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锋 作品数:93 被引量:816 H指数:17 供职机构: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浙江省1953-2013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分析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1953-2013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浙江省1953-2013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浙江省1953-2013年共报告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16起,其中伤寒5起,甲型副伤寒11起。时间集中在第一和第三季度,各占31.25%,地点主要在农村,占62.50%,城乡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1,P<0.05)。发病人群主要为青壮年和学生,各占75.00%和25.00%。不同血清型(伤寒与甲型副伤寒)的暴发疫情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1,P<0.05)。16起暴发疫情由水源污染引起为主,占62.50%。结论浙江省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青壮年和学生为主要人群,农村和学校是重点地区和场所,应加强监测。 秦淑文 凌锋 缪梓萍 陈恩富关键词:伤寒 副伤寒 流行病学 浙江省蜱中巴尔通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的优势蜱种,检测其巴尔通体感染情况,为巴尔通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天台、金东和江山地区的动物体表采集饱血成蜱,用PCR方法检测其阳性率,并克隆测序后分析所检测到的巴尔通体种类。结果所捕获的蜱均为中华硬蜱,天台、金东和江山地区的阳性率分别为42.3%(11/26)、6.7%(2/30)和3.3%(1/30),平均阳性率为16.3%,所检测到的巴尔通体与Bartonella rattimassilensis的遗传关系最近,与人类致病性巴尔通体B.grahamii的遗传关系也很近。结论浙江省蜱中存在巴尔通体感染,具有传播给人的风险,应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孙继民 鲁亮 刘起勇 凌锋 王臻 林君芬 柴程良 吕华坤 傅桂明关键词:巴尔通体 分子流行病学 2015年浙江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状况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疫情资料来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疫情报告,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布病重点职业人群血清学检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 2015年浙江省共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98例,发病率为0.18/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65岁年龄组,男女性发病数比例为2.63∶1;2015年全省检测重点人群6 815人,阳性160例,阳性者中新发患者84例,感染者35例,41例既往患者和感染者。发病到确诊平均间隔时间30 d。结论浙江省布病疫情呈稳定趋势,应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工作以有效控制疫情,防止发生慢性化患者。 施旭光 孙继民 凌锋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2006年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报告 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索2006年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流行规律,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人血清中HFRS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FAT)检测鼠肺汉坦病毒(HV)抗原。结果全省748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宁波、台州、绍兴、丽水、金华、衢州等市,占全省发病总数的89.84%(672/748)。夏季和冬春季有二个发病高峰,青壮年农民发病居多。结论浙江省出血热疫情近年呈下降趋势,但一些县市发病率居高不下,仍需关注疫情的动态,进行重点控制。 傅桂明 姚苹苹 徐芳 王臻 凌锋 朱函坪 谢荣辉 朱智勇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坦病毒 浙江省龙游县鼠类及其相关传染病综合监测研究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整合鼠类及其相关传染病监测体系,探索综合监测模式,分析其可行性。方法成立执行办公室,协调病媒生物防制所、传染病防制所、微生物检验所等相关科室,统筹安排工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人间疫情的相关信息,采用鼠夹法调查鼠密度变化,采用鼠笼法捕获鼠类并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0年1-11月龙游县报告钩端螺旋体(钩体)病1例,发病率为0.25/10万。共布放鼠夹2117夹次,捕鼠52只,平均鼠密度为2.46%。鼠疫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为阴性;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率为4.00%,抗体阳性率为2.67%;钩体培养结果为阴性。结论龙游县鼠及鼠传疾病综合监测基本可行,建议加强鼠类及鼠传疾病综合监测的研究工作。 侯娟 龚震宇 雷金宝 陈忠兵 刘起勇 鲁亮 傅桂明 杨天赐 凌锋关键词:鼠传疾病 浙江省义乌市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1 2010年 目的调查分析2009年浙江省义乌市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及病原体的可能来源。