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呼和浩特地区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地区呼吸道腺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2012年呼和浩特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咽拭子样本,采用荧光PCR法进行扩增检测腺病毒部分核酸片段。结果 4年共检测1920份咽拭子,其中阳性样本为100份,阳性率为5.21%。腺病毒全年均可检出,检出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腺病毒的易感性不同,5岁以下儿童检出率高于5岁以上人群;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不同职业人群中,托幼儿童的检出率最高。结论呼和浩特地区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流行季节为冬春季节,5岁以下人群为高发人群。作为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体之一,应加强呼和浩特地区腺病毒流行情况的监测。
- 卢爱桃海岩跃华王文瑞
- 关键词:荧光PCR
- 内蒙古2009年流感病原监测及甲型H1N1流感血凝素基因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2009年流感流行病毒型别及亚型在内蒙古流感样患者中的流行情况及病毒型内血凝素(HA)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用Real-timePCR进行样本的检验,阳性标本进行鸡胚病毒分离培养,选取代表性毒株做病毒血凝素(H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Real-time PCR方法共检测到阳性标本419份,其中甲型H1N1流感182份,占阳性样本总数的43.44%。对419份阳性样本全部进行鸡胚分离培养,获得阳性毒株162株,阳性分离率为38.66%。经鉴定甲型H1N1 155株,占阳性毒株的95.68%;甲型H1N1与季节性H3N2混合2株,季节性H3N24株,B型毒株1株。对其中3株甲型H1N1毒株进行HA测序后分析发现病毒分离株与参比毒株的HA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 2009年在内蒙古地区流行的主要是甲型H1N1病毒,兼有其他亚型出现。甲型H1N1流感与当年的流行株无大的变异发生。
- 李昕跃华海岩雷霞董杰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
- 内蒙古2015—2023年棘球蚴病病例特征分析
- 2025年
- 为了解内蒙古2015—2023年棘球蚴病变化趋势,收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2015—2023年内蒙古棘球蚴病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5—2023年内蒙古12个市(盟)累计报告棘球蚴病病例500例。每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2018年报告病例数最多,为104例(占21.0%),从2021年起报告病例数明显减少。地区分布中,锡林郭勒盟(202例,占40.4%)、赤峰市(144例,占28.8%)、呼伦贝尔市(52例,占10.4%)的报告病例数排前3位。男性病例255例,女性245例,男女性别比为1∶0.96。病例职业以牧民(151例,占30.0%)、农民(145例,占29.0%)、家务及待业人员(104例,占21.0%)为主。病例年龄5~97岁,主要集中在30~69岁年龄段,其中50~59岁年龄段病例数最多,为127例(占25.4%),其次为40~49岁年龄段(116例,占23.2%)。2015—2023年,内蒙古棘球蚴病报告病例数于2018年达到高峰,2021年快速下降,棘球蚴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继续加强传染源管理、人群监测、健康教育等工作。
- 罗文博雷霞韩松张宇耕燕鸽跃华姜晓峰
- 关键词:棘球蚴病病例特征
- 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HFMD临床样本时出现问题的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EV)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和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还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和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肠道病毒EV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的16型(CoxA16)引发手足口病最为常见[1]。一步法实时荧光RT-PCR技术应用于病原体普检和暴发疫情的实验室早期诊断。实时荧光PCR与传统的PCR技术相比,实时荧光PCR具有快速、高特异性、
- 海岩王文瑞李昕郭卫东跃华
- 关键词:荧光PCR手足口病
- 内蒙古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原与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
- 2011年
- 目的:分析2009年内蒙古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点和健康人群感染状况,为进一步应对流感大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T-PCR、Real-time PCR法进行核酸检测,阳性样本进行鸡胚病毒分离培养。人群血清采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进行人群抗体检测。结果:全区各网络实验室共检测标本7663份,核酸阳性1543份,阳性率为20.14%。其中季节性H1N1阳性68份,H3N2阳性158份,甲型H1N1阳性957份,B型阳性164份,甲型流感阳性但无法分亚型的192份,混合4份;对本实验室检出的阳性标本509份进一步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结果获得阳性毒株162株,阳性分离率为31.83%。采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对分离毒株型别鉴定,结果甲型H1N1份155份,占阳性毒株的96.91%;HI方法检测人群标本472份,抗体阳性95份,阳性率20.13%。结论:内蒙古地区2009年7月以后流行的流感优势株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高峰出现在10月、11月;人群血清抗体检测表明人群抗体阳性率普遍偏低,学生的抗体水平相对较高。
