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全
- 作品数:33 被引量:120H指数:7
- 供职机构: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汶川地震后绵阳卫生防疫措施与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绵阳卫生防疫措施与效果的分析并提出建议,以巩固大灾之后无大疫成果和保障灾后重建顺利进行。方法搜集、整理绵阳传染病疫情资料、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报表与专题调查报告,回顾性总结汶川地震灾后绵阳卫生防疫工作实践,描述并分析卫生防疫效果。结果总结出10条卫生防疫措施:统筹指挥、整合资源,医疗卫生防疫覆盖到村;统一技术方案,规范应急处置;狠抓环境整治和消杀防疫,消除疾病隐患;注重能力恢复,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分析;现场快检与实验室监测相结合,保证饮水安全;严格食品卫生监管,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进行应急接种,建立免疫屏障;开展卫生学评价,控制危险因素;开展病媒生物监测,防止媒介生物孳生;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救灾防病知识。灾区卫生状况得到改善,无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较前3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29.23%。结论汶川地震灾后绵阳采取的卫生防疫措施科学有效,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降低。
- 王卓吴建林张光贵唐作红周万明郑幸福周云刘昌弟黄川张佩如刘友全向定全
- 关键词:汶川地震卫生防疫
- 1998—2003年绵阳城区自备供水水质监测结果被引量:2
- 2006年
- 张再荣刘友全熊成玉黄婷婷石媛媛苏勇
- 关键词:卫生调查
- 唐家山堰塞湖泄洪绵阳地表水源水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地表水源水的检测结果分析并提出建议,为地震灾后政府制定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对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前后一日的地表水源水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绵阳地表水源水泄洪前符合Ⅱ类水质要求,泄洪后铁、锰分别超标21.9倍和26.5倍,总氮、总磷和粪大肠菌群分别超标1.8倍、0.2倍和0.63倍,氯化物、敌敌畏等项目低于标准限值。[结论]铁、锰、总氮、总磷和粪大肠菌群超标是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后绵阳地表水源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建议扩大地表水源水的监测范围和增加监测频率,及时从源头掌握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的变化。
- 刘友全王卓张光贵李六林唐作红岳蕴瑶张代友
- 关键词:唐家山堰塞湖泄洪
- 绵阳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被引量:8
- 2006年
- 唐桂蓉刘友全龚光隆张再荣熊成玉
- 关键词:饮水水质农村
- 地震灾后绵阳市学校卫生工作的做法与效果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地震灾后绵阳市学校卫生工作做法与效果的分析与讨论,为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区学校卫生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对"5.12"地震灾后绵阳市学校卫生工作的做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将春秋季(地震前后)开学时学校卫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健全制度、明确责任、部门联动、强化措施、督查督办等方面入手,使地震灾后秋季开学时的学校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控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基本达到地震前春季开学时水平,确保了灾后开学复课期间的师生卫生安全。结论地震灾后绵阳市学校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其做法可为其他地震灾区和其它突发公共事件后的学校卫生工作提供参考。
- 唐作红张光贵吴建林周万明曹汝安刘友全刘敬华王卓马拥军姚楠
- 关键词:地震学校卫生
- “5.12”地震后初期绵阳市饮用水卫生情况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了解绵阳市饮用水水质在"5.12"地震后所受影响,为灾后政府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5月17日至5月31日绵阳市区及受灾严重的北川、平武、安县、江油、游仙和涪城区的饮用水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共采集水样472份,总合格率为42.58%,绵阳城区的合格率(96.36%)高于各个受灾区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类型饮用水中,水源水合格率最低(19.15%),分散式供水次之(44.74%),出厂水(53.95%)和末梢水(60.82%)的合格率稍好。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余氯和肉眼可见物在单项指标合格率中最低,均低于80%。至5月底灾区饮用水合格率逐步回升,出现好转迹象。结论绵阳灾区饮用水水质震后初期受到较大影响,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均较低。地震后科学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对保障灾区人民饮水安全有重要意义。
- 陈志杨义凤向仲朝刘友全张婷罗斌贝龚光隆钟琼李大春蒋芳岳蕴瑶
- 关键词:地震灾害饮用水重灾区合格率
- 国产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安全性及免疫效果观察被引量:21
- 2009年