方法利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报告数据以及病毒分离株的序列信息,分析、阐明本次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从感染者体内分离病毒并进行病毒序列测定。结果 2009年7月20日至10月4日义乌市共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294例,主要集中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多数病例发生在4个村(社区),共涉及5个镇(街道)的16个村(社区),发病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聚集性特征,病例均具有登革热临床特征,无死亡病例。从病毒分离株的序列分析表明,本次登革热暴发为登革3型病毒引起,该病毒可能来源为东南亚地区。结论本次登革热暴发流行为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流行。外界病毒传入、高白纹伊蚊密度和医务人员对登革热的不熟悉可能是导致该起登革热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凌锋 范伟忠 林君芬 严菊英 吕华坤 傅涛 孙继民关键词:登革热 流行病学调查 暴发疫情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陈恩富 夏时畅 陈直平 张严峻 林君芬 刘社兰 茅海燕 何凡 王笑笑 龚震宇 柴程良 孙逸 孙继民 凌锋 陈寅 陆烨 王臻 吕华坤 丁华 方春福 楼秀玉 程伟 余昭 颜浩 李傅冬 潘军航 王欣莹 卢亦愚 姚立农 徐昌平 王心怡 冯燕 张雪海 高见 蔡剑 李榛 史雯 2013年春,中国长三角地区突发一种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浙江省是全国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在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浙江省流行病学医学支撑学科以及浙江省公共卫生监测与突发事件处置...关键词: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传染病 1994-2010年浙江自然疫源性疾病高发区鼠类综合监测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防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研究1994--2010年浙江自然疫源性疾病高发区鼠类综合监测机制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防病效果。方法于1994--2010年每年8、9月份用夹夜法定点调查龙游县溪口镇鼠类种群构成、密度及鼠肺汉坦病毒(HV)带毒率。选择该镇16~60岁男女健康人群,以自然村为单位,按接种组和对照组各半,年龄、性别、职业构成基本均衡的原则分组(接种组10178名,对照组16159名),接种组接种HFRS乳鼠脑纯化(Ⅰ型)灭活疫苗,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用疫苗保护率评价防病效果。结果16年间鼠类种群构成比变化不大,均以黑线姬鼠为主,占76.5%(564/737)。鼠类总密度平均为4.73%(1170/24727),总带毒率平均为3.87%(41/1033):1994-1995年鼠类总密度为22.82%(186/815),带毒率为7.0%(10/143);2009-2010年鼠类总密度下降到2.75%(119/4330),带毒率为5.5%(13/237)。2005-2010年鼠血HV抗体阳性率平均为4.8%(35/728),2005-2010年鼠血H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4%(6/138)、0.0%(0/113)、11.8%(16/136)、1.0%(1/104)、3.7%(4/109)、6.3%(8/128)(P〈0.01)。接种组发病1例,对照组发表41例,疫苗人群保护率为96.2%。结论浙江省疫区鼠类密度下降明显,HFRS带毒率稳定,疫苗防病效果较好。 龚震宇 侯娟 刘起勇 雷金宝 陈忠兵 方春福 朱函坪 凌锋 孙继民关键词:鼠科 肾综合征出血热 生物学监测 传染病控制 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疫情及动物源性疾病防控分析 被引量:8 2014年 2013年3月31日,上海市和安徽省首先发现了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浙江、江苏等省市也陆续报告了实验室确诊病例。全球首次报道人类感染这一亚型禽流感病毒^[2],因此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3]。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迅速波及中国12个省,造成经济损失并给居民健康带来较大危害。本文整理分析浙江省及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资料,并探讨今冬明春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趋势,及动物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策略。 龚震宇 陈恩富 吕华坤 凌锋 余昭 柴程良 孙继民 陈直平关键词:疫情 动物源性疾病 2004年—2021年6月浙江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暴发疫情的病原检测结果,为HFMD暴发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浙江省2004年—2021年6月报告的HFMD暴发疫情,分析病原学种类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按照病原体类型和样本种类分层的检测阳性率。结果共有HFMD暴发疫情91起,主要的病原体有CA16(43.96%)、EV71(17.58%)和CA6(7.69%),平均罹患率为(8.07±5.50)%,持续时间为(15.86±9.31)d。CA6引起的HFMD暴发从首例发病到报告需要(15.70±4.87)d,EV71暴发需(10.61±8.11)d,CA16暴发需(9.31±3.97)d。共采样622份,阳性449份,总体阳性检测率为72.19%。粪便、肛拭子和咽拭子的阳性率分别为81.24%、82.55%和62.58%。EV71、CA16和CA6暴发疫情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5.28%、81.92%和89.75%,其他肠道病毒疫情的检测阳性率为35.61%。结论CA16是浙江省近年来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体,建议采集粪便和肛拭子以提高检测阳性率,并加强其他肠道病毒的检测能力。 蔡剑 凌锋 孙继民 丰燕 曹艳丽 缪梓萍关键词: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