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卫东

作品数:51 被引量:437H指数:10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流行病
  • 13篇流行病学
  • 13篇病毒
  • 8篇手足
  • 8篇手足口
  • 8篇手足口病
  • 6篇流感
  • 6篇病原学
  • 5篇流行病学特征
  • 4篇疫情
  • 4篇炭疽
  • 4篇流行性
  • 3篇实时荧光
  • 3篇流感样病例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流行性感冒
  • 3篇轮状
  • 3篇轮状病毒
  • 3篇聚合酶
  • 3篇监测分析

机构

  • 46篇内蒙古自治区...
  • 10篇内蒙古医科大...
  • 5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包头医学院
  • 3篇呼和浩特市第...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宁波市第二医...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青海省地方病...
  • 1篇甘肃省疾病预...

作者

  • 47篇郭卫东
  • 20篇王文瑞
  • 15篇海岩
  • 11篇卢爱桃
  • 10篇李昕
  • 9篇跃华
  • 8篇宋壮志
  • 8篇宋健
  • 7篇雷霞
  • 6篇姜晓峰
  • 5篇初迪
  • 3篇李春英
  • 3篇田晓灵
  • 3篇韩松
  • 3篇池海谊
  • 3篇张晋铭
  • 2篇金化瑞
  • 2篇魏建春
  • 2篇张慧娟
  • 2篇李慧

