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琴宝
- 作品数:60 被引量:782H指数:17
-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浙江省2004—2012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分析浙江省学校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促进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2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中浙江省各类学校食物中毒发生起数、中毒人数、发生时间、致病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网络报告各类学校食物中毒事件66起,发病人数1 514名,无死亡病例。食物中毒多发生在二、三、四季度。66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学占51.15%,大中专院校占16.67%,小学占13.64%,幼托机构占12.12%,其他学校占6.06%。发病场所以学校食堂为主,占75.76%,其次为校外流动摊贩、点心店和快餐店,占10.61%;食物中毒致病因素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占57.58%,其次为有毒动植物,占15.15%。结论应加大对学校食堂、校外流动摊贩、校外点心店和快餐店、学校小卖部监管,以及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宣传教育。
- 张荷香陈江齐小娟吕鹏王绩凯章荣华鲁琴宝
- 关键词:食物中毒公共卫生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 中国五省(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感大流行应对能力现状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了解浙江、新疆、山东、贵州、武汉五省(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流感大流行应对能力现状,研究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对五省(区)市的5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调查的各级疾控中心均成立了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制定了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和培训;75.00%的省级、55.56%的市级和51.35%的县级疾控中心认为储备的消毒药品不能满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需求;省、市级疾控中心均具备流感病毒检测能力,但县级疾控中心仅浙江省有69.57%可以开展检测。结论五省(区)市疾控机构具备了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基本专业技术能力,但仍存在人才队伍数量不足、应急物资储备机制不完善、监测系统建设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基层流感病毒检测能力薄弱等问题,亟需加强和改进。
- 王臻鲁琴宝方乐何凡吴昊澄徐旭卿陈直平谢淑云丛黎明
- 关键词:流感大流行疾控机构
- 2011-2014年浙江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及病原分析被引量:37
- 2016年
- 目的掌握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及肠道病原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浙江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数据及有病原学报告的个案资料,以X11方法进行发病及病原数据的季节因子提取,并进行发病与病原的季节因子的关联分析。结果浙江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存在夏季和冬季两个发病高峰,≤3岁组幼儿发病占所有病例比例约为50%;≤4岁组幼儿的发病高峰位于冬季,≥15岁组人群发病高峰在夏季,其余人群发病高峰不明显;报告的病原主要为轮状病毒(94.82%),其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的发病高峰在冬季,其他病原的高峰出现在夏秋季;≤7岁组儿童发病季节模式与轮状病毒季节模式一致,≥9岁组人群发病模式与细菌类病原季节模式一致。结论≤3岁组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病原谱及发病季节模式不同,应根据其不同特征分类进行防制。
- 薛鸣林君芬徐校平吴晨鲁琴宝丁哲渊吴昊澄
-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病
- 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质量评价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评价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质量,分析报告系统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获取2010-2014年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据,运用Excel及SPSS软件作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浙江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5起,其中分级事件128起,未分级事件87起;传染病事件占全部事件的86.98%(187/215);事件从发生到接到报告的时间为2.00h,从接到报告到网络报告的时间为1.15h,事件结束到结案报告时间为5.9d;结案报告项目完整率为54.42%(117/215),部分事件进程报告不规范(7/215);病原学病因查明率为100%,流行病学病因查明率为71.16%(153/215)。结论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质量整体较好,但个别事件也存在着报告延迟、危害因素难以查明、分析处置不够规范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报告要求,加强对基层疾病控制业务人员培训与指导,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质量。
- 吴晨吴昊澄曾蓓蓓鲁琴宝丁哲渊林君芬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
- 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素,为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个案信息,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其聚集性;采用空间回归方法,分析疫情分布与人口等社会因素的关联。结果 2020年1月1日—2月28日浙江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 205例,无症状感染者127例。11个地市均有病例报告,其中温州市、杭州市、宁波市和台州市报告病例数占全省总数的81.00%。全省本地病例与输入病例比为1.67∶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 I指数为0.29,P=0.003,其中温州市和台州市的7个县(市、区)处于"高-高"聚集区。空间回归分析显示,研究因素"常住人口数"和"GDP"调整后R2=0.545、0.535(P均<0.01)。结论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分布广泛,同时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性,浙东南的温州市和台州市部分县区呈现区域聚集。在疫情流行区域,城市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因素与疫情发生存在正相关,其中人口因素对疫情的影响更大。今后的"健康城市"建设需要对传染病防控工作和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给予更多的重视。
