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良
- 作品数:24 被引量:202H指数:10
- 供职机构: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重庆市部分地区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非婚性行为及HIV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36
- 2018年
-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老年人非婚性行为及HIV感染状况,为中老年人的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2017年10-12月在重庆市大足区与合川区,招募在当地居住≥1年且年龄≥50岁中老年人,样本量410人,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检测。结果 调查对象408人中,男性313人,女性95人,年龄50~88(64.93±9.03)岁,HIV感染率为1.47%(6/408),其中男性HIV感染率为1.28%(4/313)、女性HIV感染率为2.11%(2/9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37.50%(153/408)。曾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为18.87%(77/408),最近6个月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为7.60%(31/408),最近6个月非婚性行为中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19.35%(6/3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非婚性行为相关影响因素中,男性是女性的39.51倍(OR=39.51,95% CI:5.03~310.30),未婚、离异或丧偶者是已婚或同居者的4.60倍(OR=4.60,95% CI:1.50~14.05),休闲活动方式为个体活动是外出活动的2.03倍(OR=2.03,95% CI:1.08~3.81),生活状态自我评价较空虚者是较充实者的3.94倍(OR=3.94,95% CI:1.86~8.36)。结论 重庆市部分地区中老年人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较高,性别、婚姻状况、休闲活动方式、生活状态自我评价等是发生非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非婚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比例低,应积极探索中老年人的有效干预措施。
- 江光煚郭巍裴迎新蔡畅吴国辉周超卢戎戎陈宗良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中老年人非婚性行为
- 2006-2015年重庆市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分析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分析重庆市2006-2015年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为控制学生人群中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报告病例相关历史卡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描述性分析。结果重庆市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HIV/AIDS年报告数从2006年的1例逐年增加至2015年的163例,截至2015年12月31日,重庆市累计报告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HIV/AIDS717例,累计死亡7例;年龄P25为18岁,中位数为20岁,P75为21岁;未婚为主,占99.3%;文化程度较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3.5%;男男同性性行为人数P25为2人,中位数为3人,P75为5人;疫情报告主要来源为自愿咨询检测和专题调查,分别占37.8%、33.3%,占全部来源的71.1%。结论重庆市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HIV/AIDS报告数呈逐年快速增加趋势,多性伴广泛存在,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艾滋病在学生人群中经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
- 陈宗良刘朝贵张维邓莉韩梅周超欧阳琳卢戎戎
- 关键词:艾滋病男男性行为人群
- 重庆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健康生存满意度和性行为状况调查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健康生存满意度和性行为状况,为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以及预防艾滋病性传播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针对刚入组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开展横断面问卷调查,数据核对后运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治疗病人333人,最近6个月检测过CD4+T淋巴细胞数的占78.1%,对自己享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满意的占51.1%。最近6个月发生过性行为的占53.5%,其中,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比例为56.2%,最近6个月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8.8%,且不同性伴类型间安全套使用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数艾滋病治疗病人有性行为,且安全套使用比例较低,建议加强其安全套免费发放、宣传教育和抗病毒治疗,进一步控制艾滋病性接触传播。
- 周超陈宗良吴国辉周颖
-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性行为
- 2017-2021年重庆市医务人员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17—2021年重庆市医务人员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重庆市2017—2021年登记的医务人员肺结核病案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7—2021年重庆市登记医务人员肺结核687例,年均登记率为61.92/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11.246,P<0.05)。病原学阳性肺结核占比呈总体上升趋势(趋势χ^(2)=23.608,P<0.05)。2020—2021年较2017—2019年肺结核登记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24,P<0.05)。渝东南的医务人员肺结核登记率最高(105.16/10万),其次是渝东北(99.52/10万),不同区域医务人员肺结核登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348,P<0.05)。687例医务人员肺结核中,年龄中位数29.00岁。25~34岁年龄组登记占比最高(50.51%),其次为<25岁年龄组(20.23%)。<60岁年龄组患者以女性为主(74.25%),≥60岁年龄组患者以男性为主(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67,P<0.05)。<25岁年龄组登记率最高(131.79/10万),其次为25~34岁年龄组(68.68/10万),随着年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82.956,P<0.05)。结论2017—2021年重庆市医务人员肺结核登记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每年均高于重庆市全人群肺结核登记率,且时间、地区和人群间流行呈现不平衡性,应重视重庆市医务人员的肺结核防控工作。
- 吕娟陈宗良汪清雅张婷庞艳
- 关键词:肺结核医务人员流行病学特征登记率
