤中活蛔虫卵检出率43.3%;土壤中铅、镉分别有85.0%和63.3%的样点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级水平,其中镉有28.3%的样点超过2级标准。结论成都市农村生活污水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较低,农户住房周围病媒生物孳生地比例较高,土壤中铅、镉含量较高。
陈俊高绪芳李志春杜慧兰余林任洪元朱玉秀马晓军刘斌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
地震灾后饮用水卫生安全对策与措施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灾害对供水系统的严重影响,及时掌握成都市地震后受灾地区饮用水卫生状况。方法制定饮用水应急调查监测方案开展调查、采样及水质监测。结果通过采取应急供水、加大消毒力度、增加监测频次等一系列措施后,灾区的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安置点和自备水的合格率分别为90%、60%、70%和80%以上。结论成都市饮用水水质整体上在地震灾害发生前后无明显变化。
杜慧兰傅小鲁李明川张涛马晓军刘斌吴礁鹿茸刘璟苏应雄
关键词:地震灾后饮用水卫生安全
成都市大型商场宾馆集中空调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成都市大型商场宾馆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的污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传播性疾病通过集中空调系统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根据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2006)附录的标准采样方法对集中空调通风...
马晓军杜慧兰何磊
关键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
文献传递
2009—2014年成都市生活饮用水突发污染事件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掌握成都市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染事件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成都市2009—2014年生活饮用水突发事件并进行分析。结果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26起,发病案例4起(占15.4%);生物性污染占11.5%,化学性污染占50.0%,混合性污染占38.5%。自然灾害导致的饮用水污染占23.1%,污水倒流入供水设施占15.4%,工业及生活污染占19.2%,涉水产品不合格、人为因素(倾倒废弃物)各占7.7%,交通事故、自来水管网与其他管网相接、消毒设备故障消毒副产物污染各占3.8%。结论成都市生活饮用水突发污染事件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大多集中在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化学性污染为主,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
陈俊高绪芳杜慧兰马晓军刘斌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水污染
2008年地震后成都市重灾区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地震灾后成都市重灾区饮用水卫生状况,保障灾后饮水安全。方法对灾后成都市都江堰、彭州和崇州3个重灾区开展饮用水卫生学调查和水质监测工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共监测各类水样7009件,其中市政及乡镇集中供水4729件,合格率90.38%;安置点供水192件,合格率46.88%;分散式供水2088件,合格率63.60%。结论3个重灾区市政及乡镇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较高;分散式供水水质及安置点饮水合格率较低。
刘斌陈俊杜慧兰马晓军高绪芳黄葵杨世烈罗大为严小蓉
关键词:饮水地震
健康风险评价在成都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建立成都市饮用水安全与健康风险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对成都市饮用水污染和水性疾病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应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饮用水中主要危害指标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建立了成都市饮用水污染因素监测网络,获得了部分毒理指标和消毒副产物经饮水途径暴露的致癌风险水平和非致癌风险水平。结论形成饮用水安全风险管理基本技术思路,成功应对多起饮水污染突发事件。
刘斌杜慧兰陈俊李元峰高绪芳李志春马晓军黄葵宋华黄敏刘嘉益
关键词:饮用水安全
成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现状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掌握成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现状,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式,对成都市17个区市县184个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卫生学调查,并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枯水期、丰水期供水水质进行监测评价。[结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采用地面水为水源的占13.59,采用地下水为水源的占86.41;其水处理方式以完全处理工艺的占58.15,以沉淀、过滤方式处理的占5.98,仅消毒处理的占29.89,不消毒的占5.98。监测736件水样,监测合格率72.15,不合格的因素有微生物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和消毒剂余量指标,其构成分别占68、18和14;丰水期的出厂水与末梢水的水质监测合格率明显低于枯水期,水源为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合格率明显低于水源为地面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成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的主要因素,应加快农村集中饮水工程的建设和制水工艺的完善,及时开展饮水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指导,以保障农村饮水卫生安全。
马晓军李元锋杜慧兰陈俊刘斌高绪芳刘嘉益黄葵宋华黄敏
关键词: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水质
“5.12”特大地震后成都饮水安全保障的紧急应对及反思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作为完善应对饮用水突发卫生事件方案的借鉴。[方法]针对灾后严重的卫生问题,制定应急技术工作指南,紧急培训后开展饮水调查和监测工作。[结果]灾害造成都江堰的集中式供水系统100%受损,其他重灾区供水系统受损也达到14%~50%。通过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应急供水、强化消毒、广泛宣传、及时分析评估、多部门联动,使灾后水质监测合格率快速回升。[结论]灾后饮用水的紧急应对措施有效可行,建议制定紧急饮用水基本安全的判定标准,细化技术方案,综合利用卫生资源。
杜慧兰李明川马晓军高绪芳李志春刘斌陈俊罗大为黄葵杨世烈杨波严晓蓉刘艳曹晋原黄敏刘嘉益宋华
关键词:地震饮用水
2009年成都市水性疾病及哨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介水传染病流行状况和特征,做好水性疾病预警,同时掌握其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探讨水性疾病的控制策略。方法收集成都市2009年经水传播的肠道传染病及哨点医院症状监测结果,数据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都市水性疾病构成主要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为主,两者占总发病数的93.01%,除1~3月发病率较低外,其他月份发病率均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5~12月发病率P>0.05);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哨点医院进行症状监测年发生率与成都市水性疾病年发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水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水性疾病的控制可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为主进行相关性研究,而选择合适的医院门诊作为监测水性疾病的哨点,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监测模式。
刘斌高绪芳杜慧兰马晓军陈俊黄葵宋华严晓蓉尹涛
关键词:水性疾病哨点监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