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朝贵

作品数:34 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耐药
  • 7篇抗体
  • 6篇血清
  • 6篇耐药性
  • 5篇球菌
  • 5篇杆菌
  • 5篇病原
  • 4篇体检
  • 4篇抗体检测
  • 4篇病原菌
  • 3篇药敏
  • 3篇葡萄球菌
  • 3篇抗药
  • 3篇抗药性
  • 3篇呼吸道感染
  • 3篇基因
  • 3篇不动杆菌
  • 2篇电离
  • 2篇毒力
  • 2篇性疾病

机构

  • 31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淮安市第一人...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东南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上海市东方医...

作者

  • 34篇唐朝贵
  • 11篇李前辉
  • 9篇郑绍同
  • 6篇孙海平
  • 6篇孙海平
  • 5篇林涛
  • 5篇张小云
  • 4篇姜玉章
  • 4篇付启云
  • 3篇林涛
  • 3篇韩其香
  • 3篇林宁
  • 3篇陈滢
  • 3篇李怀祥
  • 2篇赵旺胜
  • 2篇张迎梅
  • 2篇陆俊忠
  • 2篇孙海萍
  • 2篇杜顺华
  • 2篇张迎梅

传媒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4篇临床检验杂志
  • 4篇中国感染控制...
  • 4篇检验医学与临...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淮海医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93例女性生殖道感染念珠菌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明确93例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菌种分布及药敏。方法:收集93例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分泌物,采用Sabouraud琼脂培养基进行菌落培养,血清芽管试验及CHROMagar显色培养基进行菌株的筛选,DL-96 FUNGUS念珠菌鉴定系统进行念珠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菌种构成分布依次为白念珠菌81株(87.10%),光滑念珠菌8株(8.60%),都柏林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乳酒念珠菌各1株(1.08%)。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敏感率为100.00%,其它依次为伏立康唑(93.83%)、氟康唑(85.19%)和伊曲康唑(62.96%)。光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敏感率为100.00%,其它依次为伏立康唑(87.50%)、氟康唑(62.50%)和伊曲康唑(25.00%)。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念珠菌主要菌种是白念珠菌,敏感率最高的药物为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
李前辉李鹤林涛唐朝贵姜玉章江明
关键词:女性生殖道念珠菌药物敏感试验
4年血液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2012年
[目的]了解某院4年血培养标本病原菌构成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并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作统计分析。[结果]4年分离血培养阳性菌共633株,阳性率为633/6135(10.31%),其中革兰阴性菌240株,年均检出率为37.91%,革兰阳性菌354株,年均检出率为55.92%,念珠菌39株,年均检出率为6.16%。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为检出病原菌前3位,年均检出率分别为18.17%、15.64%、17.22%,革兰阴性菌对AMP、TZP、CFP、ATM等抗生素2006年与2009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对P、CTX、LEV、DA、AZM等抗生素耐药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2006年与2009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敏感性最高分别为1.92%、0.68%。[结论]血液培养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为革兰阳性和阴性病原菌首位,耐药菌株逐年增加,应及时检测病原菌及耐药情况。
唐朝贵李前辉
关键词:血液培养病原菌耐药性抗生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IL-4 IL-10及血小板相关抗体IgG IgM的检测和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 2 (Th 2 )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4 (IL 4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与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G、PAIgM)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中的变化和作用。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定技术检测 4 0例ITP患儿和 1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 4、IL 10水平 ,同时检测PAIgG、PAIgM的水平 ,并与ITP患儿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TP患儿血清中IL 4、PAIgG、P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ITP病例治疗半年前后血清中IL 4、PAIgG、PAIgM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ITP患儿血清中IL 4与PAIg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6 6 3,P <0 .0 5 ) ,而PAIgG水平与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呈高度负相关 (r= 0 .72 6 ,P <0 .0 1)。结论 ITP患儿IL 4水平升高 ,提示Th 2相关细胞因子功能亢进 。
郑绍同孙海平杨晓春唐朝贵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L-4IL-10血小板相关抗体ELISA
383例呼吸道感染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血清肺炎支原体检测在诊断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结果 383例呼吸道感染患者MP—Ah检测,总阳性数为261例,阳性率为68.15%.其中IgG“-”/IgM“+”104例,占27.15%,大于IgG“+”/IgM“+”89例,占23.24%,大于IgG“+”/IgM“-”68例,占17.75%.阴性122例,占31.85%。结论 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可提供快捷简便可靠的诊断依据,适用于各级医院。
孙海平唐朝贵杜顺华
关键词:血清呼吸道感染抗体检测MP金标免疫斑点法
淮安地区公立医疗机构真菌感染检测能力调查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调查及评估淮安地区公立医疗机构真菌感染检测能力,寻找实现地区性真菌检测能力提升的可能途径。方法2023年12月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设计的“真菌感染临床诊断能力调查电子问卷”进行在线调查,收集淮安地区医疗机构的实验室结构、人力、设备和诊断测试方法等真菌检测相关信息。并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设计的“综合能力评估计分系统”,以所得分数来评估整体诊断能力,并对21家二级甲等及三级医院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1家医疗机构中,95.2%的实验室至少配备1名能独立从事真菌检测工作的员工,52.4%的实验室有专门的真菌检测相关设备,但80.9%被调查的医院没有单独的真菌实验室空间。革兰染色和墨汁染色方法被广泛使用(>70%),而六胺银染色在本地区仅有1家实验室使用。在17家进行真菌鉴定的实验室中,94.1%的机构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有50%的三级甲等医院采用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57.1%的实验室开展了G试验等真菌血清学检测项目,但是本研究纳入的医疗机构均未开展念珠菌抗原和抗体检测。66.7%的受访医院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酵母菌的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暂未开展丝状真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21家医疗机构中参与室间质量评价的实验室比例为42.9%。被调查的11家三级医院的平均得分为(33±11.2)分,而在6家三级甲等医院中有33.3%的实验室得分>50分,仅1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展了真菌相关科学研究。结论江苏省淮安市地区医疗机构总体上对真菌感染的临床检测能力不足。需要在薄弱的方面进行更多的关注和培训,以此促进获得高质量的诊断服务。
