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娅
- 作品数:28 被引量:134H指数:7
- 供职机构: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绵阳市2005年7起麻疹暴发疫情流行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了解绵阳市2005年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总结控制工作中的经验。[方法]根据绵阳市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2005年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描述绵阳市麻疹流行近况;流行病学分析麻疹的流行因素,包括人群免疫状况、感染方式、传染源管理、麻疹疫苗(MV)保护效力,对免疫干预预防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005年共发生麻疹348例,发病率为6.73/10万,较2004年上升7.74倍;发生暴发疫情7起154例;72.41%的病例﹤15岁;86.21%的病例发生在3~6月份和9月份;72.13%的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麻疹监测指标达到监测方案要求。[结论]流动儿童MV接种率低于常住儿童,是供方未及时对流动儿童提供第1针MV免疫服务的重要原因;不在学校接种MV,后期又无督促机制,严重影响MV第2针接种率。麻疹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主要与存在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有关,控制麻疹暴发的重点在学校,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是减少麻疹发病和控制麻疹暴发的重要措施之一。感染麻疹的主要因素为医院暴露、与病例接触、未接种MV。传染源管理目前存在薄弱环节。按卫生部新免疫程序针对6岁以上儿童不开展MV接种,绵阳市可通过对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确保所有儿童完成全程接种。针对≥15岁成人麻疹的控制,尚需现场证据证明其有效和可行性。减少暴露机会、控制传染源等措施引起重视。
- 谢高福张佩如张久兰刘颜解建新罗建伟凡娅
- 关键词:麻疹
- 2012-2014年绵阳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阳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4年在绵阳市采集14种食品,进行9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共抽检食品样品792件,56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57株,总检出率为7.07%。2012-2014年不同年份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8.61%(31/360)、8.25%(17/206)、3.54%(8/226)。7类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婴幼儿食品检出率为23.07%,,乳与乳制品为13.33%,桶装饮用水及直饮水为12.50%;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出,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最高(12.50%)、其次是蜡样芽孢杆菌(10.00%)和阪崎肠杆菌(6.15%),单增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3.23%、1.01%、和0.58%,大肠埃希菌O157、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结论绵阳市抽检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婴幼儿食品、乳与乳制品、桶装饮用水及饮水较突出;铜绿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为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 文献英罗赟吴晓红何玲玲凡娅
-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
- 国产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安全性及免疫效果观察被引量:21
- 2009年
- 目的评价国产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选择6岁-、16岁-和〉60岁3个年龄段人群共606名,每个年龄段人群按数字表法随机分入试验组(共213名)、对照组1(共195名)和对照组2(共198名),分别接种国产流感疫苗和2种进口流感疫苗,比较三组人群接种后副反应发生率、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增长倍数的差异。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几何平均滴度(GMT)增长倍数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6%(8/213)、4.10%(8/195)和3.54%(7/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P=0.93)。3个组H1N1、H3N2和B(亚)型血凝抑制(H1)抗体总阳转率分别为89.2%(190/213)、63.4%(135/213)、86.4%(184/213),88.7%(173/195)、61.5%(120/195)、87.2%(170/195),87.9%(174/198)、61.6%(122/198)、84.8%(168/198),各(亚)型抗体总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H1N1^2=0.94,PH1N1=0.63;χH3N2^2=0.94,PH3N2=0.63;χB^2=0.75,PB=0.69);3个组H1N1、H3N2及B型HI抗体平均增长倍数分别为10.7、7.3、8.4倍,10.5、6.3、8.3倍,10.2、7.1、8.8倍,各(亚)型HI抗体GMT增长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H1N1=0.35,PH1N1=0.70;FH3N2=2.22,PH3N2=0.11;FB=1.51,PB=0.35);3个组H1N1、H3N2及B型HI抗体保护率分别为100%(213/213)、70.0%(149/213)、95.3%(203/213),100%(195/195)、66.7%(130/195)、97.9%(191/195),99.5%(197/198)、66.2%(131/198)、96.5%(191/198),各(亚)型抗体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H1N1^=2.04,PH1N1=0.36;χH3N2^2=0.74,PH3N2=0.69;χB^2=0.42,PB=0.82)。结论国产裂解
- 张佩如祝小平周良君刘友全凡娅陈果陈志刘颜孙宏英吴建林
- 关键词:流感疫苗
- 绵阳市23年来首例狂犬病病例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 2008年
- 自1984年开始,绵阳市一直无狂犬病病例报告。2007年7月18日绵阳市疾控中心接到市404医院报告的1例狂犬病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凡娅张佩如谢高福
- 关键词:狂犬病
- 绵阳市7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和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了解绵阳市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绵阳市1997~2006年AFP监测系统报告7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绵阳市15岁以下儿童GBS的平均发病率为1.79/10万,以散发为主,男女性别之比为1.15∶1.00;5~10个月报告65例,占全年总病例数的89.04%;发病高峰月份为7月,出现23例,有夏秋季高发的特点。结论该地GBS发病率较预期高,应加强对当地儿童特别是小于5岁年龄组的AFP监测,重症病例的预防和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病率和致残率。
- 谢高福陈志张佩如阳青秀张久兰凡娅杨秀华
-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流行病学
- 绵阳市足浴室用品用具卫生状况调查被引量:1
- 2005年
- 凡娅文献英吴晓红杜安惠徐柄权
- 关键词:卫生状况消毒
- 2014年绵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分析2014年绵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了解绵阳市食品安全现状,对食品监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预警,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采样检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共抽检食品样品467份,总合格率为92.93%(434/467),合格率最低是饮料/饮用水/食用冰64.86%(24/37),其次是肉与肉制品80.00%(32/40)。理化指标检测合格率为94.58%(227/240),微生物指标检测合格率为91.19%(207/22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P>0.05)。其中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荧光增白剂指标合格率分别为94.39%(202/214)、99.13%(114/115)、100.00%(57/57)和100.00%(10/10)。结论绵阳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也发现一些问题,应加强对饮料/饮用水/食用冰、肉与肉制品等食品的监测与监管,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 文献英徐柄权罗赟何玲玲吴晓红凡娅
- 关键词:食品安全
- 2004年绵阳城区文化娱乐场所茶具卫生质量调查被引量:4
- 2006年
- 文献英凡娅吴晓红
- 关键词:公共设施消毒卫生调查
- 卫生防疫工作应对策略
- 2009年
- 文献英张佩如张代友吴晓红凡娅黄婷婷郭红菊张婷彭浩
- 关键词:地震卫生防疫
- 2012-2017年绵阳市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绵阳市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维持全市无脊灰状态提供策略。方法收集整理全市2012-2017年AFP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及日常督导等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绵阳市2012-2017年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维持在2/10万以上,监测敏感性较高。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总人口50万以上的县市区,每年均有病例报告,占全市病例报告数的55.65%,AFP病例呈散发状态,各病例间无流行病学联系。季节性不明显,11、12月及1月病例报告相对较多,与近年流感高发,急性肌炎病例增多有关。发病人群以1~9岁组为主,占79.13%。4~14岁组脊灰类疫苗免疫史不详比例占2.53%,不足4剂次的占16.46%。结论绵阳市AFP病例监测敏感性总体较好,但监测医院在病历管理的规范性及每旬主动监测落实性上还有待提高,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及流动儿童管理上还存在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加强。
- 凡娅张驯刘友全
- 关键词: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