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娜

作品数:45 被引量:257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伊蚊
  • 10篇白纹伊蚊
  • 7篇抗药
  • 7篇抗药性
  • 5篇登革热
  • 5篇病媒
  • 5篇病媒生物
  • 4篇杀虫
  • 4篇杀虫剂
  • 4篇蚊虫
  • 4篇病毒
  • 3篇评价指标
  • 3篇种群
  • 3篇种群构成
  • 3篇抗药性研究
  • 2篇淡色库蚊
  • 2篇德国小蠊
  • 2篇血蜱
  • 2篇粘虫
  • 2篇粘虫板

机构

  • 41篇浙江省疾病预...
  • 3篇义乌市疾病预...
  • 2篇嘉兴市疾病预...
  • 2篇衢州市疾病预...
  • 1篇宁波市疾病预...
  • 1篇杭州市疾病预...
  • 1篇德清县疾病预...
  • 1篇杭州医学院
  • 1篇舟山市疾病预...
  • 1篇丽水市疾病预...
  • 1篇浙江省嘉善县...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41篇王金娜
  • 36篇龚震宇
  • 29篇吴瑜燕
  • 23篇侯娟
  • 14篇郭颂
  • 9篇凌锋
  • 5篇孙继民
  • 2篇陈恩富
  • 2篇林君芬
  • 2篇尚晓鹏
  • 2篇蒋健敏
  • 2篇陆烨
  • 2篇张蓉
  • 2篇朱心红
  • 2篇李岳峰
  • 1篇仝振东
  • 1篇蓝玉清
  • 1篇韦凌娅
  • 1篇傅桂明
  • 1篇张严峻

