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超

作品数:93 被引量:862H指数:16
供职机构: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全球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6篇艾滋病
  • 29篇病毒
  • 24篇性行为
  • 18篇男男性行为
  • 17篇病毒治疗
  • 16篇抗病毒
  • 16篇抗病毒治疗
  • 12篇HIV感染
  • 11篇行为者
  • 11篇男男性行为者
  • 10篇免疫缺陷
  • 10篇获得性
  • 9篇知晓
  • 9篇知晓率
  • 9篇缺陷综合征
  • 9篇综合征
  • 9篇免疫缺陷综合...
  • 9篇获得性免疫
  • 9篇获得性免疫缺...
  • 9篇获得性免疫缺...

机构

  • 82篇重庆市疾病预...
  • 16篇中国疾病预防...
  • 12篇四川大学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乐山市疾病预...
  • 3篇重庆市渝中区...
  • 3篇重庆市沙坪坝...
  • 3篇重庆市九龙坡...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重庆医药高等...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自贡市疾病预...
  • 1篇重庆市涪陵区...
  • 1篇重庆市万州区...
  • 1篇重庆市公共卫...

作者

  • 91篇周超
  • 52篇吴国辉
  • 24篇欧阳琳
  • 23篇张维
  • 21篇陈宗良
  • 19篇卢戎戎
  • 13篇韩梅
  • 10篇丁贤彬
  • 9篇周颖
  • 8篇徐世明
  • 8篇栾荣生
  • 7篇冯连贵
  • 7篇郭晓嘉
  • 6篇徐静
  • 5篇郑建琼
  • 5篇雷燕
  • 4篇王璐
  • 4篇郭巍
  • 3篇凌华
  • 3篇李勤