- 吴晨林君芬丁哲渊鲁琴宝吴昊澄
- 关键词:空间聚集性
- 2013年浙江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信号响应情况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早期识别传染病的暴发,及早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对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我国自2004年开始实行传染病病例个案的网络直报,为及时分析与处理监测数据、早期探测和预警传染病暴发奠定了基础.2008年4月21日,中国CDC启用了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简称预警系统),浙江省同期开展试运行.为评估预警系统的运行效果,笔者对2013年预警系统在浙江省的运行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
- 鲁琴宝徐旭卿林君芬张洪龙赖圣杰王臻何凡吴昊澄曾蓓蓓
- 关键词:传染病暴发预警系统预警信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运行效果
- 基于GM(1,1)-GRNN组合模型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预测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预测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趋势,为卫生工作的决策和防病治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浙江省2001-2009年HFRS发病率,建立灰色GM(1,1)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组合〔GM(1,1)-GRNN〕模型,与GM(1,1)模型对比,并进行预测。结果 2001-2010年HFRS年发病率组合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47%,明显低于GM(1,1)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11.19%),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相对单一GM(1,1)模型有较大的改善;组合模型预测2011年HFRS年发病率为0.8591/10万。结论浙江省2010-2011年HFRS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高,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预测数据,从而为防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 吴昊澄王臻何凡孙继民曾蓓蓓鲁琴宝刘碧瑶赵艳荣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GM(1,1)模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 浙江省2011-2015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空间预测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发病空间分布特征,预测发病区域及聚集性疫情发生概率。方法 收集2011-2015年浙江省SFTS发病个案数据,使用ArcGIS 10.0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利用Moran's I和G统计量探索空间自相关;采用趋势面分析发病趋势;以Kriging插值进行预测。结果 2011-2015年浙江省报告SFTS发病数逐年上升,报告发病地区扩大,发病时间和人群特征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SFTS发病具有地区聚集性(P〈0.001),全省发病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呈下降趋势;采用Kriging预测精度较好,预测发病区域较为广泛,以安吉、岱山、天台县发生聚集性病例概率相对更高,内部地区预测误差小于边缘地区。结论 Kriging插值预测SFTS发病较为准确,浙江省SFTS病例发生区域和水平均高于目前报告水平,以安吉、岱山、宁海、天台、三门、临海等地区发生聚集性疫情风险较高。
- 吴昊澄徐校平吴晨鲁琴宝丁哲渊林君芬
-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空间自相关KRIGING插值
- 浙江省学校肺结核单病例自动预警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浙江省学校肺结核单病例预警在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简称“预警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浙江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产生的肺结核预警信息(包括预警信号数量、信号响应时间及响应结果等)和同期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中搜集2018年7月6日至2022年12月31日学校肺结核病例个案信息。以2021年2月24日为界点,比较预警对象调整前后预警系统的预警效果。结果:2018年7月6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全省范围内预警系统共计发出35418条学校肺结核预警信号,信号数居前3位的地市分别为宁波市(7531条,21.26%)、温州市(6786条,19.16%)和杭州市(5344条,15.09%)。预警信号响应率为100.00%,及时响应率为97.60%(34567/35418),响应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M(Q 1,Q 3)]为1.19(0.30,5.83)h。其中5498条(15.52%)信号经初步判断为疑似信号,经现场调查核实,符合预警对象的学校肺结核患者4714例,预警信号阳性预测值为13.31%(4714/35418)。调整预警对象后,每日预警信号数减少了-60.24%[(11.43-28.75)/28.75],疑似信号率上升了25.29%[(18.43-14.71)/14.71];不同诊断结果的疑似信号率[18.43%(1424/7728)]较调整前[14.71%(4074/27690)]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56,P=0.000),其中,调整前、后病原学阳性[分别为17.94%(615/3429)和20.91%(586/2803)]和无病原学结果[12.81%(2316/18086)和14.80%(322/2175)]预警对象疑似信号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60,P=0.003;χ^(2)=6.676,P=0.010)。结论:浙江省肺结核单病例自动预警运行良好,可初步实现学校肺结核早期预警,通过调整预警对象可进一步提升预警应用效果。
- 鲁琴宝吴昊澄丁哲渊傅天颖吴晨林君芬
- 浙江省2006-2011年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被引量:20
- 2012年
-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常在托幼机构、学校等人口密集处暴发,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该疾病传染性强,对人类危害十分严重,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等,严重者可导致伤残或死亡。为了解浙江省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特征,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 鲁琴宝王臻徐旭卿曾蓓蓓吴昊澄何凡刘碧瑶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疾病暴发流行学生保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