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加速康复模式下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180天术后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快康复模式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180 d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70岁以上老年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208例,并进行了180 d以上的随访,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与常规对照组,其中加速康复外科组102例,男性39(38.2%)例,年龄(74±4)岁;常规对照组106例,男性44(41.5%)例,年龄(73±5)岁。按照Singh指数评分分层方式分别比较了加速康复外科组与常规对照组在不同Singh分级下的围手术期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差异以及术后180 d内的Harris评分。结果20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1±54)d,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中失血量(t=7.300,P=0.001)、手术时间(t=21.600,P<0.001)、切口长度(W=15.467,P<0.001)均小于常规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常规对照组更短(W=9996.500,P<0.001),术后患者部分负重时间更早(t=75.454,P<0.001),且患者180 d预后的功能Harris评分显示,快康复组在不同Singh分级下均优于常规对照组,不同Singh评分组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围绕减少患者卧床时间为核心的快康复模式具有更好的围手术期管理以及预后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
- 谭科杨浩杨林聂海王志晖
-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骨质疏松症髋骨折
- PFLCP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在不同时期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对比分析PFLCP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的不同时期的疗效差别,探讨各自的最优适应证患者。方法本研究回顾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采用PFLCP与PFNA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共计214例,PFLCP组104例,PFNA组110例,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随访情况及Harris评分。结果PFNA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部分负重活动时间优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arris评分PFNA组在第4、12、24周优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48周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并发症和骨折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PFLCP在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疗效,PFNA手术创伤小,术后骨折即刻稳定度高,康复快;但是对于存在股骨髓腔畸形、大粗隆部严重骨折、粗隆部冠状位骨折以及合并股骨外侧壁严重骨折,部分多发骨干骨折,高血管栓塞风险的患者,是否适合使用髓内固定治疗,我们认为仍需总结更多经验改进技术并获取更多数据支持,目前可以采用PFLCP进行治疗。
- 杨林杨浩谭科王志晖
- 关键词:老年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HARRIS评分
- 蔗糖铁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老年髋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蔗糖铁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 EPO)在老年髋关节骨折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66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联合使用蔗糖铁和rh EPO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2例),其中,术前3天开始用药患者纳入A组(21例),手术当天开始用药患者纳入B组(21例);单纯使用蔗糖铁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4例)。根据失血量将患者分为轻度(<400 ml)、中度(400~800 ml)、重度(>800 ml)。分别于术后1、3、5、7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计数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3、5、7天,A组轻度、中度及重度失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对应程度失血患者(P<0.05);术后3、5、7天,A组中度和重度失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B组对应程度失血患者(P<0.05)。术后3、5、7天,观察组患者红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对应程度失血患者(P<0.05);术后5天和7天,A组中度和重度失血患者红细胞计数均高于B组对应程度失血患者(P<0.05)。结论对于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蔗糖铁联合rh EPO在术前3天开始使用效果较好,联合用药对中、重度失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计数的提升作用较轻度失血患者效果更为明显。
- 刘鹏杨林王专
-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蔗糖铁隐性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