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昭伟

作品数:47 被引量:287H指数:10
供职机构: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农村
  • 14篇饮用
  • 14篇饮用水
  • 11篇水质
  • 8篇供水
  • 7篇污染
  • 5篇生活饮用
  • 5篇生活饮用水
  • 5篇土壤
  • 5篇农村生活饮用...
  • 4篇学生保健
  • 4篇学生保健服务
  • 4篇饮水
  • 4篇农村饮水
  • 4篇卫生保健
  • 4篇污染特征
  • 4篇环境卫生
  • 4篇健康风险评估
  • 4篇保健
  • 4篇保健服务

机构

  • 45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西安市疾病预...

作者

  • 45篇孟昭伟
  • 32篇常锋
  • 19篇张同军
  • 2篇张晓玲
  • 2篇陈宝宝
  • 2篇徐增康
  • 1篇陈萍
  • 1篇孙亮
  • 1篇王林江
  • 1篇李晓菊
  • 1篇董小峰
  • 1篇张峰
  • 1篇王维华
  • 1篇雷毅

传媒

  • 13篇现代预防医学
  • 9篇卫生研究
  • 4篇环境与健康杂...
  • 4篇中国学校卫生
  • 4篇实用预防医学
  • 4篇首都公共卫生
  • 3篇公共卫生与预...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2
  • 3篇2021
  • 15篇2020
  • 13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5—2018年西安市两城区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了解西安市莲湖区和雁塔区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方法 2015-2018年,根据2012年西安市6个主城区全部环保站点的环保监测数据,包括NO2、SO2,PM10、PM2.5、CO和O3,选择上述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的莲湖区和相对较低的雁塔区分别采集空气样本,按照国家环保部《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 618-2011)开展PM2.5的质量浓度检测。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日均二级浓度限值标准(75μg/m3),按照不同年度、区域和季节对检测结果分别开展统计分析和评价。收集同期西安市气象局气象数据资料,包括日平均温度、日平均气压、日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日降水量、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析PM2.5质量浓度与气象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共采集分析空气样本660份,PM2.5质量浓度中位数为71μg/m3,达标356份,样本总达标率为53.94%,4年样本达标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017年>2018年>2016年>2015年(P<0.001),全部样品PM2.5质量浓度平均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P<0.001)。样本达标率和PM2.5质量浓度在莲湖区、雁塔区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样品达标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P<0.05);不同季节PM2.5质量浓度平均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P<0.001)。日均温度、日均气压、日均风速、日均相对湿度、降水量和最低温度同PM2.5质量浓度显著相关(P<0.001)。莲湖区和雁塔区气象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的调整后R2分别为0.390和0.373。结论西安市两城区空气质量逐年改善,秋冬季PM2.5污染较为严重。气象因素影响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水平。
孟昭伟雷佩玉张同军常锋
关键词:PM2.5气象因素空气质量
陕西省农村学校2016年饮用水基本情况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陕西省2016年农村学校饮用水基本情况,为针对性加强供水设施改造提供工作依据。方法在全省89个涉农县选取高中及以下集中式供水的农村学校262所,包括关中地区121所,陕北地区72所,陕南地区69所。采用统一制定的农村学校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并采集水样进行检测。结果关中(89.3%)和陕北(86.1%)地区农村学校集中式供水的水源类型主要以地下水源为主,陕南地区(71.0%)以地表水源为主;各地区卫生许可证的持有率、有消毒设备且按要求使用的工程数均偏低,分别为19.5%和21.4%;3个地区均存在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以及氟化物超标现象,陕南地区菌落总数[(297.43±29.51)cfu/mL]明显高于陕北和关中地区[(76.90±17.06)(80.42±16.47)cfu/mL],氟化物陕南地区[(0.17±0.04)mg/L]低于陕北和关中地区[(0.58±0.12)(0.59±0.12)mg/L]。结论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陕西省农村学校供水工程的设施改造投入,针对性地解决3个地区普遍存在的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以及氟化物超标等。
丁勇孟昭伟嵇志刚贾茹常锋张同军
关键词:饮水卫生保健质量学生保健服务农村人口
陕西省农村学校饮用水重金属指标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农村学校饮用水重金属指标达标状况和变化趋势,为保障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19年累计对陕西省697所农村学校供水工程末梢水中重金属指标进行检测,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按照不同年份、不同区域对砷、镉、六价铬、铅和汞等5项重金属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年累计采集分析有效水样2298份,除铅、汞全部达标外,砷、镉和六价铬等重金属指标达标率分别为98.83%,99.91%和96.95%。与陕北高原和陕南相比,关中平原水砷达标率较低(χ^2值分别为5.67,13.59,P值均<0.01)。陕南六价铬达标率最高,关中平原次之,陕北高原最低(χ^2值分别为20.48,17.05,48.32,P值均<0.01)。2份镉超标水样均来自于陕北高原。结论陕西省农村学校饮用水重金属指标超标存在明显地域特点,应重点关注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砷、六价铬等重金属对学生健康带来的危害,还应持续关注局部地区饮用水中镉、汞的平均浓度,从水源选择和水处理技术等方面保障学校饮水安全。
