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绍同
- 作品数:49 被引量:225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多药耐药相关糖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1
- 2001年
- 李玉峰郑绍同钱墨
-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药物疗法细胞凋亡
- 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1年
- 郑绍同宣恒报
-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功能比浊法
- 带状疱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及病毒抗体检测的意义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Th2相关细胞因子IL-10与带状疱疹病毒抗体IgG、IgM在带状疱疹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86例重症、轻症和恢复期带状疱疹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2、IL-10水平,同时检测带状疱疹病毒IgG、IgM抗体水平。结果重症带状疱疹患者血清中IL-10及IgG抗体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轻症组(P<0.05),但重症带状疱疹患者血清中IgG抗体水平与IL-10无相关性(r=0.163)。结论重症带状疱疹患者血清IL-10水平升高,提示Th2相关细胞因子功能亢进可能是引起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 郑绍同付启云唐朝贵
- 关键词:带状疱疹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抗体病毒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2与Th2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
- 目的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2与TH(IL-4、6、10)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行研究。 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测出各自的浓度进行分析。 结果 SLE患者血清IL-2明显降低(P<0.05),IL-10明...
- 徐顺明郑绍同季晓琪
- 关键词:红斑狼疮IL-2TH2
- 文献传递
- 高三尖杉酯碱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CD_(34)^+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 2004年
-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GL)患者骨髓CD+34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TRAP端粒酶测定法测定与HHT短期培养后的患者骨髓CD+34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培养24 h后,HHT使CGL患者骨髓CD+34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了51 %,而正常CD+34细胞端粒酶活性仅下降了32 %,差异有显著性(P<0.05)。羟基脲(HU)使CGL患者骨髓CD+34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了21 %,使对照组酶活性下降了24 %,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HT对CGL患者和正常骨髓CD+34细胞端粒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强于HU;HHT对CGL患者CD+34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强于对正常CD+34细胞的抑制。
- 李玉峰郑绍同
- 关键词:高三尖杉酯碱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D34^+细胞端粒酶
- 社区及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产AmpC酶、ESBLs检测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引起社区和医院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产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头孢西丁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测定AmpC酶;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纸片确证试验筛选并确认产ESBLs菌株。结果143株大肠埃希菌产AmpC酶、ESBLs及AmpC酶+ESBLs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90%、28.67%、2.10%。非产酶株总耐药率,医院感染株为35.36%,社区感染株为21.8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酶株总耐药率两者分别为73.40%、75.60%,差异无显著性(P>0.05)。社区和医院感染的非产酶菌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等常用抗菌药物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57.58%、39.39%、42.42%、39.39%及77.97%、71.19%、66.10.%、54.24%;产酶菌株的耐药率均高于上述平均水平。所有被测药物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性最高,未出现耐药株。结论社区感染的大肠埃希菌非产酶株耐药率明显低于医院感染株。大肠埃希菌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ESBLs和AmpC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目前大肠埃希菌产酶株感染的临床经验首选用药。
- 唐朝贵郑绍同孙海平韩其香傅启云
-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医院感染
- 临床感染常见肠球菌的耐药现状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了解引起临床感染的常见肠球菌耐药现状,为临床抗肠球菌感染提供选药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及配套鉴定、药敏板监测172株粪肠球菌和68株屎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补充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粪肠球菌对青毒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23.26%和19.76%,而屎肠球菌对上述两药的耐药率分别为85.62%和90.83%;粪肠球菌对利福平、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2.33%、18.98%、39.05%,而屎肠球菌对上述药的耐药率分别为84.63%、35.29%、75.00%;经统计分析,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的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500mg/L)、链霉素(2000mg/L)的耐药率分别是54.85%、51.74%,而屎肠球菌却为71.16%、70.15%;发现1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屎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应根据肠球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确定用药方案;警惕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出现,动态监测肠球菌的耐药状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付启云韩其香郑绍同孙海平唐朝贵
- 关键词:肠球菌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患者骨髓细胞P-gp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李玉峰郑绍同宣恒报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骨髓细胞P-GP蛋白
-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不同年份分离株耐药元件基因比较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调查两组相隔7年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可能存在的耐药基因状况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分别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08年20株鲍曼不动杆菌,2016年20株鲍曼不动杆菌。菌种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种特异mdfA基因与blaoyA基因PCR双重检测为阳性方确认为鲍曼不动杆菌。再用PCR方法检测32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0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最后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2016年分离株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喹诺酮药物均为耐药。2008年分离株仅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均为耐药,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均为敏感,对喹诺酮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分别有50.00%和60.00%的敏感性。2008和2016年分离株均检出blaADC和blaOXA-1,但bldOXA2册、blaOXA-23群只有2016年分离株均被检出。2008年分离株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耐药主要与bldspc相关,2016年分离株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主要与blaADC、blaOXA-2和blaOXA-23群相关。2016年分离株均测出aac(2)-I b、aph(3)-I、armA等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而2008年分离株均无检出。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tmpU、tmp513、IS26和ISabal等4种也只有2016年分离株被全部检出。菌株亲缘关系分析可见2008和2016年不同年份分离株分成两个独立的簇群(A簇群和B簇群),2016年分离株聚集性更强相差系数更小。A和B族群均可分为两个亚簇群。A-1亚簇群有两个克隆播散,A-2、B-1和B2亚簇群各有一个克隆播散。其中2016年分离株B-簇群一个有14株菌构成的大克隆播散。分离株耐药元件检测阳性模式显示,2008年分离株仅携带2~7种耐药元件基因;2016年分离株则携带14种~16种耐药元件基因。结论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和�
- 付启云郑绍同连建春戴京京张小云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可移动遗传元件耐药
- 骨髓涂片组化染色法测定p170和Bcl-2蛋白被引量:1
- 2002年
- 郑绍同崔建和宣恒报李玉峰
- 关键词:骨髓涂片免疫组化染色P170BCL-2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