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哲渊
- 作品数:32 被引量:439H指数:13
-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2011-2014年浙江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及病原分析被引量:37
- 2016年
- 目的掌握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及肠道病原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浙江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数据及有病原学报告的个案资料,以X11方法进行发病及病原数据的季节因子提取,并进行发病与病原的季节因子的关联分析。结果浙江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存在夏季和冬季两个发病高峰,≤3岁组幼儿发病占所有病例比例约为50%;≤4岁组幼儿的发病高峰位于冬季,≥15岁组人群发病高峰在夏季,其余人群发病高峰不明显;报告的病原主要为轮状病毒(94.82%),其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发病高峰在冬季,其他病原的高峰出现在夏秋季;≤7岁组儿童发病季节模式与轮状病毒季节模式一致,≥9岁组人群发病模式与细菌类病原季节模式一致。结论≤3岁组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病原谱及发病季节模式不同,应根据其不同特征分类进行防制。
- 薛鸣林君芬徐校平吴晨鲁琴宝丁哲渊吴昊澄
-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病
- 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质量评价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评价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质量,分析报告系统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获取2010-2014年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据,运用Excel及SPSS软件作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浙江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5起,其中分级事件128起,未分级事件87起;传染病事件占全部事件的86.98%(187/215);事件从发生到接到报告的时间为2.00h,从接到报告到网络报告的时间为1.15h,事件结束到结案报告时间为5.9d;结案报告项目完整率为54.42%(117/215),部分事件进程报告不规范(7/215);病原学病因查明率为100%,流行病学病因查明率为71.16%(153/215)。结论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质量整体较好,但个别事件也存在着报告延迟、危害因素难以查明、分析处置不够规范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报告要求,加强对基层疾病控制业务人员培训与指导,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质量。
- 吴晨吴昊澄曾蓓蓓鲁琴宝丁哲渊林君芬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 浙江省2011—202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法定乙类管理的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1]。2016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2016—2021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明确提出了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2]。本文对2011—2020年浙江省法定报告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提供参考。
- 鲁琴宝丁哲渊吴昊澄王心怡吴晨林君芬
- 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素,为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个案信息,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其聚集性;采用空间回归方法,分析疫情分布与人口等社会因素的关联。结果 2020年1月1日—2月28日浙江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 205例,无症状感染者127例。11个地市均有病例报告,其中温州市、杭州市、宁波市和台州市报告病例数占全省总数的81.00%。全省本地病例与输入病例比为1.67∶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 I指数为0.29,P=0.003,其中温州市和台州市的7个县(市、区)处于"高-高"聚集区。空间回归分析显示,研究因素"常住人口数"和"GDP"调整后R2=0.545、0.535(P均<0.01)。结论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分布广泛,同时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性,浙东南的温州市和台州市部分县区呈现区域聚集。在疫情流行区域,城市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因素与疫情发生存在正相关,其中人口因素对疫情的影响更大。今后的"健康城市"建设需要对传染病防控工作和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给予更多的重视。
- 吴晨林君芬丁哲渊鲁琴宝吴昊澄
- 关键词:空间聚集性
- 浙江省传染病时空模型探测暴发疫情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时空模型探测在浙江省传染病暴发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效果,为构建多点触发预警系统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2021年浙江省传染病时空模型相关病种的预警信号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同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结果进行比较,以灵敏度和错误预警率评价时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时空模型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号16382条,涉及16种传染病,平均每周每县发出预警信号0.71条。响应率为100%,响应时间中位数为0.84 h。预警信号经初步核实和现场调查后,共确认5种疾病342起暴发疫情。时空预警模型灵敏度为66.02%。Ⅰ类疾病阳性预测值6.99%,错误预警率为0.0227%;Ⅱ类疾病阳性预测值3.44%,错误预警率为0.9450%。结论浙江省时空预警系统运行良好,可实现传染病暴发的早期自动预警,但探测识别作用有限,仍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目前传染病监测预警的需要。
- 鲁琴宝吴昊澄丁哲渊王心怡吴晨林君芬
- 关键词:传染病
