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阳婷

作品数:45 被引量:417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6篇流行病
  • 16篇流行病学
  • 10篇病毒
  • 8篇流行病学特征
  • 6篇手足
  • 6篇手足口
  • 6篇手足口病
  • 5篇公共卫生
  • 5篇发病率
  • 5篇病原学
  • 5篇传染
  • 5篇传染病
  • 4篇发病
  • 3篇信息系统
  • 3篇疫苗
  • 3篇疫情
  • 3篇染病
  • 3篇综合征
  • 3篇细菌性
  • 3篇细菌性痢疾

机构

  • 36篇南京市疾病预...
  • 6篇江苏省疾病预...
  • 3篇东南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盐城市疾病预...
  • 1篇苏州市疾病预...

作者

  • 36篇许阳婷
  • 13篇张钟
  • 12篇洪镭
  • 10篇马涛
  • 9篇徐庆
  • 9篇丰罗菊
  • 6篇谢国祥
  • 5篇张敏
  • 4篇卞增惠
  • 3篇随海田
  • 3篇吴小清
  • 3篇李伟
  • 2篇嵇红
  • 2篇徐鹭
  • 2篇卫平民
  • 2篇熊丽林
  • 2篇祁贤
  • 1篇苏晶晶
  • 1篇郑颖
  • 1篇刘辉

