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3篇疫苗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流行性
  • 3篇接种
  • 3篇病毒
  • 2篇毒性肝炎
  • 2篇疫苗接种
  • 2篇疫情
  • 2篇水痘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麻疹
  • 2篇接种率
  • 2篇甲型
  • 2篇甲型病毒性
  • 2篇甲型病毒性肝...
  • 2篇肝炎
  • 2篇病毒性

机构

  • 14篇平顶山市疾病...

作者

  • 14篇魏海涛
  • 9篇张俊杰
  • 8篇杨恒丹
  • 7篇崔振铎
  • 7篇王晓明
  • 6篇杨秋锋
  • 5篇赵克娜
  • 5篇杨秋峰
  • 3篇李宗瑾
  • 2篇赵华彬
  • 2篇赵国
  • 1篇李丽
  • 1篇李艳艳
  • 1篇葛为民

传媒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平顶山市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
2015年
目的评估平顶山市各县市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找出科学防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疫情的关键点。方法依据河南省疾控中心下发的《2014年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方案》,结合本市监测情况,进行评估。结果郏县、宝丰县疫情输入与传播风险高,其余县市区为中风险和低风险地区。结论各县市区尤其是高风险地区,应及时开展适龄儿童的查漏补种和补充免疫活动,提高脊灰、麻疹等疫苗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科学有效地防控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传播。
杨秋峰张俊杰魏海涛
关键词:脊灰野病毒风险评估
2012年平顶山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2013年
目的了解2012年平顶山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甲肝疫情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平顶山市共报告甲肝病例264例,年发病率为5.37/10万;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以散发为主,病例以<15岁年龄组为主,占总病例数的59.09%;发病人群以农民、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3.71%、24.62%、22.73%。结论甲肝仍是平顶山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重点针对儿童、青少年、以及农村人群尤其是青壮年农民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
杨秋峰魏海涛杨恒丹
关键词:甲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2006-2013年平顶山市水痘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了解2006-2013年平顶山市水痘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当地水痘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3年平顶山市水痘疫情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水痘防控工作现状。结果 2006-2013年平顶山市共报告水痘11 813例,年平均发病率29.83/10万;死亡2例,另外报告带状疱疹死亡1例。性别构成和发病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0~14岁病人占总数的89.60%;主要发病职业为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8年共发生暴发疫情20起,发病556人;以城市为主的区(市)平均发病率(71.14/10万)明显高于以农村为主的县(16.16/10万);每年5月份和12月份为发病高峰;2006年以来全市总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趋势。2010-2013年平顶山市托幼儿童累计接种水痘疫苗14.2万人,占2013年1~10岁儿童总数的18.56%,远达不到形成免疫保护屏障的效果。结论水痘是影响平顶山市儿童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亟待将水痘列入免疫规划,控制水痘疫情的持续流行趋势。
赵国魏海涛赵华彬
关键词:水痘
平顶山市2004—2011年百日咳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百日咳发病流行规律,为有效防控百日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对平顶山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近年对百日咳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对百日咳的时间分布、疫苗效果等进行比较。结果自实施计划免疫以后,百日咳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年均发病率由20世纪60~70年代的93.08/10万降至目前的1/10万以下;流行范围逐步缩小,春夏为高发季节,主要集中在5~8月份,病例10岁以下儿童共88例,占病例总数的98.88%,主要集中在7岁以下的为57例,占64.05%。城市高于农村,两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多于男性。职业以散居、托幼儿童为主,占发病总人数的57.30%;其次为学生,占41.58%。结论防治百日咳应进一步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的百白破混合制剂常规免疫接种率,控制局部地区的爆发,并加强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
张俊杰李宗瑾杨恒丹崔振铎王晓明魏海涛杨秋锋赵克娜
关键词:百日咳
平顶山市2004~2011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流行规律,为有效防控甲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对甲肝三间分布、疫苗效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1996~2011年平顶山市甲肝发病率波动在3.43/10万~17.40/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7.25/10万,2004~2011年共报告甲肝3249例,年均发病率为8.20/1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3.55/10万,2007年最高17.40/10万。发病高峰在每年7~9月份,农村高于城市,两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46,P﹤0.001)。病例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共1647例,占病例总数的50.69%,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学生发病最多,为1186例,占发病总数的36.50%;其次为儿童和农民,分别占36.23%和21.42%。结论防治甲肝应采取以预防接种、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张俊杰李宗瑾杨恒丹崔振铎王晓明魏海涛杨秋锋赵克娜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