传媒

  • 29篇中国媒介生物...
  • 3篇疾病监测
  • 1篇健康博览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0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白纹伊蚊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2019年
目的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白纹伊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为媒介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微卫星位点对浙江省杭州市、义乌市和宁波市、福建省龙岩市、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海南省海口市7个采样点的白纹伊蚊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测微卫星位点7个,各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为5.429~7.571,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897~3.632,等位基因丰度(RS)为5.236~7.170,期望杂合度(HE)为0.538~0.637。各个群体近交系数(FIS)为0.008~0.332,表现为群体内杂合子不足,群体间分化系数(FST)为0.058,表明7个白纹伊蚊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5.8%。邻接法聚类分析表明,浙江省杭州市和义乌市的白纹伊蚊种群构建成为1个分支,福建省和广东省的白纹伊蚊种群构成1个分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的白纹伊蚊种群构成1个分支,且海南种群显示出较大的遗传变异。白纹伊蚊种群贝叶斯分支分析表明,可能的分支数为3个。结论中国南方沿海7个不同地理区域的白纹伊蚊种群在7个微卫星位点呈现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中低水平的遗传分化,种群间遗传差异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郭颂凌锋王金娜吴瑜燕侯娟龚震宇
关键词:白纹伊蚊微卫星遗传分化
泥鳅对白纹伊蚊幼虫控制效果初探
2022年
目的探讨我国本地鱼种——泥鳅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控制效果,为生物防蚊提供新思路。方法将泥鳅分为未成年组和成年组,称重,24 h禁食后分别放入幼蚊密度为100、200、400和1000条/缸的鱼缸内,以同等体质量的柳条鱼作为对照组(选择多条柳条鱼使其分别与未成年组和成年组泥鳅的平均体质量相等),观察1、2、4、6、8和24 h每缸幼蚊的存活数及化蛹数,比较不同生长状态的泥鳅间及泥鳅与柳条鱼间的吞食幼蚊能力差异。结果未成年组每条泥鳅吞食白纹伊蚊幼虫数平均为984条(/鱼·d);成年组每条泥鳅吞食白纹伊蚊幼虫数平均为647条(/鱼·d)。在相同白纹伊蚊幼虫密度下,同等体质量的未成年组泥鳅吞食幼蚊的效果优于柳条鱼(F=58.051,P<0.001);而同等体质量的成年组泥鳅吞食幼蚊的效果不及柳条鱼(F=23.162,P<0.001)。未成年组泥鳅做7 d连续吞食幼蚊实验,结果显示,中短期内泥鳅每日吞食幼蚊的水平较为稳定,日吞食幼蚊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0,P=0.266),且显著高于同等体质量的柳条鱼(χ^(2)=16.758,P=0.001)。结论泥鳅具有较强的吞食白纹伊蚊幼虫的能力,或可成为居家周围小型水体内幼蚊控制的新方式。
吴瑜燕李天奇刘钦梅王金娜罗明宇龚震宇
关键词:泥鳅白纹伊蚊
一种诱蚊诱卵糖饵剂组合物、灭蚊器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蚊诱卵糖饵剂组合物、灭蚊器及其应用。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诱蚊诱卵糖饵剂组合物,包括8%‑10%糖溶液,1g/L的苯甲酸钠,100mg/L盐酸硫铵。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诱蚊诱卵糖饵剂组合物的灭蚊器,包括防雨...
吴瑜燕龚震宇张川王金娜杨思嘉
浙江省4个地区2018年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及抗药性监测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4个地区的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消长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科学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4-11月,在浙江省的杭州、宁波、衢州和义乌4个地区,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密度;采集幼蚊,饲养至成蚊进行诊断剂量法的抗药性测定。结果浙江省4个地区全年帐诱指数平均为1.33只/(顶·h);居民区帐诱指数为1.60只/(顶·h),在3个生境中最高。杭州种群对3种菊酯类杀虫剂和马拉硫磷敏感,对残杀威为可疑抗性。宁波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敏感,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残杀威为可疑抗性,对马拉硫磷已经产生抗性。衢州和义乌种群对马拉硫磷敏感,对3种菊酯类杀虫剂和残杀威为可疑抗性。4个地区对5种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占5.00%,产生可疑抗性的占60.00%,呈敏感的占35.00%。结论2018年浙江省4个地区中,居民区和公园的白纹伊蚊成蚊密度高峰在7月,对测试的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加强密度消长和抗药性监测,可减缓抗药性产生,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
刘钦梅侯娟韦凌娅马敏钟建跃吴因平王金娜吴瑜燕李天奇龚震宇
关键词:白纹伊蚊抗药性
新时代中国特色爱国卫生运动增添新内涵——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浙江模式的探索被引量:16
2021年
回顾和展望我国爱国卫生运动,尤其是"除四害"的起源和发展情况,为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丰富和发展提供新动力,早日实现健康中国。本文从"除四害"的由来、现状、探索、发展等多方面分析和总结我国爱国卫生运动和病媒生物防制的趋势。分析认为我国病媒生物监测需从生态学、抗药性常规单项监测发展到集生态学、抗药性、病原学及疾病流行特征于一体的综合监测,病媒生物可持续控制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病媒生物防控标准不断完善,农村病媒生物可持续控制使美丽乡村更宜居和安全。从卫生城市发展到健康城市创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成为自觉行动。本文认为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必须增加新内涵和新动力,牢记传染病防控初心,助力健康中国行动。
龚震宇刘钦梅王金娜侯娟
关键词:爱国卫生运动病媒生物疾病控制健康