- 孕产妇产前抑郁与妊娠期体重增加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孕妇产前抑郁状态的发生情况,探讨各孕期抑郁以及整个孕期抑郁的变化与孕妇妊娠期体重增加的关系。方法对2011-2013年期间在浙江省某妇幼保健院进行围产期保健的孕妇,分别在孕8-12周、孕22-26周、孕32周后进行基线和随访调查,收集孕妇社会人口学信息、生殖婚育史和各孕期身体状况、生活行为信息等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状态。结果孕早、中、晚期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分别为48.8%、35.0%和34.9%,且各孕期SDS得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孕早期SDS与孕早期BMI增加呈负相关(β=-0.01,P=0.0184)。未观察到孕期抑郁与孕期体重改变的相关性。结论孕期妇女抑郁状态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妊娠期的精神保健,促进母婴健康。
- 吴金华张友定姜雯胡梅青黄满仙余运贤丁哲渊
- 关键词:产前抑郁精神保健
- 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响应期间其他法定传染病监测分析被引量:77
- 2020年
-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应急响应期间,浙江省其他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应急响应期间浙江省其他法定传染病进行分析,应用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常见的几种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常态下的疫情趋势,与应急响应期间的实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浙江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乙类(除COVID-19外)、丙类传染病分别较2019年同期下降47.5%和67.7%,二级响应期间分别下降29.6%和95.0%。绝大部分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较2019年同期均下降,下降较多的病种有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一级、二级响应期间,肺结核、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发病数比预期发病数分别下降约31.3%、48.9%、48.2%、75.0%、72.3%和66.0%。结论 COVID-19应急响应期间浙江省其他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数明显减少,特别是猩红热、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等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数下降明显。公共场所人流量控制、学校停课、提倡居民佩戴口罩出行等措施为部分传染病带来了较长久的抑制效果,可为今后常态下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 丁哲渊吴昊澄吴晨鲁琴宝林君芬
- 关键词:传染病应急响应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
- 2021年12月浙江省三地Delta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社区传播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2021年12月浙江省三地Delta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社区传播疫情流行特征。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报告的本土病例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调报告信息,描述疫情流行特征,并估计潜伏期、代际间隔和动态再生数(Rt)。结果2021年12月4—27日,浙江省宁波、绍兴、杭州市累计报告COVID-19本土病例490例,均为确诊病例。宁波市报告74例,局限在镇海区蛟川街道,发病高峰为12月8—13日,疫情持续13 d,社会面清零用时6 d。绍兴市报告387例,涉及上虞区(99.22%)和越城区(0.78%),发病高峰为12月12—16日,疫情持续21 d,社会面清零用时13 d。杭州市报告29例,涉及5个区,单日发病高峰在12月9日,疫情持续13 d,社会面清零用时4 d。三地病例男、女性别比为0.88∶1,年龄范围为2月龄至98岁,平均年龄为48.4岁,职业以工人(162例)、农民(113例)为主,临床分型以轻型(194例,39.59%)和普通型(291例,59.39%)为主,传播场所主要为家庭和密闭空间,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排查和社区筛查是发现病例的主要方式。中位潜伏期为2.53(P25~P75:1.88~3.32)d,中位代际间隔为2.00(P25~P75:1.21~3.09)d。宁波、绍兴、杭州市的Rt在发现疫情后第10、12、11 d降到1以下。结论本轮疫情传播迅速,家庭、菜场等密闭空间和人群聚集性活动场所的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科学精准排查并有效管控高暴露风险人员有助于疫情的快速控制。
- 丁哲渊吴昊澄吴晨鲁琴宝王心怡傅天颖杨珂林君芬
- 关键词:潜伏期
- 浙江省2010-2014年水痘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对浙江省水痘聚集性疫情现状进行分析,为开展水痘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浙江省2010-2014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水痘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4年浙江省共报告水痘聚集性疫情52起,82.69%的水痘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小学校,其中又以农村小学校为主。累计报告发病1 116例,总罹患率为20.26‰。时间分布上有两个高峰(11-12月和5-6月),第一个高峰明显高于第二个。报告病例集中在6~11岁,且部分病例有水痘疫苗接种史。首发病例与接报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6.50d(7.22~22.29 d),个案分布呈现明显的"代际"现象。结论小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校是水痘聚集性疫情发生的主要场所,应在流行季节重点加强小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疫情的监测和防控;接种水痘疫苗虽然不能完全阻断疫情的传播,但仍是降低疫情强度和减轻病症的有效手段,今后应重点做好接种效果评估并及时调整免疫策略。
- 吴晨吴昊澄鲁琴宝丁哲渊林君芬
- 关键词:水痘聚集性疫情
- 浙江省戊型肝炎发病时空特征多成分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 探讨浙江省戊型肝炎(戊肝)发病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浙江省戊肝病例数据,使用ArcGIS 10.0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使用R软件进行时空多成分分析,通过空间流行、时间自相关、本地风险3种成分研究不同区域戊肝发病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15年,浙江省报告戊肝病例1 738例,发病率为3.16/10万;戊肝发病有明显的聚集性(P 〈 0.05),西北地区为高发聚集区;空间流行成分影响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西北部,包括杭州市大部分县(市/区)和嘉兴市、湖州市的部分区域;时间自相关成分影响较大区域主要为杭州市的主城区、临安市、温岭市;本地风险成分对全省的影响较为一致,相对前两种成分影响也较低。结论 浙江省不同区域戊肝发病时空特征有明显差异,提示影响疫情的危险因素不同,应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吴昊澄徐校平吴晨鲁琴宝丁哲渊薛鸣林君芬
- 关键词:戊型肝炎空间自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