黄维晨唐朝贵梁松李阔黄晶晶林宁
关键词:真菌地市级
重症监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2007年
目的:调查我院重症监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分离的312株致病菌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部分药敏试验为K-B法。结果:感染革兰阴性杆菌62.8%。主要菌群有铜绿假单胞菌29.5%,鲍曼不动杆菌12.8%,肺炎克雷伯菌10.9%,大肠埃希菌5.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1%等,革兰阳性球菌18.2%,真菌18.9%,头孢哌酮/舍巴坦和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搞菌活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40.8%,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2.8%,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0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39%、59%,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常用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我院重症监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常为多重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真菌所占比例也较高,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临床抗感染治疗十分重要。
付启云韩其香郑绍同孙海平唐朝贵
关键词:重症监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1,3-β-D葡聚糖检测在临床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结果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一1M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与真菌培养法相比较。结果 340例临床患者G试验检测结果在以﹤10 pg/ml为阴性、﹥20 pg/ml为阳性阈值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50%、90.4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51%、89.81%,244例临床患者G试验阳性时真菌培养阳性率为62.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34,P﹤0.001)。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检测结果明显优于真菌培养法,在IFI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是诊断IFI的可靠方法。
唐朝贵姜玉章孙海平李前辉郑绍同黄晓丽
应用rDNA序列分型实现胶红酵母分子流行病学本地化调查
2024年
目的为满足监测单位实时调查胶红酵母分子流行病学,筛选高效、快速、经济的分子分型方法,以实现胶红酵母临床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本地化监测。方法收集中国医院侵袭性真菌病监测网(CHIF-NET)2010—2019年19所医院引发侵袭性感染的胶红酵母临床分离株73株,以及纳入21株环境分离株,基于DNA序列特征,筛选可本地化应用的胶红酵母分子流行病学监测方法。结果结合rDNA上ITS序列和D1/D2序列共鉴定出12个rDNA序列型,59.6%(56/94)的菌株为rDNA序列2型,其中流行簇菌株占比92.9%(52/56);73个临床分离株共鉴定出49个微卫星型别,分辨力为0.986,流行簇菌株分属30个微卫星型别。结论应用rDNA序列分型可实现胶红酵母流行簇菌株的本地化甄别。当监测到rDNA序列2型胶红酵母临床株时,提示流行株在医院环境中持续存在。
朱万骥唐朝贵林宁郭建崔兰英肖玉玲徐慧严岩鲁怀伟李宁冀旭峰徐英春黄晶晶
关键词:分子流行病学本地化ITSD1/D2
血清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抗C1q抗体与疾病活动及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10例SLE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1q抗体的水平.110例SLE患者按LN判定标准分为LN组(41例)和非LN组(69例).比较分析其与补体C3、C4、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疾病活动性指标抗双链DNA(anti-double-stranded DNA antibody,anti-dsDNA)抗体的相关性,并通过联合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AnuA)及抗dsDNA抗体判断其在LN中的临床价值.结果SLE患者中血清抗C1q抗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1.90±23.83)U/mL vs(2.73±4.18)U/mL,P<0.05].LN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与抗dsDNA抗体、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补体C3、C4含量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联合检测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和AnuA显著提高LN的诊断价值.结论抗C1q抗体水平能反映SLE的疾病活动程度,并与SLE肾损害相关,联合检测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和AnuA有助于LN的诊断.
张小云姜玉章唐朝贵张迎梅刘蓓蓓连建春
关键词:抗C1Q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
MALDI-TOF MS在血流感染快速鉴定病原菌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结合短时培养在快速鉴定血流感染病原菌中的应用。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微生物室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血培养报告阳性的标本进行革兰染色分类,并采用4h和6h短时培养法及MALDI-TOF MS技术快速鉴定感染病原菌并实时报送病区单元。结果4h短时培养革兰阴性菌共351株,339株(96.6%)细菌鉴定到种属,与24h鉴定结果相同,11株无鉴定结果,1株鉴定错误;6h短时培养革兰阳性菌共216株,212株(98.1%)鉴定到种属,与24h鉴定结果相同,3株无鉴定结果,1株鉴定错误。跟踪321株革兰阴性菌的临床反馈,287例(89.4%)给予临床关注,89例(27.7%)进行药物调整,238例(74.1%)临床疗效良好;跟踪183株革兰阳性菌的临床反馈,其中150例(82.0%)给予临床关注,49例(26.8%)进行药物调整,131例(71.6%)临床疗效良好。结论MALDI-TOF MS技术结合短时培养方法可有效提高血流感染病原菌鉴定准确率,改善血流感染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时机。
张小云李前辉林涛潘胜男刘万波唐朝贵
关键词: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血流感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