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松强

作品数:31 被引量:247H指数:8
供职机构: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死亡率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6篇发病
  • 6篇发病率
  • 4篇信息化
  • 4篇食源
  • 4篇食源性
  • 3篇心脑
  • 3篇心脑血管
  • 3篇心脑血管疾病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疾病
  • 3篇源性疾病
  • 3篇食源性疾病
  • 3篇卒中
  • 3篇流行病学分析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疾病

机构

  • 30篇郑州市疾病预...
  • 8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开封市疾病预...
  • 1篇洛阳市疾病预...

作者

  • 30篇王松强
  • 18篇陈欣然
  • 14篇韩同武
  • 9篇李国伟
  • 9篇杨红磊
  • 8篇李建彬
  • 6篇牛卫东
  • 6篇孙文慧
  • 4篇许汴利
  • 4篇段晶晶
  • 4篇胡君平
  • 4篇李新庆
  • 4篇卢伟霞
  • 3篇冯石献
  • 3篇李倩
  • 3篇梁士杰
  • 3篇李肖红
  • 3篇戴蕾
  • 3篇孙丽梅
  • 3篇孟庆玉

传媒

  • 7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河南预防医学...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卫生信息...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医学信息学杂...

年份

  • 4篇2021
  • 9篇2020
  • 10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1
  • 3篇201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4-2017年郑州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2004-2017年郑州市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7年郑州市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7年郑州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939例,以副伤寒为主(70.71%)。2006-2007年和2015年发病率出现2次高峰,其他年份发病率波动在0.14/10万~1.02/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0.92/10万。郑州市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郊县居民发病率高于市区,发病高峰为每年的6-10月,主要集中在15~44岁的青壮年(63.79%),男女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病例职业主要为农民和学生,分别占39.51%和14.70%。结论郑州市属于伤寒副伤寒的低发地区,但部分县(市)发病率仍较高,应增加对重点地区和人群的健康教育,加强传染源管理,加大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止疫情暴发。
段晶晶安戈周鹏李肖红牛卫东韩同武王松强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疾控信息化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疾控信息化系统,包括服务器控制系统、疾控信息化系统、储存模块、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分析模块、信息反馈模块及报警模块,并且,服务器控制系统分别与疾控信息化系统、储存模块、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分析模块...
李国伟王松强韩同武陈欣然李新庆余志祥杨红磊
文献传递
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实习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当前预防医学本科生实践教学的现况及关键制约因素,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收集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3届、2014届及2019届在校外进行专业实习的本科毕业生及相关实习单位的实习生带教导师对实践教学现况及建议等信息。结果调查学生106人,带教导师116人。63%~79%的实习生对实习单位的评价在满意以上,影响实习生对专业实习评价的因素有导师的职称(P=0.004)、带教意识(P<0.001)、带教目的(P<0.001)等。带教导师对本科生实践教学的评价得分均值为(27.36±4.42)分。合理的实践教学安排(β,95%CI:7.485,3.711~11.258)以及内容(β,95%CI:6.885,3.426~10.343)等可提高带教导师对本科生实践教学的评价。结论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及带教导师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总体评价较好,但在实践时间、实践内容、实践科室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
李星薛源付晓丽孙锦峰玉崧成张冬冬毛振兴侯建刘欣欣崔玲玲张晓峰王松强杨跃进李克伟李文杰
关键词:本科
2016-2017年郑州市户籍居民冠心病的监测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了解郑州市2016-2017年居民冠心病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2017年郑州市户籍居民冠心病监测数据,分析两年间郑州市冠心病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两年内郑州市户籍居民冠心病新发病例总数为22188例,年均发病率149.36/10万(标化发病率96.21/10万),死亡总数14870例,年均死亡率100.09/10万(标化死亡率71.43/10万)。2016年发病率182.58/10万,死亡率96.94/10万。2017年发病率116.82/10万,死亡率103.19/10万。男性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女性。6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病例分型中,急性心肌梗死(AMI)占91.06%,心源性猝死(SCD)为8.94%。死亡病例中,急性心肌梗死占86.71%,心源性猝死占13.29%。两年间1~5月合计发病11938例,6~12月合计发病10250例。结论根据不同类型冠心病发病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尤其应重视对中老年男性高危人群开展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和筛查,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
孙文慧李建彬冯石献王松强韩同武陈欣然
关键词: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
一种医用疫苗可追溯标签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疫苗可追溯标签,包括标签载体、面纸层、第一粘合剂层、第二粘合剂层和透明保护膜层,所述第二粘合剂层和透明保护膜层设置在标签的最外层,所述标签载体设置在标签的内层,所述标签载体一面贴合有面纸层,所述标...
杨红磊韩同武王进兴王松强陈欣然楚安娜李国伟
文献传递
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20年
介绍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设计理念、系统架构、主要功能、运行情况及应用成效。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应急智能辅助决策,为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高效处置提供了极大便利,提高了公共卫生人员应对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陈欣然王松强杨红磊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应急信息管理系统
2型糖尿病肌肉萎缩及其罗格列酮对其拮抗机制实验研究
胡君平周英发孟庆玉赵亚丽王晓楠李肖红葛少林王宁王松强常战军闫秀芳陈彦哲张玲安迪
该成果运用分子生物学、组织学、免疫学、细胞学、毒理学、内科学和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和技术,利用2型糖尿病基因模型小鼠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2型糖尿病基因模型小鼠和同窝出生的野生型小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肌纤维横断面面积、...
关键词:
关键词:2型糖尿病治疗罗格列酮动物实验
郑州市智慧公共卫生项目建设与实践被引量:2
2020年
介绍了河南省郑州市智慧公共卫生项目的建设内容、设计理念、网络设计、系统部署与开发模式、标准规范建设、系统对接融合方式,以及应用效果。通过郑州市智慧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初步构建了以人为核心基于区域健康平台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EHR)的电子疾病档案(electronic disease record,EDR)业务管理模式,实现了疫苗全程可追溯、检测检验智能化管理、实时大数据分析利用,以及面向公众的应用程序(App)服务,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陈欣然杨红磊王松强韩同武王进兴
关键词:公共卫生信息化
2014-2016年郑州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监测资料分析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掌握郑州市2014-2016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状况,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报告的郑州市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数据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的死亡数据,分析2014-2016年郑州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 2014-2016年间,郑州市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病新发病例合计162 203例,死亡38 082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49.06/10万、175.86/10万。男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为842.49/10万,死亡率为205.34/10万;女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为654.45/10万,死亡率为152.09/10万。随年龄增长,男女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60岁以后明显上升,80岁~老年人发病率、死亡率达3 334.56/10万和1 819.78/10万。结论心脑血管病严重危害郑州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应重视监测管理、强化对老年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加强针对性干预和防治措施,减少其发病和死亡。
孙文慧阎秀芳王松强韩同武李新庆陈欣然
关键词:发病率脑血管病死亡率心血管病
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信息化模块的开发与运用
目的 为了更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实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实验室检测信息化,避免因人工传统信息登记、编号、结果录入、报告编制等出现的差错,提高实验室检测工作效率,实现样本信息、检测...
杨红磊孟庆玉明佳佳岳改英王松强陈欣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