- 264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停药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调查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ART)病人停药退出治疗的原因,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质量提供工作建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8年1-6月,对近3年期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停药退出的病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64名AIDS病人,平均年龄(54.5±15.9)岁,男性占74.2%,异性性接触传播占82.2%;治疗期间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占65.5%,发生过漏服药物的占81.8%;停药原因中,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占38.3%,因经济原因停药占31.4%,因认知原因停药占19.3%,其他原因停药占1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对其他停药原因,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纳入治疗≤6个月的病人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的风险更高,其[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值分别为5.59:2.03~15.40、4.26:1.48~12.24,年龄≥50岁的病人因认知原因停药的风险更高,其OR:95%CI值为3.17:1.11~9.00,而每次开展服药依从性教育可以减少病人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风险,其OR:95%CI:值为0.35:0.13~0.93。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和经济原因是病人停药退出治疗的主要原因,建议治疗机构加强病人治疗早期服药依从性教育,及时帮助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 周超陈宗良吴国辉徐世明
-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停药影响因素
- 重庆市青年学生MSM人群HI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MSM)人群的行为学特征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的流行现状,探索发生保护性肛交的影响因素,为制订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方法研究,通过MSM社区组织和网络招募研究对象,面对面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进行HIV、梅毒检测。结果共招募552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21.5±1.6)岁。83.0%的研究对象最主要的交友场所是互联网/交友软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1.1%,首次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7.4±1.7)岁,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3.2%(222/515),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商业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2.1%(4/34),HIV、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1.1%。保护性肛交性行为的发生与交友场所主要为酒吧/歌舞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近1年无性病史有关(P<0.05)。结论青年学生MSM无保护性肛交普遍,应采取措施遏制HIV在该人群中传播。
- 蒋和宏欧阳琳吴国辉周超徐世明陈宗良
- 关键词:青年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男男性行为人群
- 重庆市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评价与思考被引量:3
- 2016年
- 美沙酮维持治疗[1](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是国际公认的治疗海洛因成瘾最有效的方法 ,可降低海洛因成瘾者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风险,减少毒品用量,提高成瘾者生存能力,恢复其社会和家庭功能。我国于2004年施行MMT,在全国多个省份开设了MMT门诊。
- 陈弘唐文革陈宗良吴国辉
- 关键词:病人依从
- 重庆市主城区在治HIV/AIDS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重庆市主城区在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HIV/AIDS服药依从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7月1日至8月31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重庆市主城区在治、前来领药的HIV/AIDS进行调查,并对其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重庆市主城区在治HIV/AIDS 386例;年龄18~78岁,中位年龄33岁;男女性别比5. 7∶1;未婚者199例(51. 6%);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为主[48.2%(186/386)]。90. 7%(350/386)服药依从性良好,年龄越大、工作年限越长是依从性的保护因素[优势比(OR)=0. 3、0. 2,95%可信区间(95%CI):0. 1~0. 8、0. 1~0. 9];接受治疗时间越长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OR=3. 7,95%CI:1. 6~8. 7)。结论重庆市主城区在治(HIV/AIDS)服药依从性整体水平较高,为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建议加强接受治疗时间较长的HIV/AIDS的服药依从性教育;加强无业人员和50岁以下人员的服药依从性教育和管理,强调对服药质量的监管。
- 陈宗良申涛吴国辉吴国辉周超韩梅欧阳琳卢戎戎
- 关键词:病人依从问卷调查
- 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了解重庆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基本情况,评估不同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水平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 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资料,以患者开始治疗时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水平分类,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观察和评估治疗效果,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758例治疗患者平均年龄(33.5±11.1)岁,CD4^+T〈50个/μL、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者分别占7.7%、27.6%、54.9%、9.7%,治疗12个月后CD4^+T值分别维持在150~250个/μL、250~350个/μL、350~450个/μL、450~550个/μL,治疗6个月后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70.2%、81.7%、84.2%、83.3%,治疗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0.81、0.93、0.98、1.00。结论 MSM人群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取得显著效果,早期治疗更有利于该人群免疫功能恢复,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控制疫情。
- 周超陈宗良周全华吴国辉周颖
- 关键词:抗病毒药
- 2003-2014年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了解2003-2014年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导出报告病例相关历史卡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14年底,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累计报告HIV/AIDS636例,其中AIDS病人179例,累计死亡175例;少数民族感染者占49.7%,15-49岁青壮年占78.0%,50岁及以上感染者占20.9%;异性传播和男男同性传播分别占64.8%、10.4%;经注射吸毒感染的比例呈降低趋势;医疗机构检测发现(46.5%)所占比例高于疾控机构检测发现(44.0%)。结论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处于艾滋病低流行期,性接触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15-49岁青壮年是主要感染人群,50岁以上感染者呈增加趋势,应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
- 陈宗良钟朝晖李群英钟引周超张维
- 关键词:少数民族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