传媒

  • 13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江苏预防医学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校医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华卫生应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0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2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了解2012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南京市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及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全年南京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7041例,发病率为210.16/10万;其中重症217例,重症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为1.27%。发病高峰发生在夏季(4—7月),次高峰发生在冬季(11和12月)。城郊、2县人群发病率均高于主城区(P〈0.01)。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0:1(P〈0.01)。0~5岁儿童占总病例的92.41%,年龄别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大多数病例为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2012年全市共报告实验室诊断病例646例,普通病例以CoxAl6和EV71感染为主,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P〈0.01)。结论南京市手足口病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及人群分布特征明显。低龄、男性幼儿是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延迟就诊的病例发展成重症病例的风险更大。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重点人群,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控制措施。
张钟洪镭许阳婷丰罗菊马涛徐庆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EV71
南京青奥会期间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措施与对策被引量:1
2016年
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开幕时,西非4国暴发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正在向世界蔓延。为了防止埃博拉出血热的传入,保障青奥会的顺利召开,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赛前进行风险评估,制订相应的防控预案和方案,开展演练,实施与多部门及周边地区的联动机制,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赛中开展症状和传染病监测,完善场馆内的疑似病例及密接人员分离隔离和其他人员医疗救援分流流程,加强对场馆的巡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解疑释惑、提出解决办法,督促落实;对监测的数据每日形成简报呈送组委会。通过构建防控体系,保证了赛会的进行。
谢国祥许阳婷
关键词:埃博拉出血热风险评估防控策略
2013-2016年南京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特征,并分析时空聚集性,为菌痢的重点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2016年南京市报告的菌痢病例流行和病原学特征,采用时空重排扫描分析时空聚集性特征。结果 2013-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菌痢病例2 064例,年均报告516例(412~67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 3/10万(5. 0/10万~8. 2/10万),报告2起暴发疫情,共发病167例。4-10月报告病例占78%;男性占54%;病例年龄中位数为21岁(0~95岁),0~3岁组报告发病率最高;散居儿童(34%)、学生(17%)和离退人员(16%)占比最高。各年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都为正值,都P <0. 05;各年均探测到1个时空聚集区域,聚集地区为城区(玄武、鼓楼、秦淮等老城区),聚集时间为4-10月,都P <0. 001。分离培养志贺氏菌株139株,福氏志贺氏菌占58%,宋内氏志贺氏菌占37%。结论南京市菌痢报告发病逐年下降,城区高发,婴幼儿童和老年人群为重点人群,应根据流行和病原学特征,在重点地区和人群开展针对性防控措施。
马涛谢国祥徐庆张敏许阳婷丰罗菊随海田祖荣强
关键词:志贺氏菌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空间自相关
2004-2012年南京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 了解南京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2004-2012年疾病监测系统中报告的流行性腮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南京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3 38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2.24/10万,男女发病率比为1︰0.58;4-6月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时间,病例主要集中在6-14岁儿童,由以8岁组和10岁组,发病专率为251.44/10万和201.29/10万;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结论 控制流行腮腺炎,首先要保持高的人群疫苗接种率,还应加强疫情监测,做好学校晨检,积极开展预警预测。
许阳婷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疫苗
南京市新冠感染疫情协查信息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南京市新冠感染疫情协查信息的特征,为优化协查信息系统功能、完善疫情处置流程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江苏省突发急性传染病接触者追踪管理系统》查询2021年1月1日—10月31日期间与南京市相关的新冠感染疫情协查信息,下载数据并做分析。结果2021年1月1日—10月31日期间,南京市共处理协查信息函件16239件,其中密切接触者函件7464件,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函件7633件,一般接触者函件1142件。函件数量逐月缓慢上升,但7、8月份呈现突破性急剧增多。函件涉及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省外市发南京协查的密接人员,当日管控率高于外省发南京协查的密接人员(80.15%vs.48.63%,χ^(2)=38.002,P<0.05);次日管控率、延期管控率均低于外省发南京协查的密接人员(11.76%vs.38.70%,χ^(2)=31.967,P<0.05;2.21%vs.10.27%,χ^(2)=8.488,P<0.05)。结论有必要建立一套可供全国各省市区直接使用的、可实现协查信息实时传递的应用系统,进一步提升协查信息录入、传输、反馈的速率,为疫情防控赢得宝贵时间。各地应当持续做好能力储备,随时应对新冠感染突发疫情。
卞增惠许阳婷孙红敏张钟
关键词:接触者协查信息系统
南京市2005-2012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分析2005-2012年南京市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细菌性痢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京市2005-2012年细菌性痢疾监测数据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南京市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21.09/10万,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χ^2趋势=2 496.57,P〈0.001)。用圆形分布法可得南京市菌痢发病高峰日为8月4日,高峰期为5月20日~9月19日(Rayleigh Z=2 046.29,查表知P〈0.01)。城区发病率高于郊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0~岁组、20~岁组和≥70岁组发病率较高,病例的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学生居多。另外,南京市细菌性痢疾实验室诊断率较低,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χ^2趋势=68.22,P〈0.001)。结论细菌性痢疾仍是南京市需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应加大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健康宣教力度,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细菌性痢疾的蔓延。
张钟程婷婷马涛徐庆许阳婷洪镭
关键词:痢疾流行病学病原学
南京市2009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分析南京市2009年麻疹的流行特征,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方法,对2009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南京市2009年共报告麻疹病例478例,发病率为6.34/10万;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460例,临床确诊病例18例。病例以散发为主,无死亡病例,无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3—5月份;病例中散居儿童较多,其次是服务业和学生、工人;男女性别比为1∶0.74;麻疹病例主要为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合计占总病例数的90.38%。结论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削除免疫空白,对高危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控制、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许阳婷
关键词:麻疹疫情分析计划免疫
医院HIS在呼吸道疾病综合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传统的监测方法是完全依靠人工,在获取监测数据时存在信息处理不及时、数据准确率不高、人为因素干扰大等诸多问题。基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HIS)在其中构建呼吸道综合监测模块。以医生工作站诊断的ICD编码作为引擎,弹出监测对话框,强制性实现监测内容的采集。采集的监测信息存入数据库,系统可根据监测数据收集的需要,按设定的判断标准和给定的时间段进行数据的提取,生成一览表和二维统计报表。此监测方法实现了监测工作的信息化,有效提高呼吸道疾病监测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为今后依托HIS开展疾病监测提供案例与经验。
许阳婷韩真许可
关键词: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上呼吸道感染
2009-2016年南京市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特征,并分析时空聚集性,为HFMD的重点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6年南京市报告的重症HFMD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采用时空重排扫描分析时空聚集性特征。结果 2009-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重症病例1 526例,年均报告191例(93~284例);重症病例占HFMD比例为11‰(6‰~20‰),无趋势变化(Z=1. 5,P=0. 125),5岁及以下儿童重症病例报告发病率为53/10万(21/10万~76/10万)。4~7月报告病例占54%;病例中男性占64%,年龄中位数为2岁(0~13岁),5岁及以下占97%,1~3岁占75%;散居儿童占67%,幼托儿童占31%。除2013年外,其他各年均探测到时空聚集区域(均有P <0. 001),聚集地区由中心城区向南部江宁、雨花台和溧水转移,聚集时间多为3~7月。重症病例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9%(17%~70%),阳性标本中75%(54%~89%)为EV71,5%(0~17%)为Co XA16。结论南京市重症HFMD流行特征与普通病例一致,但病原以EV71为主,应加强重点地区和人群监测,宣传接种EV71疫苗。
马涛谢国祥孙红敏徐庆丰罗菊许阳婷随海田林丹张敏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流行病学特征
ARIMA模型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预测中的应用,验证分析模型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方法对南京市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资料进行ARIMA模型拟合,用建立的模型对2013年1—12月发病率进行拟合检测,之后对2014年各月发病率进行预测评价。结果 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报告病例14 871例,年均发病率为21.78/10万,每年各月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始终围绕在1.85/10万附近波动。建立ARIMA(1,0,0)(2,1,0)12模型为最优模型。模型残差序列为白噪声。除常数项外,模型各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29.63%,R2为0.76。用建立的模型拟合2013年1—12月发病率,均在95%可信区域内,符合实际发病率变动趋势,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用该模型对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进行预测,年发病率为1.48/10万,发病高峰期在4、5、6月,月发病率分别为2.33/10万、2.72/10万、2.52/10万。结论 ARIMA模型可用于拟合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可进行动态分析和短期预测。
许阳婷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ARIMA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