雷佩玉郑晶利丁勇孟昭伟
关键词:饮水学生保健服务农村卫生
陕西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现状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掌握陕西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卫生状况,对改变现有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现状和后期改水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根据全国爱卫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方案》要求对陕西省部分县(市区)覆盖人口为1 618 136人的1 099个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调研,并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枯水期、丰水期水质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占调查总数的73.70%,以地面水为水源的占26.30%,工程检测合格率21.93%,饮用人口合格率23.08%;水质检测枯水期与丰水期、地面水与地下水、不同处理方式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厂水与末梢水样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学指标合格率低,其余16项指标水样合格率均大于90%。结论目前陕西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处理工艺不完善,饮水卫生缺乏工程性保障,水质检测合格率较低,以微生物超标为主,饮用不安全水人口较多,饮水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应针对现有工程进行适度保护,在后期工程建设中应适当增加卫生保护及消毒措施。
陈萍常锋王林江徐增康李晓菊孟昭伟
关键词:农村水质
2017年陕西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毒理学指标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2017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毒理学指标达标情况,为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陕西省饮用水卫生监测数据,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按照不同类别、不同区域对常规指标中的11项毒理学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陕西省毒理学指标整体达标率为87.70%,其中氰化物和三氯甲烷的达标率为100.00%,超标较为严重的前3位指标依次为氟化物(6.22%)、六价铬(4.17%)和硝酸盐氮(2.14%),其余超标指标的超标范围在0.02%~0.48%之间;镉在不同水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化物和六价铬在地下水中的达标率低于地表水(P<0.05),硝酸盐氮在地下水中的达标率高于地表水(P<0.05);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超标指标种类数分别为7种、8种和2种,关中地区和陕北地区氟化物(91.96%、89.66%)和六价铬(96.35%、89.79%)达标率较低,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硝酸盐氮(94.44%、97.42%)达标率较低。结论陕西省毒理学指标超标现象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其中氟化物、六价铬和硝酸盐氮达标率较低,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针对性采取措施提高水质。
雷佩玉孟昭伟郑晶利常锋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
陕西省部分地区人群血和尿中镍、锡、锑、铊的水平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调查陕西省部分地区人群全血和尿液中镍、锡、锑、铊内暴露水平,分析人群分布特征。方法 2017年在陕西省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5个县(区)720名人员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液和尿液样品并检测镍、锡、锑、铊含量,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区域之间的分布差异。两独立样本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个独立样本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陕西省部分地区人群血镍、尿镍的几何均数为0.59μg/L和1.08μg/L,城镇血镍、尿镍(0.65、1.41μg/L)高于乡村(0.55、1.02μg/L)(Z=-6.241,-2.072,P<0.05),尿镍在12岁~含量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532,P<0.05);尿锡的几何均数为0.29μg/L,3岁~年龄组含量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7.147,P<0.001);血锑和尿锑的几何均数为1.63μg/L和0.06μg/L,城镇血锑、尿锑(1.81、0.07μg/L)高于乡村(1.49、0.06μg/L)(Z=-9.680,-4.327,P<0.05);血铊和尿铊的几何均数为0.03μg/L和0.18μg/L,城镇血铊含量(0.02μg/L)低于乡村(0.03μg/L)(Z=-7.701,P<0.05),尿铊在不同性别、区域和年龄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Z=-4.622,Z=-2.425,H=29.624,P<0.05)。结论陕西省部分地区人群血镍、锑、铊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尿铊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区域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本次调查提供了陕西省部分地区人群镍、锡、锑、铊元素的可靠数据。
贾茹丁勇孟昭伟
关键词:血液尿液
