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
- 作品数:14 被引量:45H指数:5
- 供职机构: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平顶山市2008-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了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平顶山市2008-2010年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平顶山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34起,其中传染病类33起,占97.06%。传染病类事件以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为主。各类学校均有报告,其中小学和中学共报告26起,占总报告起数的76.47%。3-6月和9-12月为高发月份,共报告33起,占总报告起数的97.06%。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呈正相关(r=0.451,P=0.007)。结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及早报告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控制。
- 吕锐利马西平赵国付东太
- 关键词:公共卫生生活变动事件学生保健服务
- 运输事故ICD-10编码快速查询方法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索运输事故ICD-10编码快速、准确的查询方法,避免模糊查询方法的弊端和经常导致的编码选择错误,提高编码查询效率和编码准确率。方法根据ICD-10中运输事故分类轴心建立二维查询列表,编码人员根据事故的性质浏览查询列表查寻事故外因的ICD-10编码。结果按照编码原则,运输事故(V01-V99)节的内容类目表和四位数亚目共分为8个查询列表。表中多数事故的亚目显示到类目水平,部分事故显示到亚目水平。水上运输和航空、航天运输事故着重对事故性质进行描述,也只显示到类目。经在全市各县(市、区)医疗、疾控机构推广应用,证明该方法便捷、实用,可以显著提高运输事故ICD-10编码的查询效率。熟悉编码的人员可以通过浏览提高查询速度,对编码比较生疏的人员可用于替代模糊查询方法,避免或减少编码错误。结论该查询方法在业界具有推广价值。
- 赵国赵华斌
- 关键词:ICD-10运输事故交通事故
- 平顶山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现状、找出影响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的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抽中的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调查、对医务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评估传染病报告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医疗机构82家,调查医务人员118人,网络直报员34人。查出传染病699例,漏报77例,迟报16例,漏报率最低为0,最高为26.67%,平均为11.02%,迟报率最低为0,最高为9.09%,平均为2.57%。卡片完整率、准确率和一致率分别为86.70%、90.89%和85.97%。不同学历(χ2=7.5,P=0.041)、专业(χ2=8.095,P=0.031)、所在医院级别(χ2=13.822,P=0.003)、医院分级(χ2=8.203,P=0.015)和地区(χ2=26.07,P<0.001)是影响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掌握情况的因素。是否接受过督导(OR=0.043)、参加培训次数(OR=0.535)、传染病知识的掌握情况(OR=0.938)是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平顶山市传染病报卡质量不高,地区差异较大,通过改善人员结构、转变培训方式、强化督导、落实责任等方式可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同时应以建设医院信息化为契机,创新传染病疫情报告模式,以达到减少传染病病例漏报、提高报告及时性和报告质量的目的。
- 吕锐利赵国付东太马西平
- 关键词:传染病影响因素
- 2013年平顶山市4县市居民伤害死因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了解2013年平顶山市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危害程度,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平顶山市下辖的鲁山县、宝丰县、郏县和舞钢市的居民作为分析人群。死亡个案来自中国《居民死因登记信息系统》,按照ICD-10进行死因分类编码,用Death Reg 2005、Excel和SPSS软件统计处理。结果 2013年4县市报告死亡率为610.04/105,其中伤害死亡率为53.10/105,在各类死因中居第4位。居前5位的伤害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24.52/105)、自杀(6.27/105)、意外跌落(5.44/105)、意外中毒(3.69/105)和淹死(3.59/105)。全部伤害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率为12.85‰,居各类死因首位。结论目前伤害已成为严重影响当地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机动车交通事故是首位伤害死亡原因,值得高度关注。
- 赵国马西平赵华彬
-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 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发现和了解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此项工作的不断完善提供对策性研究。方法对2004年以来"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平顶山市报告病例卡片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分类,结合对错误卡片的核查结果和审核订正记录资料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结果在含有错误(或瑕疵)的报告卡片中,死因诊断不明的占10%,因既往史资料收集不全导致报告错误的占15%,诊断明确但死亡报告卡填写错误的占75%;ICD-10死因分类知识培训不到位,临床医生不了解死亡证明书填写规则,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影响死因报告工作质量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临床医生和疾病控制机构死因报告人员分层次进行培训,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考评机制,是降低错误率、提高报告质量的关键环节。
- 赵国
- 关键词:ICD-10网络直报
