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新
-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和常住儿童的预防接种状况,掌握影响流动儿童接种率的相关因素,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在市辖区流动人口聚集地随机抽取6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入户调查1~4岁流动儿童,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资料。将采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录入,应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1~4岁的流动儿童341名,流动儿童HBV、BCG、OPV、DTP、MV疫苗和五苗全程接种率分别为80.65%、82.41%、81.23%、77.42%、78.01%和76.54%。在影响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民族(OR=4.6 424;95%可信区间:2.2 807~9.4 495;P<0.0 001)、地区(OR=4.7 475;95%可信区间:2.5 629~8.7 944;P<0.0 001)。结论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和建证率均较低,应采取科学措施,有效提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和免疫接种率,消除流动聚集地的免疫空白。
- 王培生王君郝敬贡罗新
- 关键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影响因素
- 乌鲁木齐市2003~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 2013年
-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的现况,评价监测工作质量。方法对2003~2008年乌鲁木齐市所有医疗机构AFP病例主动监测上报资料和实验室的最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年AFP病例报告率均达到1/10万的国家标准,92例AFP病例的合格粪便标本的病毒分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乌鲁木齐市各区县之间计划免疫工作发展不平衡,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依然存在的现状下,乌鲁木齐市仍保持着无脊灰状态。
- 王培生王君罗新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 乌鲁木齐市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产房新生儿HepB首针及时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提高产房新生儿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措施与方法。方法使用乌鲁木齐市产房新生儿HepB接种情况调查表,通过查阅医疗机构原始登记表收集资料及信息。结果调查2012年新生儿5 848人,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6.68%,不同户籍、不同级别、不同性质医疗机构新生儿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户籍=861.33,χ2级别=10.94,χ2性质=195.16,P<0.01);早产、低体重是造成新生儿HepB首针未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结论乌鲁木齐市的新生儿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应加大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健康教育力度,掌握乙肝疫苗接种禁忌证,同时做好孕产妇围产期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进一步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 王培生芮宝玲王君玛依努尔罗新
- 关键词: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
- 乌鲁木齐市2009-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工作的现状,评价监测质量。方法对2009-2011年我市所有AFP病例主动监测上报资料和实验室的最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年AFP病例报告率均达到1/10万的国家标准,38例AFP病例的合格粪便标本的病毒分离,均为阴性。结论乌鲁木齐市AFP病例监测的各项监测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达到了1/10万人的发病率标准,但个别区县AFP病例监测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 王培生王君罗新玛依努尔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 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影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晓率的因素,为指导乌鲁木齐市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市7区1县共175名流动儿童家长及儿童的基本信息,对家长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民族、不同收入的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25,P<0.05;χ2=11.920,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职业、家庭收入、子女个数是影响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乌鲁木齐市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应重点关注无固定职业、子女个数较多、低收入家庭的儿童,从而增加乌鲁木齐市儿童免疫覆盖率。
- 王培生芮宝玲罗新陈保林
- 关键词:流动儿童免疫接种
- 乌鲁木齐市维汉儿童乙肝抗体滴度水平调查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族与汉族儿童乙肝抗体滴度水平,为指导该市乙肝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选择1~7岁儿童350例,其中汉族255例,维族95例,使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含量。结果不同民族、不同年龄分组儿童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之间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分组、不同性别之间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少数民族、高年龄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工作,以提高其对乙肝的保护效用。
- 王培生芮宝玲陈保林罗新
- 关键词:乙肝抗体影响因素维吾尔族汉族
- 乌鲁木齐市2012年中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2012年中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史,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25所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学校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1—5月发病最多,以6~12岁儿童发病率最高;不同学段、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学生流腮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地区腮腺炎发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255例流腮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40.88%。结论及时接种疫苗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有效而经济的措施。应落实学校查验证工作,将腮腺炎类疫苗免疫覆盖率纳入绩效考核。
- 王培生王君卢耀勤罗新玛依努尔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