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凤琼

作品数:50 被引量:189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职业病
  • 10篇职业病危害
  • 9篇肌肉
  • 9篇肌肉骨骼
  • 9篇肌肉骨骼疾患
  • 9篇疾患
  • 9篇骨骼
  • 7篇尘肺
  • 6篇汽车
  • 6篇煤工
  • 6篇煤工尘肺
  • 5篇工效学
  • 3篇噪声
  • 3篇社会支持
  • 3篇汽车制造
  • 3篇患者生存质量
  • 2篇多晶
  • 2篇多晶硅
  • 2篇心理
  • 2篇抑郁

机构

  • 36篇重庆市疾病预...
  • 10篇中国疾病预防...
  • 7篇重庆科技学院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天津市疾病预...
  • 3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福州市疾病预...
  • 2篇福建省职业病...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 1篇山东省职业卫...
  • 1篇广州市职业病...
  • 1篇广东省工伤康...
  • 1篇广州市第十二...

作者

  • 37篇陈凤琼
  • 19篇张华东
  • 9篇邓华欣
  • 9篇王忠旭
  • 9篇李小平
  • 8篇黄进
  • 8篇贾宁
  • 7篇曹磊
  • 4篇杨迪
  • 3篇袁方
  • 3篇冉瑞红
  • 2篇沈波
  • 2篇刘剑光
  • 2篇刘珍兴
  • 2篇许旭艳
  • 2篇陈建超
  • 2篇刘静
  • 2篇李晓莉
  • 2篇钟敏
  • 2篇王致