- 2006-2013年平顶山市水痘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了解2006-2013年平顶山市水痘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当地水痘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3年平顶山市水痘疫情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水痘防控工作现状。结果 2006-2013年平顶山市共报告水痘11 813例,年平均发病率29.83/10万;死亡2例,另外报告带状疱疹死亡1例。性别构成和发病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0~14岁病人占总数的89.60%;主要发病职业为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8年共发生暴发疫情20起,发病556人;以城市为主的区(市)平均发病率(71.14/10万)明显高于以农村为主的县(16.16/10万);每年5月份和12月份为发病高峰;2006年以来全市总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趋势。2010-2013年平顶山市托幼儿童累计接种水痘疫苗14.2万人,占2013年1~10岁儿童总数的18.56%,远达不到形成免疫保护屏障的效果。结论水痘是影响平顶山市儿童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亟待将水痘列入免疫规划,控制水痘疫情的持续流行趋势。
- 赵国魏海涛赵华彬
- 关键词:水痘
- 河南省平顶山市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与防控对策探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了解2009-2013年平顶山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09-2013年平顶山市流腮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平顶山市共报告流腮7 10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71/10万,无死亡病例。地区分布特点是以城市人群为主的湛河区(71.00/10万)、卫东区(58.93/10万)、新华区(37.16/10万)和舞钢市(35.22/10万)明显高于以农村人群为主的县(市)。季节分布显示双峰特点,每年2月、8-9月病例较少,4-7月为主要发病高峰,11月至次年1月为第二个小高峰。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2~9岁,年龄中位数为6.9岁;发病率、性别比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职业分类以学生、托幼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57.17%、22.58%和15.15%。结论目前流腮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平顶山市中小学生、托幼儿童和未成年儿童健康的主要法定传染病之一,由此提示在近期应继续提高流腮疫苗接种率,切实加强流腮防控工作。
- 赵国魏海涛赵华彬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对策
- 2006年平顶山市水痘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 2008年
- 目的了解2006年平顶山市水痘疫情发生水平及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我国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Excel软件对2006年平顶山市水痘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平顶山市共报告水痘1 190例,发病率为24.01/10万。时间分布在全年中报告病例数以6月和12月前后较多;地区分布发病率以城市人群为主的地区高于以农村人群为主的地区;人群分布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各年龄组发病率以6-岁左右较高,职业分布以学生和儿童为主。结论目前水痘已成为主要危害平顶山市学生和儿童未成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建议当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水痘的预防控制工作。
- 赵国王淑婷李丽
- 关键词:水痘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 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调查处理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在幼儿园中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平顶山市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疫情发病的患儿进行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该起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此次疫情共发病15例,罹患率为3.69%。病例主要集中在小班,发病例数占总发病数的93.33%,罹患率为9.09%,在各年级中最高,提示手足口发病以小班为主;发病年龄集中在3~4岁组,占全部发病例数的86.67%,提示3~4岁年龄阶段的儿童可能为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实验室检测发现肠道病毒阳性13例,阳性率为86.67%,其中EV71阳性11例,占阳性标本的84.62%,是导致本次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原;调查发现,首例患儿出现以来,未见明显发病高峰,提示可能与本次疫情措施得力有关。结论隔离传染源、开窗通风、严格落实消毒措施、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
- 吕锐利马西平赵国张艳丽李巧存
- 关键词:手足口病
- 一起中学生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特点,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卫生部下发的个案调查表,对该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学校的所有病例进行问卷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起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用RT-PCR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此次疫情历时7 d,发病15例,均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全部为学生,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5∶1。病例主要集中在三年级,以三(5)、三(6)班最多,罹患率分别为9.23%和10.77%。结论按照联防联控原则,严格落实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各项措施,是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有效措施。
- 吕锐利王慧晶张艳丽马西平赵国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