- 李昕董杰雷霞海岩南晓伟跃华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原抗体
- 内蒙古自治~2010—2011年流感监测结果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为了更好的掌握内蒙古地区流感流行规律,现对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1年的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流行病学监测收集和整理“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2010—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illness,ILI)监测数据[1],分析全区的ILI流行病学资料。1.2病原学监测采用Real—timeRT-PCR对ILI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集和检测方法参照参考文献[1]。1.3统计学方法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数据采用Excel和Spss进行统计和分析。
- 雷霞跃华李昕郭卫东
-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流行病学监测病毒核酸检测病原学监测
- 2009-2013年内蒙古炭疽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炭疽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3年炭疽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炭疽发病呈现老疫区反复不断,多以散发为主,偶有暴发。东部地区发病高于西部地区,有向西部地区蔓延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分别占80.73%和19.24%。农、牧民为主要发病群体。发病主要集中在30-59岁人群。结论 2009-2013年内蒙古炭疽发病呈现老疫区反复不断,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龄、性别、职业存在差异,主要分布在东部农牧区。畜牧部门和卫生部门应建立协作机制,加强防治工作,使危害降到最低水平,防止疫区的扩大。
- 海岩跃华王文瑞郭卫东初迪宋健卢爱桃
- 关键词:炭疽流行病学
- 201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4月-2011年3月流感监测结果,为内蒙古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度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采集ILI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分析病原学监测资料。结果:201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ILI%是1.64%,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1.06%。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夏秋季、中部和西部的冬春季检出率最高的流感病毒分别是A(H1N1)、B型和A(H3N2)。结论:内蒙古地区2010年4月-2011年3月均有流感病毒活动,东部地区主要流行A(H1N1)流感病毒,中部和西部冬春季主要流行A(H3N2)流感病毒。
- 雷霞跃华李昕郭卫东
- 关键词:流感病毒流感样病例流感监测
- 内蒙古炭疽芽胞杆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型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炭疽芽胞杆菌是引起人和动物炭疽的病原菌,牛、羊等食草动物为主要传染源,人类主要通过接触炭疽病畜毛皮和食肉而感染,也可以通过吸入含有炭疽芽孢的粉尘或气溶胶而感染.我国炭疽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炭疽病例时有发生.内蒙古地区是主要的炭疽自然疫源地,每年都有病例发生.炭疽杆菌是一种相对保守的细菌,很多基因分型方法都不能对其分型,Keim等[1]首次将MLVA8方法用于炭疽芽抱杆菌基因分子分型中,其选择6个染色体上VNTR多态性位点和2个质粒上VNTR多态性位点联合建立了MLVA8分析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区别不同炭疽芽胞杆菌的方法.
- 海岩王文瑞郭卫东李昕跃华张慧娟魏建春武利涛
- 关键词:炭疽芽胞杆菌分型分析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方法自然疫源地VNTR
- 内蒙古地区炭疽芽胞杆菌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炭疽芽胞杆菌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特征。方法选择内蒙古地区不同分离年代、地点和来源的22株炭疽芽胞杆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扩增染色体上的13个SNP位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使用的13个SNP位点中8个位点相同,5个位点存在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22株炭疽芽胞杆菌可分为4个群,属于A.Br.Aust94亚群和A.Br.008/009亚群的菌株各有1株,A.Br.Ames亚群和A.Br.001/002亚群菌株占大多数。结论内蒙古地区炭疽芽胞杆菌基因SNP位点具有遗传稳定性,目前5个SNP位点可作为内蒙古地区炭疽杆菌荚膜质粒SNP位点基因分型的指标,A.Br.Ames亚群和A.Br.001/002亚群是内蒙古地区优势亚群。
- 海岩王文瑞郭卫东跃华张慧娟魏建春
- 关键词:炭疽芽胞杆菌单核苷酸多态性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