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保林
- 作品数:27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乌鲁木齐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平台个案失访现况及原因分析
- 2016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平台个案标记失访的现况及原因,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研究选择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在乌鲁木齐市免疫规划信息平台中已建卡儿童。收集儿童户籍管理状态、父母录入的信息状态、在管单位级别等信息,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本次研究共记纳入研究对象57018人,其中管理个案为55 243人,失访个案1 775人,整体失访率为3.17%。2单因素结果显示,不同民族间、只留父亲联系方式、只留母亲联系方式、是否同时留双方联系方式、不同的户籍状态对其失访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当同时存在父母双方的联系方式时,其被标志失访的几率下降为原来的0.210倍(95%CI=0.18-0.245);当户籍属性为本地或流动时,其被标记为失访的几率下降为原来的0.643倍(95%CI=0.559-0.74)。结论加强督导考核,同时提高失访率、临时接种率占考核评分比重,重点加强接种门诊人员的意识,在接种前仔细录入父母双方的联系方式,以确保后期通讯正常。
- 刘霞李新凤王培生卢耀勤陈保林
- 关键词:信息系统失访
-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族儿童百日咳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 2017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族儿童百日咳抗体水平、民族差异,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差异,为百日咳的预防接种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2013年9~10月间对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共计350名儿童进行采血,使用ELISA方法检测百日咳抗体水平,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乌鲁木齐汉族儿童百日咳抗体阳性率为88.23%,维吾尔族儿童抗体阳性率为87.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0.05);汉族儿童的百日咳抗体浓度为(18.85±28.36)IU/ml,要高于维吾尔族的(15.36±22.55)IU/ml,经秩和检验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2,P<0.05)。结论乌鲁木齐维吾尔族、汉族儿童的百日咳抗体滴度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不同民族间遗传因素有关;百日咳抗体水平并未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提示接种疫苗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应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家长对百日咳的知晓率,从而提高全程接种率。
- 王培生陈保林刘霞
- 关键词:乌鲁木齐维吾尔族汉族儿童百日咳抗体
- 乌鲁木齐市免疫规划信息平台建设进展及建议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系统试运行一年以来的效果,为后期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乌鲁木齐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前后的相关资料,分析平台建设之后的覆盖情况、专家评定结果、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等。结果 1乌鲁木齐市信息化建设试运行近一年以来,单位覆盖率及个案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2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3信息平台实现联网之后,除冷链温控操作满意度与之前无提升之外,其它各级人员在对信息化使用中的常用功能的平均满意度上升(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试运行以来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取得了较好的覆盖率,并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定,同时在各级用户中得到了较好的满意度评价。后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电子化知情同意书签名、电子化档案、接种门诊自动评级与公众满意度评价等。
- 陈保林王培生王君李新凤玛依努尔梁静卢耀勤
- 关键词:免疫规划预防接种信息化
- 应用ARIMA模型对麻疹发病的预测及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应用ARIMA模型对麻疹发病数预测并探讨其可行性,为防控麻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17.0对乌鲁木齐市2009-2015年麻疹月发病数的资料建立ARIMA模型,并预测2016年麻疹月发病数。结果建立模型ARIMA(0,0,1)(1,1,0)12是合适的,且模型检验自相关系数在±0.5之间,预测值与实际值有较高的吻合度。结论ARIMA模型能很好的拟合乌鲁木齐市麻疹发病数趋势,预测效果可靠。
- 梁静王培生李新凤芮宝玲陈保林
- 关键词:麻疹时间序列ARIMA模型
- 山东疫苗事件对乌鲁木齐市部分疫苗接种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了解山东疫苗事件前后乌鲁木齐市疫苗接种状况发生的变化,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为方便分析,选择第一类与第二类疫苗中具有代表性疫苗,利用历史接种数据,建立2016年移动平均值,并建立正常值范围,进而对比实际接种数量。结果 (1)自2016年3月以来,第一类麻疹类疫苗接种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3月的10 566剂次下降至4、5、6月的8 800剂次左右,但未迭过正常值的下限。(2)自2016年3月以来,第二类乙肝疫苗接种量受到明显的影响,一度从4 500剂次/月的接种量下降至约2 000剂次/月,并迭过正常值的下限。结论山东疫苗事件对于第一类麻疹疫苗的接种影响较小,并未产生大的波动;对于第二类乙肝疫苗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疫苗流通与管理上,建议各级紧急采购第二类乙肝疫苗,以保证公众第二类乙肝疫苗的供应。
- 陈保林王培生刘霞卢耀勤李新凤梁静玛依努尔王丽
- 关键词:疫苗接种乙肝麻疹