河南省平顶山市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与防控对策探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2009-2013年平顶山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09-2013年平顶山市流腮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平顶山市共报告流腮7 10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71/10万,无死亡病例。地区分布特点是以城市人群为主的湛河区(71.00/10万)、卫东区(58.93/10万)、新华区(37.16/10万)和舞钢市(35.22/10万)明显高于以农村人群为主的县(市)。季节分布显示双峰特点,每年2月、8-9月病例较少,4-7月为主要发病高峰,11月至次年1月为第二个小高峰。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2~9岁,年龄中位数为6.9岁;发病率、性别比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职业分类以学生、托幼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57.17%、22.58%和15.15%。结论目前流腮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平顶山市中小学生、托幼儿童和未成年儿童健康的主要法定传染病之一,由此提示在近期应继续提高流腮疫苗接种率,切实加强流腮防控工作。
赵国魏海涛赵华彬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对策
平顶山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抽样调查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常住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方法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robabilityproportional to size,PPS)在每个县(市)区随机抽取2个乡(镇、街道)预防接种门诊,对420名2~3岁的适龄儿童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建卡率为100%,建证率为100%,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使用率为96.90%;证、卡以及信息系统符合率为71.19%。接种证和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抽查接种率较高,尤其是基础免疫疫苗(卡介苗BCG、乙型肝炎HepB、脊髓灰质炎OPV、百白破DPTa、含麻疹成份疫苗MCV1、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MPV1、流行性乙型脑炎JEV1)的初次合格接种率均超过了95%,但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新增的疫苗和加强免疫接种率比较低。因接种记录不符合规定所占比例最高为83.26%(577剂次)。结论平顶山市常住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真实可靠,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了较高水平,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的工作质量。
杨秋峰张俊杰魏海涛
关键词: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率
2010年平顶山市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工作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持较高的疫苗接种率。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平顶山市2010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数据,对5种疫苗采用估算接种率、差值(D值)和比值(R值)法进行评价。结果2010年平顶山市常规免疫接种报告及时率100.00%,5苗报告接种率均>95.00%;估算接种率为101.01%~111.43%;D值评价可信率为20.00%,可疑所占的比例较大;R值评价显示接种率存在可疑现象。结论平顶山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全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监测数据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杨秋峰魏海涛张俊杰崔振铎
关键词:常规免疫接种率
2005-2019年平顶山市托幼机构及各类学校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0年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托幼机构及学校风疹发病特征,为学校风疹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平顶山市2005-2019年托幼儿童及学生发生的风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托幼机构和学校共发生风疹病例761例,平均发病率为5.1/10万,每隔3~5年出现一个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6月;男生多于女生;发病主要为7~12岁的小学阶段,2015年后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结论平顶山市托幼机构和各类学校风疹发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初中和高中学生存在免疫空白,应进行针对性的麻腮风疫苗接种。
徐蕊杨恒丹魏海涛王晓明葛为民
关键词:托幼机构风疹疫苗接种
平顶山市2008-2012年水痘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2008-2012年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水痘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水痘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并对水痘的时间、年龄、性别、职业和区域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平顶山市2008-2012年共报告水痘8 114例,年均发病率为32.77/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5.03,P<0.001).年平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卫东区、湛河区、新华区,分别为88.24/10万、85.75/10万、63.23/10万.常年均有发病,呈现4-6月、12-1月两个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64.69%;男性病例占总发病数的60.46%,女性为39.54%,男女性别比为1.53∶1.水痘发病年龄以<15岁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9.15%.高发年龄为3~8岁,占发病总数的62.60%;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3.99%;2008-2012年全市共报告水痘事件5起,全部发生在小学. 结论 平顶山市2008-2012年水痘发病率较高,15岁以下人群是水痘的高发人群,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对水痘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及时上报,鼓励接种水痘疫苗,降低水痘的发病率.
杨秋峰魏海涛
关键词:水痘疫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