- 目的评价国产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选择6岁-、16岁-和〉60岁3个年龄段人群共606名,每个年龄段人群按数字表法随机分入试验组(共213名)、对照组1(共195名)和对照组2(共198名),分别接种国产流感疫苗和2种进口流感疫苗,比较三组人群接种后副反应发生率、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增长倍数的差异。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几何平均滴度(GMT)增长倍数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6%(8/213)、4.10%(8/195)和3.54%(7/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P=0.93)。3个组H1N1、H3N2和B(亚)型血凝抑制(H1)抗体总阳转率分别为89.2%(190/213)、63.4%(135/213)、86.4%(184/213),88.7%(173/195)、61.5%(120/195)、87.2%(170/195),87.9%(174/198)、61.6%(122/198)、84.8%(168/198),各(亚)型抗体总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H1N1^2=0.94,PH1N1=0.63;χH3N2^2=0.94,PH3N2=0.63;χB^2=0.75,PB=0.69);3个组H1N1、H3N2及B型HI抗体平均增长倍数分别为10.7、7.3、8.4倍,10.5、6.3、8.3倍,10.2、7.1、8.8倍,各(亚)型HI抗体GMT增长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H1N1=0.35,PH1N1=0.70;FH3N2=2.22,PH3N2=0.11;FB=1.51,PB=0.35);3个组H1N1、H3N2及B型HI抗体保护率分别为100%(213/213)、70.0%(149/213)、95.3%(203/213),100%(195/195)、66.7%(130/195)、97.9%(191/195),99.5%(197/198)、66.2%(131/198)、96.5%(191/198),各(亚)型抗体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H1N1^=2.04,PH1N1=0.36;χH3N2^2=0.74,PH3N2=0.69;χB^2=0.42,PB=0.82)。结论国产裂解
- 张佩如祝小平周良君刘友全凡娅陈果陈志刘颜孙宏英吴建林
- 关键词:流感疫苗
- 2021—2022年度绵阳市在校学生家长流感疫苗接种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 2024年
- 目的评价在校学生家长流感疫苗接种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流感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绵阳市涪城区和游仙区抽取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校各1所干预学校。在2021—2022年流感季,对干预学校学生家长开展流感疫苗接种健康教育活动,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健康教育效果,采用WPS 2021等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通过干预,在校学生家长对流感及流感疫苗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2道流感知识题的正确率分别从干预前的90.54%、94.17%上升到干预后的93.02%、95.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态度方面,有4个态度题的正向回答率分别从83.04%、81.08%、79.22%和95.94%上升到了87.79%、87.38%、83.24%和97.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行为改变方面,在校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从61.03%提高到了78.19%,前往医院就诊并确诊为流感的比率从5.13%下降到了3.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在校学生家长施行健康教育干预,可显著提高其对流感及流感疫苗知晓率,改善流感疫苗接种态度,并提高在校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
- 秦涌刘丽珺刘友全张驯马元俊梁瑛周倩漆琪
- 关键词:流感疫苗健康教育
- 2007—2011年绵阳市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评价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分析绵阳市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指导维持该市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方法收集整理该市2007—2011年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及其相关报表等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绵阳市2007—2011年共计报告该地AFP病例10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93/10万,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指标均超过卫生部规定标准。结论绵阳市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但在病例报告的敏感性、及时性及个案调查质量上还有待提高,部分地区免疫规划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病例及脊灰疫苗相关病例风险依然存在。建议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及相关技术培训。
- 凡娅张驯刘友全高玲阳清秀
- 关键词:流行病学脊髓灰质炎
- 1998-2007年绵阳市霍乱流行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分析绵阳市霍乱流行特征,探讨霍乱疫情发生的高危因素,为霍乱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霍乱疫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对霍乱流行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998-2007年共发生霍乱暴发疫情40次,发病人数255人,农民占霍乱发病人数的54.09%;近4年,80%的霍乱疫情和92.86%(26/27)的患者是由农村群体聚餐引起;乡村医生霍乱流行病学知识知晓率为68.79%;84.62%的农村居民选择在自家举办宴席,78.85%会使用甲鱼;农村村厨卫生安全意识不高;2006-2007年3次在8份市售海水产品中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结论近年来绵阳发生的霍乱疫情主要由外来污染海水产品引起,农村群体聚餐、村厨、农村居民和村医卫生防病知识缺乏和卫生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霍乱疫情发生和疫情难以早期发现的主要原因。
- 周云刘丽李永清刘昌弟刘友全江智辉
- 关键词:霍乱流行病学特征农村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