- 乌鲁木齐市2012—2016年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查验情况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2012—2016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为提高入托、入学儿童疫苗接种率提供保障。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12—2016年入托、入学儿童查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2012—2016年入托、入学单位查验覆盖率为100%。2012—2016年持证率为99.15%。全程补种率、7种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流脑疫苗和甲肝疫苗)覆盖率和接种率均逐年上升。5年间查验证持证率(χ~2=2 854.880,P<0.01)、全程补种率(χ~2=2 002.769,P<0.01)、7种疫苗补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加强卫生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托幼、学校保健医培训工作,加强对学生和家长宣传教育能有效促进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能提高查验补种率。
- 玛依努尔.阿不都克力木梁静王培生陈保林尹钰
- 关键词:免疫接种儿童统计学
- 乌鲁木齐市15岁以下儿童抗-HBs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15岁以下儿童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抗-HBs)滴度水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乙肝防控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于2015年9-10月选择1 229名15岁以下儿童,抽血调查其抗-HBs抗体水平,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15岁以下儿童抗-HBs阳性率为66.72%,其中强阳性儿童占26.93%,弱阳性占31.9%;不同性别抗体水平的平均秩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73,P〉0.05;汉族的抗体平均秩次高于少数民族(z=8.381,P〈0.01);抗体水平分组与年龄的相关性并非十分明显(r=0.051,P〉0.05);距最后一剂次接种时间与抗体水平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9,P〈0.05);全程接种儿童的乙肝平均抗体水平高于未全程接种的儿童(z=6.287,P〈0.05)。结论 15岁以下儿童乙肝抗体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建议结合乙肝抗体水平的变化进行适时强化免疫。
- 王培生李新凤陈保林刘霞
- 关键词:乙肝乌鲁木齐抗体
- 2012-2016年乌鲁木齐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分析2012-2016年乌鲁木齐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和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对2012-2016年乌鲁木齐市麻疹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2-2016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997例,年均发病率为5.98/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4~7月份;天山区、沙依巴克区、头屯河区年平均发病率居前3位;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龄儿童和≥15岁成人,与8月龄~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8,P<0.01);2012-2016年报告病例中有免疫史病例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χ~2=10.66,P=0.031)。结论适龄儿童开展查漏补种工作,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控制院内感染,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 尹钰梁静玛依努尔.阿不都克力木陈保林王培生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年龄免疫史免疫规划
-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偶合间质性肺炎死亡1例报告被引量:4
- 2016年
- 1基本情况
患儿,女,汉族,流动人口儿童,2014年12月4日出生于某妇幼保健院,足月顺产,二胎,母乳喂养,出生体重2.83 kg,出生身长48 cm,出生时阿氏1分钟的评分为8分。出生当天在产房接种1剂卡介苗和第1剂次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接种不良反应发生。2015年1月13日该患儿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黄疸值为8.4mg/dL,接种工作人员建议该患儿推迟接种第2剂次乙肝疫苗,并以茵栀黄口服液治疗;2015年1月21日再次体检时该患儿黄疸值为4.2mg/dL,接种人员对其接种第2剂次乙肝疫苗。既往未见患儿有疾病史、过敏史和家族史,患儿发育正常。
- 王培生梁静陈保林
-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间质性肺炎偶合症
- 乌鲁木齐市A群流脑接种的时间序列模型建立及应用
- 2016年
-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A群流脑疫苗接种的时间趋势、季节接种变化,为A群流脑疫苗的计划制定、管理、分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使用2009年1月-2015年7月每月常规接种率监测报表数据,收集A群流脑疫苗的实种数量,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群流脑疫苗第1剂次的接种与年份的相关系数为0.989,第2剂次的接种与年份的相关系数为0.974,P均〈0.05。A群流脑疫苗接种第1剂次模型R2=0.789,Ljung-Box Q(18)=24.786,P=0.153;第2剂次模型R2=0.802,Ljung-Box Q(18)=24.070,P=0.164。使用2015年7-10月数据验证模型预测值,结果显示实种数与预测值经配对t检验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群流脑疫苗第1剂次与第2剂次接种规律基本类似,每年2月接种数量最少,5-8月接种数量最多,9-10月减少,但在11-12月存在全年的第2次接种高峰。结论乌鲁木齐市A群流脑疫苗的接种时间序列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每月接种数量,可以考虑应用该预测模型加强A群疫苗的接种计划,减少不必要的疫苗报损。
- 王培生陈保林李新凤刘霞玛依努尔.阿不都梁静冯雅琼
- 关键词:A群流脑疫苗接种时间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