传媒

  • 18篇中国艾滋病性...
  • 17篇现代预防医学
  • 6篇现代医药卫生
  • 6篇预防医学情报...
  • 6篇重庆医学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中华疾病控制...
  • 4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健康教育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华西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9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市某区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评价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为预防控制艾滋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滚雪球的方式招募男男性接触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主要采用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干预前后的综合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结果干预后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35.6%提高到65.2%,最近一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从64.3%增加到75.8%,最近六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率从40.9%增加到50.2%,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没有显著性改变。结论通过一年的综合干预,MSM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比例和接受到干预服务的比例较干预前显著增加,达到了有效地预防HIV在男男性接触人群中传播。
刘芳刘虹宏周超刘岭易东
关键词: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综合干预
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比例定性访谈调查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深入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对及早抗病毒治疗的态度和拒绝接受治疗的原因,为制定扩大治疗措施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抽样选择AIDS抗病毒治疗覆盖比例高、中、低区县各1个,采用面对面定性访谈方法,调查抗病毒治疗的需求方和提供方,运用主题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调查HIV/AIDS病人30人和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人员15人,病人未接受治疗前三位原因为:身体无症状,不用着急服药(56.7%);听说药品不良反应大,担心身体承受不了(30.0%);不了解抗病毒治疗的作用,医生没有建议治疗(26.7%)。工作人员建议加快最新抗病毒治疗政策信息的传递、加强检测咨询和首次流调等环节治疗信息告知等措施来提高治疗比例。结论提高抗病毒治疗覆盖比例面临的困难较多,建议加强全面治疗政策信息宣传,提高医疗机构业务能力,改善治疗服务管理。
周超韩梅徐鹏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性访谈
重庆市部分地区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非婚性行为及HIV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36
2018年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老年人非婚性行为及HIV感染状况,为中老年人的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2017年10-12月在重庆市大足区与合川区,招募在当地居住≥1年且年龄≥50岁中老年人,样本量410人,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检测。结果 调查对象408人中,男性313人,女性95人,年龄50~88(64.93±9.03)岁,HIV感染率为1.47%(6/408),其中男性HIV感染率为1.28%(4/313)、女性HIV感染率为2.11%(2/9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37.50%(153/408)。曾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为18.87%(77/408),最近6个月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为7.60%(31/408),最近6个月非婚性行为中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19.35%(6/3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非婚性行为相关影响因素中,男性是女性的39.51倍(OR=39.51,95% CI:5.03~310.30),未婚、离异或丧偶者是已婚或同居者的4.60倍(OR=4.60,95% CI:1.50~14.05),休闲活动方式为个体活动是外出活动的2.03倍(OR=2.03,95% CI:1.08~3.81),生活状态自我评价较空虚者是较充实者的3.94倍(OR=3.94,95% CI:1.86~8.36)。结论 重庆市部分地区中老年人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较高,性别、婚姻状况、休闲活动方式、生活状态自我评价等是发生非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非婚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比例低,应积极探索中老年人的有效干预措施。
江光煚郭巍裴迎新蔡畅吴国辉周超卢戎戎陈宗良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中老年人非婚性行为
重庆市沙坪坝区50岁及以上中老年男性HIV/AIDS患者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50岁及以上中老年男性HIV/AIDS患者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该人群的抑郁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2021年6月12日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招募50岁及以上男性HIV/AIDS患者进行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面对面问卷调查;用SPSS 22.0软件对抑郁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使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回收199份调查问卷,有效率99.50%。在199例50岁及以上男性HIV/AIDS患者中,年龄50~92岁,平均年龄61.01岁。39.70%(79/199)调查对象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其中20.60%(41/199)为轻度抑郁,15.08%(30/199)为中度抑郁,4.02%(8/199)为重度抑郁。单因素卡方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CD4细胞计数水平,抑郁症状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3.36,95%CI:1.38~8.18)、不知晓艾滋病知识(OR=1.86,95%CI:1.01~3.42),是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50岁及以上中老年男性HIV/AIDS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提高该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助于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谭天宇周超卢戎戎张维白重阳闫黎吴国辉
关键词:HIV/AIDS抑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重庆市不同性取向的男男性接触者HIV高危性行为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了解比较重庆市男同性恋或双性恋者HIV高危行为情况,为行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6年6-9月依托同性恋活动场所和志愿者组织以滚雪球的方式招募被调查对象,采用匿名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男同性恋和男双性恋者的性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调查561人,其中50.6%、45.5%分别自我认同为同性恋或双性恋者。男同性恋与男双性恋者中,20~29岁组分别占50.4%、33.9%;在婚比例分别为12.7%、46.5%(均P<0.01)。同性恋者首次性行为是男性性伴的比例(67.3%)高于双性恋者(32.5%),与男性首次性行为的年龄(25.5岁)低于双性恋者(28.2岁)。最近6个月同性恋者与男性肛交的比例(87.3%)高于双性恋者(78.8%)(P<0.05);且肛交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均很低,分别为22.9%和18.4%。最近6个月同性恋、双性恋者与女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6.9%、49.8%(P<0.01);且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高,分别为50.0%和57.5%。同性恋、双性恋者通过付钱方式得到男性提供的性服务的比例分别为7.7%、4.1%,与这种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63.6%、25.0%(均P<0.05)。结论男双性恋者有较高比例的已婚率和女性性伴,男同性恋者与男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更高,且两者的无保护性肛交的频率很高,应加强对该人群的监测和综合干预。
欧阳琳丁贤彬周超卢戎戎
关键词:男男性接触者性行为
分布式的电网故障综合判定
周超
应用捕获-再捕获法和除数法对重庆市MSM人群规模进行估计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相互嵌套应用捕获-再捕获法和除数法估计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人群规模,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在为期2个月的第1次捕获期间记录光顾重庆市城区4个男男同志酒吧人次数,又结合再捕获时的面对面访谈机会对调查对象光顾男男同志酒吧的平均次数进行调查,相互嵌套应用捕获-再捕获法和除数法对2012年重庆市MSM人群规模进行估计。结果除数法估计重庆市MSM人群规模为11 483人;捕获-再捕获法估计重庆市MSM人群规模为16 891人。2012年重庆市MSM人群规模区间为11 483人到16 891人。结论除数法适用于对MSM人群中相对活跃人群的规模进行估计,在捕获-再捕获法中嵌套使用除数法花费低,可低价高效地反映估计人群的规模,两种相互嵌套使用可行。
吴艾琳张维吴国辉许濒月周超欧阳琳周颖
关键词:捕获-再捕获法男男性行为者
重庆社会文化因素对MSM人群性角色和性取向认同影响的定性研究
2022年
目的 分析重庆地域社会文化因素对男男性接触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性取向认同和性角色的影响,进而探讨性角色与MSM人群HIV高感染风险的关联。方法 在2020年采用定性访谈的方法,依托当地从事MSM干预的社会组织招募符合要求的30名MSM人群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访谈发现,重庆MSM人群对其性取向有较好自我认同感,告知他人性取向时最顾虑家人感受,性角色为被插入方或兼有者相对更可能告知父母。大部分访谈对象认为重庆MSM性角色被插入方的比例较高,可能跟重庆人体型小皮肤好、女性地位高、接受多元文化等有关,也使得性角色被插入方的自我认同度增高。重庆公众对同性恋现象的包容度较强,城市的包容开放受移民文化、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但也受一定传统文化的制约。MSM的社区亚文化,如追求性自由的享乐、道德规范较弱、新型毒品的使用使得不同性角色都面临感染HIV的高风险。结论 重庆社会文化因素对MSM性角色的选择有一定影响,充分考虑社会文化因素无疑会有效推进艾滋病防控工作。
欧阳琳周超阮玉华吴国辉
关键词:男男性接触人群社会文化定性访谈
重庆市2004-2013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8
2016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接受艾滋病高效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患者的生存、死亡信息,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N8991例于重庆市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的流行病学信息,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592例,艾滋病患者总病死率5.40/1000人月,患者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2、0.90、0.89、0.87、0.84。多因素Cox回归提示相对于入组年龄〈30岁组,30-岁组、40-岁组、≥50岁组HR(95%CI)分别为1.424(1.025-1.978)、1.881(1.362~2.597)、2.853(2.072-3.927);相对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组与100~个/mm^3组HR(95%CI)分别为4.847(3.792~6.196)、1.962(1.486~2.590);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HR=1.964,95%CI:1.544~2.498)、入组时艾滋病相关疾病或症状(HR=2.658,95%CI:2.221~3.181)也是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庆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有效地减少了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治疗门槛,及时纳入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何海李巧巧周超曾璨崔鑫宇吴国辉栾荣生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病毒药流行病学研究
1166例男男性行为者HIV、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梅毒感染率,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滚雪球的方法招募调查对象,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艾滋病病毒、梅毒、丙肝检测。数据经双录入核对后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招募调查对象1166例,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1.3%,最近1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为64.9%,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7.3%。艾滋病病毒、梅毒、丙肝感染率分别为14.8%、8.7%、2.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艾滋病病毒感染影响因素有年龄(30岁及以上:OR=2.1)、户籍(本市其他地区:OR=2.1,外省:OR=2.0)、梅毒感染(OR=5.4),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有性伴个数(≥5个性伴:OR=2.0)、付钱获得同性性行为(OR=2.9)和HIV感染(OR=5.1)。[结论]男男性行为人群保护性肛交性行为比例低,HIV流行形势严峻,急需推广针对性干预措施。
周超丁贤彬冯连贵郭晓嘉韩梅徐世明欧阳琳凌华徐静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梅毒影响因素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