陕西省部分地区一般人群全血和尿液中锰、钴、硒、钼的内暴露水平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调查陕西省部分地区一般人群全血和尿液中锰、钴、硒和钼的内暴露水平,分析其人群分布特点。方法2017年在陕西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5个县(区、市)720名3~79岁人群为研究对象,采集每位研究对象的血液和尿液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血样和尿样锰、钴、硒和钼含量。检测结果按照不同性别、区域和年龄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陕西省一般人群血锰和尿锰的中位数分别为8.43和0.60μg/L,男性血锰(7.99μg/L、)低于女性(8.81μg/L)(P<0.05),血锰的城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钴和尿钴的中位数为0.13和0.17μg/L,男性血钴和尿钴(0.12,0.16μg/L)均低于女性(0.15,0.20μg/L)(P<0.05),血钴和尿钴的城乡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硒和尿硒的中位数为73.20和13.30μg/L,男性尿硒(14.40μg/L)高于女性(12.40μg/L)(P<0.05),血硒和尿硒的城乡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钼和尿钼的中位数为0.60和50.40μg/L,男性尿钼(56.60μg/L)高于女性(43.00μg/L)(P<0.05),尿钼的城乡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性别内,全血中各指标(除女性血硒)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尿钴、尿硒、尿钼和女性尿钴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陕西省一般人群全血和尿液中锰、钴、硒、钼水平存在性别、年龄及区域差异,陕西省一般人群血硒水平偏低。
孟昭伟雷佩玉丁勇张同军惠晓芬常锋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2016年陕西省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为制订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与支持。方法在全省各设区市(共10个)分层随机选取30个县(区、市)中的600个行政村,3000户家庭,通过査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得监测数据。结果集中式供水覆盖人口比例为83.95%,48.73%农户使用卫生厕所,粪便处理以直接施肥和土掩埋后施肥为主,8.70%农户生活垃圾随意丢弃,28.77%农户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大部分调查村环境卫生管理情况较好,土壤样品镉超标率达18.50%。结论2016年陕西省农村存在的健康危害因素众多。建议各相关部门在改水改厕、垃圾污水的收集与处理、病媒生物控制、土壤镉污染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与整治,加强部门间协作,共同改善陕西省农村环境卫生。
常锋郑晶利张同军孟昭伟雷佩玉
关键词:农村土壤
2016—2018年西安市两城区PM2.5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西安市莲湖区和雁塔区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污染特征。方法于2016—2018年,在西安市莲湖区和雁塔区两城区监测点每月定期采集PM2.5样品,依据《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 647—2013)分析样品中萘、苊烯、芴、苊、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茚并[1,2,3-cd]芘16种PAHs的含量。检测结果按照不同年度、区域和季节开展分析评价。结果莲湖区和雁塔区PAHs总质量浓度(ΣPAHs)的中位数分别为11.68和12.53 ng/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城区ΣPAHs均呈逐年降低趋势(P<0.05),莲湖区和雁塔区ΣPAHs的中位数均为冬季最高(55.50、55.61 ng/m^3),夏季最低(4.62、4.57 ng/m^3)。莲湖区PAHs中位数排名前三的单项指标依次为苯并[b]荧蒽(1.90 ng/m^3)、苯并[g,h,i]苝(1.67 ng/m^3)和■;雁塔区依次为苯并[b]荧蒽(1.95 ng/m^3)、苯并[g,h,i]苝(1.63 ng/m^3)和芘(1.47 ng/m^3)。莲湖区和雁塔区、苯并[a]芘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3和1.10 ng/m^3,苯并[a]芘总达标样品占比为72.75%,莲湖区和雁塔区分别为71.20%和74.30%(P>0.05)。结论西安市大气PAHs污染程度逐年降低,冬季PAHs污染较为严重。
雷佩玉张峰郑晶利张同军常锋孟昭伟
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多环芳烃污染特征
2020—2023年陕西省消毒产品监督抽检结果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市场内消毒产品质量状况,为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0—2023年,依据国家消毒产品管理法规和标准,通过监督抽检对陕西省消毒产品开展理化和微生物项目检测,按照有效成分、违法添加、稳定性、杀菌或抑菌性能等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陕西省抽检的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整体合格率为90.48%,2023年的合格率最低(84.38%),消毒剂定量杀菌试验的整体合格率为90.12%,呈逐年下降趋势(P=0.272)。抗(抑)菌产品的整体合格率为88.59%,20件抗菌产品杀菌试验结果全部合格;抑菌产品抑菌性能整体合格率为86.17%,不同成分的抑菌产品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季铵盐类/银离子>胍类>其他>溶菌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抗(抑)菌产品的违法添加物的检出率为7.07%,检出的指标主要包括硝酸咪康唑、氯倍他索丙酸酯和醋酸地塞米松。结论陕西省消毒产品抽检合格率较高,但存在下降趋势,应继续加大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和产品抽检力度,促进消毒产品质量水平持续提高。
程永兵陈宝宝张晓玲薛建峰董小峰孟昭伟
关键词:消毒产品监督抽检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