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原学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病毒
  • 1篇生鲜
  • 1篇生鲜食品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安全
  • 1篇食源
  • 1篇食源性
  • 1篇食源性致病菌
  • 1篇手足口病流行
  • 1篇流感
  • 1篇流感病毒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柯萨奇
  • 1篇柯萨奇病毒
  • 1篇柯萨奇病毒A...

机构

  • 4篇上海市普陀区...

作者

  • 4篇李芳
  • 4篇唐海丰
  • 3篇李晓君
  • 2篇李勇
  • 1篇熊鹿言
  • 1篇顾文超
  • 1篇张宇艳
  • 1篇后永春

传媒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12年上海市普陀区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2012年上海市普陀区生鲜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有效控制及其早期预警能力。方法按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2010)和GFN项目的相关检验要求对5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 2012年采集的5类共210份生鲜食品中生禽肉、生猪肉、生牛肉为主要受污染食品,检出率分别为71.43%、64.29%和61.90%;水产品和新鲜鸡蛋中检出率分别为46.43%和21.43%。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61.43%,其中沙门菌检出率为29.52%,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3.8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0.9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33.8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率为9.52%。结论上海市普陀区超市生鲜食品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主要来源于生禽、猪、牛肉,提示应加强对生鲜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防止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顾文超李勇唐海丰熊鹿言李芳
关键词:食品安全生鲜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
上海市普陀区2013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了解2013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点,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366例疑似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疱疹液和肛拭子进行肠道病毒通用核酸(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A10)和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6)基因检测。结果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366例手足口病者中肠道病毒通用核酸阳性者273例(74.59%),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6)阳性者169例(46.17%),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者58例(15.85%),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阳性者18例(4.92%),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A10)阳性者8例(2.19%)。结论 2013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者的病原学特点以CA6为主,占46.17%;EV71次之,占15.85%。提示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病原体组成复杂,应深入分析CA6的流行趋势,加强手足口病病原谱监测,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实验室依据。
李晓君李芳唐海丰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2012-2013年上海市普陀区流感病原学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特征,评价流感检测方法并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t Like Illness,ILI)采集鼻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鼻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采用MDCK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毒株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型别和亚型鉴定。结果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采集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1 707例,其中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49例,总检出率26.30%,其中BV(B型Victoria系)、BY(B型Yamagata系)、甲型H3、甲型H1N1分别占总检出率的25.84%、6.68%、66.37%、7.31%。上海市普陀区流感流行高峰期为冬季和春季,不同年龄组之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52,P〈0.001),5岁~年龄组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最高;男性和女性对流感病毒的易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5,P=0.643);B型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上的分离培养敏感性最好。结论流感监测工作应重点关注季节性H3和甲型H1N1流行时,加强流感病毒监测防控;5岁~年龄组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最高,应特别加强中小学学校暴发监测;流感病毒不同型别在MDCK细胞培养中的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探索。
李芳唐海丰李晓君李勇
关键词:流感病毒
2009-2013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分析2009-2013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疫情和病原学监测结果,为手足口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普陀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手足口病病例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3年普陀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 863例,年发病率波动在77.74/10万~126.80/10万之间,2013年发病率最高,2009年最低,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4.39%;集中于0~6岁组,占发病总数的95.04%;病例集中分布于4-7月份;各街道(镇)均有病例发生。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2009-2013年共1 074例病人1 725份标本中(疱疹液145份,咽拭子1 023份,肛拭子557份)肠道病毒阳性率67.97%,其中EV71占20.67%,Cox A16占21.69%,其他肠道病毒占25.61%。结论普陀区手足口病呈现明显的季节和人群分布特点,主要病原体一直交替变化,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唐海丰李芳李晓君蒋潇丽后永春张宇艳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