传媒

  • 6篇现代预防医学
  • 4篇疾病监测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包头医学院学...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HFMD临床样本时出现问题的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EV)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和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还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和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肠道病毒EV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的16型(CoxA16)引发手足口病最为常见[1]。一步法实时荧光RT-PCR技术应用于病原体普检和暴发疫情的实验室早期诊断。实时荧光PCR与传统的PCR技术相比,实时荧光PCR具有快速、高特异性、
海岩王文瑞李昕郭卫东跃华
关键词:荧光PCR手足口病
内蒙古2006-2010年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内蒙古2006—2010年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特点,掌握我区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和分析2006—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纡窃中内蒙古地区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数据。结果(1)2006—2010年,内蒙古甲乙类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发病60774例,死亡30例,总发病率为50.53/10万,年均发病率10.11/10万,无甲类发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P〈O.05)。发病前三位的病种分别是布病、出血热和炭疽。(2)地区分布:2006—2010年发病最高的地区前五位是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赤峰市。(3)人群分布:高危职业主要是农民和牧民(P〈0.05),占5年发总病的87.37%;发病73.72%主要集中在25—55岁;男女性别比2.28:1。(4)时间分布:全年均可发病,发病高峰为3-6月份,约占发病总数的66.18%,5月份发病数最高、12月份最低(P〈O.05)。结论内蒙古甲乙类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发病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有鲜明的地区聚集性、季节特点和人群特征,今后应该做好高发地区、高发人群和高发时间的预防控制工作。
姜晓峰金化瑞郭卫东宋壮志宋健初迪王文瑞
关键词:虫媒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内蒙古某地区0~2岁蒙、汉族婴幼儿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内蒙古某地区0~2岁蒙、汉族婴幼儿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喂养、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提出建议。方法:以乡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蒙、汉族2岁以下婴幼儿336人及其照料者,于2004年4月通过访谈式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指标测定,了解婴幼儿喂养方式、生长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蒙、汉族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低于WHO推荐标准,平均生长发育水平较低,贫血发生率分别为4.0%和12.2%(P<0.05),维生素A缺乏发生率分别为11.6%和51.0%(P<0.05)。蒙、汉族儿童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9.3%和73.9%,平均断奶时间分别为13.2个月和15.1个月。儿童照料者营养知识缺乏,知识得分分别为3.7分和4.0分。婴幼儿6个月内喂养方式、儿童照料者受教育年限、照料者喂养知识及儿童出生身长是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结论:应对贫困农村地区大力开展儿童营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照料者的营养知识水平,提高母乳喂养率,提倡适时、合理添加辅食,预防和减少儿童营养不良及相关健康问题。
史宇晖郭卫东陈磊孙昕霙王培玉常春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状况影响因素
内蒙古地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研究及相关技术的应用
王文瑞田晓灵顾苏仪闫绍宏范耀春郭卫东李慧武珊
该项目属于医学基础研究的传染病学。主要研究内容:采集1-12月的内蒙古自治区101旗县疑似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标本(包括粪便、肛拭和咽拭子),尤其是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标本,接种于RD、Hep-2和vero细胞,应用Real...
关键词:
关键词:手足口病
呼和浩特农村地区人群包虫病血清学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内蒙古呼和浩特农村地区人群包虫病血清抗体阳性率基本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健康人群中包虫IgG抗体,并填写调查表。结果共检测3 213人份血清,其中98份为包虫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05%。其中40~岁年龄阳性率最高,为11.23%;男性与女性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畜产品从业者IgG阳性率最高,为6.5%;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阳性率降低。结论内蒙古呼和浩特农村地区属于包虫病低流行区,但是仍然有部分包虫病感染者存在,因此加强包虫病防治宣传和对犬定期驱虫非常必要。
卢爱桃郭卫东宋壮志王文瑞
关键词:包虫病血清学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内蒙古自治~2010—2011年流感监测结果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更好的掌握内蒙古地区流感流行规律,现对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1年的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流行病学监测收集和整理“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2010—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illness,ILI)监测数据[1],分析全区的ILI流行病学资料。1.2病原学监测采用Real—timeRT-PCR对ILI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集和检测方法参照参考文献[1]。1.3统计学方法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数据采用Excel和Spss进行统计和分析。
雷霞跃华李昕郭卫东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流行病学监测病毒核酸检测病原学监测
2012年内蒙古地区儿童血清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儿童血清包虫病抗体阳性率情况。方法对儿童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填写调查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包虫IgG抗体。结果共检测34157人份血清,其中416份为包虫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22%。其中1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1.71%),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88,P〈0.01);男生与女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70,P〈0.05);蒙古族儿童的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1.58%),与其他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45,P〈0.01);农区儿童的抗体阳性率最高(2.00%),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80,P〈0.01)。结论内蒙古地区儿童血清包虫病抗体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农区儿童血清包虫病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生产类型地区。因此对农区包虫病的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郭卫东宋壮志姜晓峰王文瑞卢爱桃
关键词:包虫病血清IGG抗体
中国宿主动物中Amur汉坦病毒M片段全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测定中国宿主动物中Amur病毒M片段全基因序列,以了解其分子特征。方法设计特异的PCR引物,用RT-PCR法分段扩增JilinAP06株M片段全长,PCR产物经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然后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重组分析。结果JilinAP06株M片段全基因序列共3615个核苷酸,A+T含量为59.3%,G+C含量为40.7%,包含1个单一的开放读码框架,其最大读码框架从41-3448,由3408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1135个氨基酸。序列同源分析表明,JilinAP06株与中国的人源Amur HV株同源性为96.0%-97.8%,与韩国大林姬鼠来源的SoochongHV同源性为85.6%.86.7%,与HTNV原型株76—118同源性仅为79.5%,而与其他各型病毒间的同源性均低于79.0%。氨基酸同源分析,其氨基酸序列与中国的人源株Amtll-HV同源性为98.1%~98.4%,与韩国大林姬鼠来源的Soochong HV同源性为96.4%-97.0%,与HTNV原型株76—118同源性为91.7%,而与其他各型病毒间的同源性均低于92.0%。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JilinAP06与Amur病毒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结论从中国宿主动物中获得了AmurHV的M片段全基因序列。
郭卫东张文义江佳富池海谊王文瑞王中元金鹰杨红方立群曹务春
关键词:汉坦病毒M片段
一起由星状病毒1型引起的新生儿腹泻暴发的病原确证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对一起新生儿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进行病原确证。方法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某妇幼医院新生儿室发生腹泻流行,高峰期采集38例患儿的45份粪标本,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病原,RT-PCR法检测星状病毒核酸,其中13份星状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分析和进化树分析,4份星状病毒及病毒核酸均阳性的标本进行免疫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45份粪标本中,轮状病毒、腺病毒病原检测均阴性。30份标本ELISA检测星状病毒病原阳性,阳性率为66.7%;31份标本星状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68.9%。采用星状病毒分型引物进行分型,均为星状病毒1型。选择13株与GenBank中星状病毒1型参考株进行比较,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0.9%~96.3%。13株星状病毒1型株彼此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7%~100.0%。随机选择的4份阳性标本,免疫电子显微镜下2份有大量星状病毒颗粒。结论此起新生儿腹泻暴发由星状病毒1型引起。
李春英郭卫东田晓灵于琼宋壮志海岩王文瑞
关键词:婴儿室婴儿疾病暴发流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2009-2013年内蒙古炭疽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炭疽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3年炭疽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炭疽发病呈现老疫区反复不断,多以散发为主,偶有暴发。东部地区发病高于西部地区,有向西部地区蔓延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分别占80.73%和19.24%。农、牧民为主要发病群体。发病主要集中在30-59岁人群。结论 2009-2013年内蒙古炭疽发病呈现老疫区反复不断,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龄、性别、职业存在差异,主要分布在东部农牧区。畜牧部门和卫生部门应建立协作机制,加强防治工作,使危害降到最低水平,防止疫区的扩大。
海岩跃华王文瑞郭卫东初迪宋健卢爱桃
关键词:炭疽流行病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