传媒

  • 9篇中国工业医学...
  • 4篇工业卫生与职...
  • 4篇职业卫生与应...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职业卫生与病...
  • 2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 1篇心理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5
  • 10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市工矿企业职业病危害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工矿企业职业病危害特征,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因素及行业。方法在重庆市39个区(县)设置职业病危害监测点,收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监测数据、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39区(县)辖区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14 660家,其中8 455家企业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害劳动者437 617人次,其中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244 215人次;九龙坡区、璧山区、沙坪坝区是职业病重点危害地区,有工矿企业3 589家,有接害工人199 361人(45.56%);制造业、采矿业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是重点行业(76.36%),接害人数最多(88.48%);经济类型以私营企业为主,共11 926家(81.35%),小型、微型企业共209 194(88.16%);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物理因素为主,噪声接害人数最多,为168035(68.81%),噪声超标岗位占21.8%,接害人员职业禁忌证为3.41%,煤尘、矽尘超标率分别为12.6%和30.2%,疑似职业病病人比例为1.77%。结论应重点加强噪声、粉尘作业及小微、私营企业、制造业及采矿业的职业病防治,建立职业病危害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部门合作,动态掌握职业病危害现状,以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
龚涛陈凤琼张华东曹磊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
一种粉尘装置的标样盒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尘装置的标样盒,包括:采集箱;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开设在所述采集箱的一侧;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开设在所述采集箱的底部;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采集箱的内壁上;粉尘收集机构,所述粉尘收集机构设...
陈凤琼李小平曹磊邓华欣张华东
某多晶硅片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
2013年
对某多晶硅片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确定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氯化氢(盐酸)、氟化氢、硝酸及二氧化氮、氢氧化钠等,并对噪声、粉尘及有毒化学物进行采样、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有害因素中噪声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粉尘及有毒物质浓度符合国家限值要求,多晶硅片生产过程中噪声、粉尘、酸碱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较大,应加强关键岗位的防护措施,防治职业病的发生。
陈凤琼杨迪冉瑞红
关键词:多晶硅片职业病危害
重庆市重点行业744家企业工作场所噪声作业分级结果与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 229.4—2012)对2021年重庆市重点行业744家企业中2 607个接噪岗位进行噪声危害作业分级。结果显示,噪声作业Ⅰ~Ⅳ级岗位分别占24.47%、8.13%、3.15%、0.73%。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噪声作业Ⅰ级、Ⅱ级岗位数在各噪声作业分级总岗位数占比均最高,分别为21.63%(138/638)、35.85%(76/212);非金属矿采选业噪声作业Ⅲ级、Ⅳ级岗位数占比最高,分别为40.24%(33/82)、47.37%(9/19);不同行业间噪声作业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作业Ⅳ级岗位主要为非金属矿采选业中破碎、凿岩、穿孔、其他岗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中切割、破碎、其他岗位及汽车制造业中冲压岗位。重庆市重点行业工作场所噪声危害作业分级以Ⅰ级为主,整体控制较好,但仍存在Ⅲ级、Ⅳ级岗位,企业应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和职业防护设施进行整改和治理。
陈凤琼张华东冉瑞红黄进
关键词:噪声职业病危害
一种快速测定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测定检测装置,属于快速测定β‑萘胺含量的检测装置技术领域,以解决在检测实验液体中是否含有伤害色谱柱的有害物质时较为繁琐耗时,包括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圆环固定架、圆形试纸盒、万向支架、色卡、定量出纸机...
李小平陈凤琼李莹
2015—2017年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收集并分析某汽车制造企业2015—2017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总超标率为6.42%,有降低趋势(P<0.01);电焊烟尘、噪声、甲醛、锰及其化合物、二甲苯超标率依次为12.50%、10.04%、8.33%、6.78%、4.88%;噪声超标率2015年最高,为26.26%。应加强工程防护,督促工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陈凤琼黄进张华东曹磊
关键词:汽车制造职业病危害因素
基于BRIEF、PLIBEL和RULA方法的制鞋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工效学危险评估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对制鞋生产中存在的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工效学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危险评估。方法 选择18家制鞋企业53个重点岗位884名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工效学基本因素检查表(BRIEF)和瑞典工效学因素识别表(PLIBEL)两种方法识别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WMSDs罹患部位及不良工效学危害因素,并采用快速上肢评估(RULA)法进行WMSDs危险等级评估。结果 BRIEF识别结果显示,作业工种/岗位普遍存在手/腕部、肘部、颈部、肩部和背部的WMSDs危害因素,52个工种/岗位(98.11%)存在颈部和右腕部WMSDs危害因素;PLIBEL识别发现,存在≥6个WMSDs危害因素的工种/岗位有18个(33.96%)、有5个危害因素的14个(26.42%)、4个危害因素的有16个(30.19%)、3个危害因素的有5个(9.43%);RULA评估制鞋业生产工人WMSDs危险等级为Ⅱ~Ⅳ级,其中,Ⅱ级工种/岗位14个(26.42%)、Ⅲ级37个(69.81%)、Ⅳ级2个(3.78%),其主要得分源为不良姿势。结论 制鞋作业普遍存在中高风险的不良工效学危害因素,集中在颈部、手/腕部、肩部和下背部;对于RULA评估为危险等级极高和高的工种/岗位,必须通过降低或消除不良工效学因素等综合措施降低WMSDs发生率。
沈波许旭艳刘佩芳王忠旭贾宁陈建超刘珍兴李晓莉陈凤琼
关键词:制鞋业工效学负荷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工效学预防指南第5部分:制鞋作业》团体标准解读
2025年
T/WSJD 14.5—2024《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工效学预防指南第5部分:制鞋作业》是为减少中国制鞋作业人员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发生,满足工效学发展与企业实际应用需要而编制的工效学预防指南。该标准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和缩略语、制鞋作业生产工艺、工效学危险因素与潜在的WMSDs部位、干预措施、效果评估等内容。介绍了该标准起草背景和简要的制订过程,并就标准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本标准。
沈波张晓阳刘佩芳许旭艳王忠旭贾宁魏伟奇陈建超陈凤琼刘珍兴蒋恩霏李晓莉刘建华
关键词:工效学职业卫生标准
中国职业人群工作相关颈部疼痛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调查中国职业人群工作相关颈部疼痛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我国26个省市10个重点行业251家企业57501名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对我国主要产业职业人群进行大样本横断面调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研究因素与颈部疼痛(频率、持续时长、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我国职业人群工作相关颈部疼痛发生率为34.52%(19852/57501),其中,作业人员每月出现颈部疼痛的发生率为24.62%(14158/57501),颈部疼痛持续超过1周的发生率为28.32%(16283/57501),严重疼痛的发生率为16.23%(9331/575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人口学特征(性别、教育水平、自我健康状况等)、职业特征(工龄、头颈部姿势及其持续时间)均会影响颈部疼痛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长和严重程度(P<0.05)。相比工作时头颈部直立且不长时间保持相同姿势的作业人员,其他组别在颈部疼痛的3个维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上均有更高的风险(P<0.05),其中,长时间保持头颈部后仰是风险最高的作业姿势(每月出现颈部疼痛:OR=5.84,95%CI:4.93~6.92;颈部疼痛持续超过1周:OR=6.21,95%CI:5.25~7.33;颈部出现严重疼痛:OR=6.73,95%CI:5.17~8.75)。结论我国主要产业的职业人群普遍存在工作相关颈部疼痛,保持头颈部良好姿势、合理的休息或颈部活动,可以降低颈部疼痛的发生风险。
邓华欣张华东王忠旭曹磊陈凤琼贾宁凌瑞杰王致李刚尹艳张恒东邵华黎东霞曾强梅良英蒋恩霏邹华
关键词:颈部疼痛影响因素
下背痛相关因素的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今后LBP防治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以整群抽样法选择在全国11家医院就诊的LBP患者为病例组(n=394),选择在同一医院其他疾病患者或其他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413)。通过电子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个人情况、职业因素、生活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数据。运用R语言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LBP的影响因素,并采用相乘及相加交互作用模型对职业及生活因素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病例组人员平均年龄为(47.65±11.24)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6.54±11.31)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体重过轻、不从事重复性工作、通勤时不使用手机、对薪酬不满意者,体重超重和肥胖、从事重复性工作、通勤时使用手机和对薪酬满意者发生LBP的风险升高至1.759~3.713倍(P<0.05);相对于文化程度为小学或以下者、行政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较高者及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军人和操作设备相关人员发生LBP的风险降低至0.144~0.571倍(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重复性工作和通勤时使用手机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3.743,95%CI:2.181~6.424)。结论LBP的发生与多个个体因素、职业因素和生活因素相关,且工作和生活因素对LBP的发生可能存在叠加效应。用人单位应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降低LBP的发生风险,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
杨燕符传东江迪蔚曾建诚黄思李刚陈凤琼刘移民王忠旭王致贾宁
关键词:下背痛病例对照研究肌肉骨骼疾患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