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艳
- 作品数:40 被引量:21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上海市普陀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就诊者基线情况调查被引量:2
- 2009年
- 刘瑛张宇艳张惠芳杨咏梅刘慧
- 关键词: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就诊者基线血源性传染病药物滥用吸毒方式
- 5805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研究上海市普陀区人群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的特征,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 [方法] 对1990年1月~2003年12月在普陀区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5 80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病原学分型及流行病学研究. [结果] 5 805例中,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占21.45%、49.96%、1.19%、0.07%、3.50%,未分型者占14.26%,混合感染型占9.58%.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70.94%.甲肝病例中10~39岁者占83.53%,乙肝中20~49岁者占71.69%.男性患者3 836例,女性患者1 969例,男女性患者之比为1.95∶ 1.职业分布情况,干部1 529例(26.34%),工人1 565例(26.96%),学生477例(8.22%),农民414例(7.13%),其他1 820例(31.35%).每年1~3月为高发季节,分别占9.84%、10.47%和10.73%,其他月份病例数占6.58%~8.72%.1992~1994年间发病数高于其他年份.临床分型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 332例(57.40%),急性无黄疸型肝炎846例(14.57%),慢性肝炎1 435例(24.72%),重型肝炎52例(0.90%),肝炎肝硬化140例(2.41%). [结论] 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普陀区常见的肝炎类型.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主要的临床类型.注意个人卫生有助于预防甲肝和戊肝传播,接种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肝炎疫情监测及不同对策亦应加强.
- 李敏王钧镕马立新张宇艳巢贤俊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 参与性方法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07年
- 张宇艳
- 关键词: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同伴教育青少年参与性方法艾滋病感染
- 上海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男性异性恋者亲密伴侣暴力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了解上海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就诊男性异性恋者(HM)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5年3-8月对上海市2个艾滋病VCT门诊就诊的全部HM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应用WHO多国女性健康和家庭内暴力研究项目调查表。结果 共调查327名HM,平均年龄29.4岁,26~35岁占60.2%(197/327)、未婚者占57.8%(189/327)、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8.8%(260/327),外地户籍占49.5%(162/327);有固定女性性伴占72.2%(236/327);72.2%(236/327)过去一年中有2个及以上的女性性伴;6.1%(20/327)报告有性病史。确证HIV阳性者占1.8%(6/327)。28.4%(93/327)曾向女性性伴施加过IPV,躯体暴力、性暴力、情感暴力、冷淡忽视和控制暴力发生率依次分别为5.5%(18/327)、5.5%(18/327)、9.8%(32/327)和22.6%(74/327)。曾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aOR=2.19,95%CI:1.16~4.15)、曾看到过家庭内躯体暴力行为(aOR=3.19,95%CI:1.58~6.45)者更倾向于向女性性伴施加IPV。结论 上海市VCT门诊就诊的男性异性恋者中存在一定程度的IPV,有必要研究探讨在VCT门诊中开展IPV行为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与暗娼发生性行为、曾看到过家庭内躯体暴力行为与施加IPV有关联,应进一步开展IPV与HIV之间关联的研究。
- 刘瑛杨咏梅宁镇郑煌刘慧唐海丰张宇艳何纳
- 关键词:自愿咨询检测艾滋病病毒
- 上海市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型工作质量调查被引量:4
- 2002年
- 张爱香吴寰宇李燕婷沈荣明金必红张宇艳曹雯潘俊峰周廷魁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 上海市普陀区非户籍人口结核病诊断延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3
- 2006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非户籍人口结核病诊断延误情况,分析影响非户籍人口结核病诊断延误的人口学和社会经济学因素。方法对146例新确诊的非户籍人口结核病患者,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了解患者延误、医生延误及诊断延误的时间,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延误时间的中位数是19(7-33.5)天,医生延误时间的中位数是5(2.5-10)天,患者延误时间是医生延误时间的3.8倍。诊断延误时间的中位数是31(11-59)天,女性比男性发生诊断延误的危险性高(OR= 3.226,P<0.05);年收入<5000元者比≥10 000元者发生诊断延误的危险性高(OR=11.958,P< 0.01);痰涂片阴性者发生诊断延误的危险性低于阳性者(OR=0.280,P<0.05)。结论患者延误是诊断延误的主要部分,非户籍人口中女性、低文化程度的结核病患者其医疗可及性更容易受到影响。
- 邓海巨郑亦慧张宇艳徐飚
- 关键词:结核病非户籍人口
- 2009-2013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26
- 2015年
- 目的分析2009-2013年上海市普陀区手足口病疫情和病原学监测结果,为手足口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普陀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手足口病病例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3年普陀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 863例,年发病率波动在77.74/10万~126.80/10万之间,2013年发病率最高,2009年最低,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4.39%;集中于0~6岁组,占发病总数的95.04%;病例集中分布于4-7月份;各街道(镇)均有病例发生。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2009-2013年共1 074例病人1 725份标本中(疱疹液145份,咽拭子1 023份,肛拭子557份)肠道病毒阳性率67.97%,其中EV71占20.67%,Cox A16占21.69%,其他肠道病毒占25.61%。结论普陀区手足口病呈现明显的季节和人群分布特点,主要病原体一直交替变化,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唐海丰李芳李晓君蒋潇丽后永春张宇艳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
- 上海市普陀区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2
- 2004年
- [目的 ] 了解 2 0 0 0~ 2 0 0 3年上海市普陀区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情况 ,为有效控制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提供依据。 [方法 ] 利用传染病登记报告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 ,对外来流动人口的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常住人口比较。 [结果 ] 2 0 0 0~ 2 0 0 3年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年平均发病率均高于常住人口 ,发病占前 3位的是淋病、肺结核及病毒性肝炎。 [结论 ] 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的发病已成为本区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 ,巩固原有传染病防治成果必须优先控制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 。
- 邓海巨舒明沈渊张宇艳
- 关键词: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流行病学
- 多功能疾病防治手册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疾病防治手册,其包含:层叠设置在所述封底内表面上的多页活页,其第一页为透明防水的上活页,第二页起为纸质的记录页;所述的多页活页的一侧分别与所述封底的内表面对应连接;部分所述记录页的另一侧边沿上分...
- 张宇艳郑亦慧刘艳单灵莺史琰琰
- 文献传递
- 2013-2015年上海市普陀区869例成人腹泻患者病原监测结果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成人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谱构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上海市建立的腹泻病监测网络,对普陀区哨点监测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按10:1抽样间隔进行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检测。结果从869例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至少1种病原体阳性者544例,阳性率为62.60%。细菌阳性率为19.22%,主要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66例)、副溶血性弧菌(40例)、空肠弯曲菌(34例)。病毒阳性率为32.68%,主要为诺如病毒(173例)、轮状病毒(71例)。有93例病例为多重感染,阳性率10.70%。病原体检出率呈现明显的夏季高峰和秋冬季高峰,夏季细菌阳性率高于病毒,秋冬季病毒阳性率高于细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频次均数病毒阳性组(1.11次/d)高于细菌阳性组(0.50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普陀区成人腹泻病原谱较为广泛,有鲜明的季节流行特征,应针对不同季节加强相应病原体的监测和防控。
- 唐海丰李勇顾文超黄文静李晓君后永春张宇艳
- 关键词:成人腹泻流行病学病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