浙江省“无四害村”村民媒介生物防制知识调查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对浙江省“无四害村”村民满意度以及蚊、蝇、鼠、蜚蠊4种媒介生物防制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为浙江省“无四害村”的进一步创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州和嘉兴市的3个试点村村民进行对创建“无四害村”满意度以及病媒生物防制认知情况的调查。利用Excel 2010软件编制数据库,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防制知识得分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媒介生物防制知识认知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支持“无四害村”建设的人员比例为98.92%,对“无四害村”建设效果满意的比例为99.46%。蚊、蝇和蜚蠊防制以优先选择环境防制为主,人数占比分别为54.03%、67.74%和59.68%;对于鼠防制,88.17%的人优先选择使用粘鼠板等物理防制措施。不同年龄组和职业的村民对媒介生物防制知识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73,P=0.020;F=2.517,P=0.04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布中,<40岁年龄组的村民媒介生物防制知识高于其他年龄组(相对40~60岁年龄组:t=-2.679,P=0.008;相对>60岁年龄组:t=-3.215,P=0.001);职业分布中,企/事业单位职工媒介生物防制知识认知情况明显高于农民(t=2.144,P=0.033);学历分布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村民媒介生物防制知识认知情况要低于小学及以下学历村民(t=-2.349,P=0.019)。结论3个试点村村民对“无四害村”创建满意度和支持率非常高,媒介生物防制知识认知程度较高。
王金娜李岳峰陈胜玉姜自启罗明宇吴瑜燕刘钦梅李天奇龚震宇
浙江省2021年蚊虫种类构成及密度消长差异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2021年不同地貌、生境蚊虫种类构成差异及4-11月蚊密度消长差异,为蚊虫控制和蚊媒传染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4-11月浙江省各县(市、区)选择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5类生境,采用诱蚊灯法每月上旬监测1次蚊虫。使用Excel 2021和SPSS 15.0软件对蚊虫种群和密度数据进行汇总与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蚊密度消长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地貌、生境蚊虫种类构成差异,蚊密度差异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结果2021年浙江省共捕获雌蚊103669只,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53.40%;不同地貌区(χ^(2)=40563.669,P<0.001)、生境(χ^(2)=60457.931,P<0.001)蚊虫种类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白纹伊蚊外,各蚊种种群数量均在牲畜棚生境中最多。2021年蚊密度为8.48只(/灯·夜),4-11月蚊密度消长曲线呈单峰型,6月达到密度高峰,为25.48只(/灯·夜)。结论浙江省不同地貌区、不同生境蚊虫种类构成存在差异,不同地貌区、不同生境的蚊密度消长趋势存在差异,各县(市、区)需要结合本地区蚊虫种群分布和密度消长情况制定不同的蚊虫监测方案与防控措施。
张文蓉刘钦梅倪静王金娜李天奇罗明宇孙继民龚震宇
关键词:蚊虫生境
浙江省登革热重点地区2020年白纹伊蚊幼蚊种群密度监测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登革热重点地区2020年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变化,为登革热监测及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根据既往有和无登革热本地病例选取6个监测点,于2020年4-12月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和布雷图指数(BI)法监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以旬为单位开展监测;利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GraphPad Prism 6软件分析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及BI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平均MOI为4.75,以卵和幼蚊共有的阳性诱蚊诱卵器数占比最高(45.52%);既往有登革热本地病例的监测点MOI(5.72)高于既往无登革热本地病例监测点的MOI(3.7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0,P<0.05)。平均BI为11.64,其中以闲置容器(碗、瓶、缸、罐)占比最高(56.13%);既往有登革热本地病例的监测点BI(15.54)高于既往无登革热本地病例监测点的BI(7.6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800,P<0.05)。农村居民区MOI和BI呈正相关(r=0.739,P<0.05),但城镇居民区二者差异无相关性(r=0.499,P=0.171)。结论浙江省4-11月均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调查结果显示MOI和BI值均能较好地反映出白纹伊蚊幼蚊种群密度特征,可用于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群密度监测。
李天奇刘钦梅吴瑜燕罗明宇王金娜龚震宇
关键词:登革热白纹伊蚊种群密度
浙江省义乌市2020年山羊寄生蜱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初步掌握浙江省义乌市山羊寄生蜱情况,为蜱及蜱传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义乌市一群放养山羊,于2020年3-11月,每月下旬对放养山羊体表寄生蜱,采用体表检蜱法进行监测,对收集的蜱鉴定种类并记录数量,分析山羊体表蜱寄生情况。结果2020年3-11月共监测放养山羊90只,蜱类阳性山羊68只,阳性率为75.56%;捕获蜱311只,蜱指数为3.46;共监测到4种蜱,优势蜱种为镰形扇头蜱,占总数的45.02%(140只),其次为长角血蜱94只,占总数的30.23%。蜱指数3-5月及10月较高,全年幼、若、成蜱均有捕获。同时感染3种蜱的山羊5只,占总数的5.56%;同时感染2种蜱的山羊14只,占总数的15.56%。结论义乌市山羊寄生蜱阳性率较高,全年均有蜱类活动,3-5月和10月是寄生蜱活动的高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朱心红吴因平王金娜董选军陈莫娇楼挺
关键词:山羊
浙江省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被引量:31
2020年
在国内外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浙江省面临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等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防控压力。近10年来,虽然浙江省在病媒生物组织管理、病媒生物综合监测及防制和农村病媒生物可持续控制研究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该文从提高病媒生物监测、防控能力,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各部门及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病媒生物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加强对有害生物防治公司的监管和质量控制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为保障“健康中国2030”和“健康浙江”战略目标的实现,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依据。
龚震宇张新卫侯娟王金娜高奕
关键词:病媒生物传染病防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