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钟
- 作品数:35 被引量:455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2008-2013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南京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对南京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及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3年南京市共报告手足口病77452例,年平均发病率178.09/10万,其中重症患者939例,占病例总数的1.21%。发病数在时间的分布上呈现双峰模式,4—7月为全年主高峰,11-12月为全年次高峰。主城区、近郊和远郊的发病率不同(x^2=3066.01,P〈0.001),主城区发病率低于近郊和远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x^2=2019.23,P〈0.001)。0~5岁儿童发病数最多,占病例总数的92.92%。病例的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最多,其次为幼托儿童,二者共占总病例数的95.75%。2008—2013年共报告诊断病例1673例,病原体以EV71和CoxA16感染为主。结论南京市手足口病在时间、地区、性别、年龄以及职业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对于低年龄、男性儿童、散居儿童以及幼托儿童这类重点人群的防控应该着重关注。进一步深入开展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也将为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 丰罗菊何伊莎洪镭马涛苏晶晶张钟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
- 我国2015-2016年哨点监测手足口病病原学和并发症分析被引量:40
- 2019年
- 目的分析2015-2016年我国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系统的手足口病特征,探讨建立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的可行性、优势及不足。方法数据来源于11个国家级哨点监测点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手足口病监测数据,描述手足口病的病原特征、代表性和重症病例并发症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足口病哨点监测样本阳性率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4 783例手足口病病例样本,其中轻症病例3 390例,重症病例1 390例,死亡3例。肠道病毒(EV)阳性率为81.43%(3 895/4 783),轻症病例优势血清型为其他EV(52.68%,1 482/2 813),重症病例优势血清型为EV71(65.31%,706/1 081)。哨点监测显示的优势血清型与同时期现有监测血清型基本一致。其他EV所致病例中低年龄组儿童所占比例高于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χ^2=130.1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样本阳性率高与男性、高发月份病例、儿童医院病例、样本为粪便、及时采样有关。不同类型样本阳性率均呈现随发病-采样间隔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趋势(粪便趋势χ^2=14.47,P<0.001;咽拭子趋势χ^2=31.99,P<0.001;肛拭子趋势χ^2=24.26,P<0.001)。无菌性脑膜炎、非脑干脑炎、脑干脑炎为重症病例最常见的3种并发症,EV71和其他EV所致重症病例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哨点监测发现性别、发病月份、接诊医院类别、标本类型、采样及时性是影响手足口病样本阳性率的5个独立影响因素。哨点监测可以收集这些影响因素以提升监测质量。设立手足口病国家级哨点监测在我国是可行的。
- 张钟郑亚明郑亚明姜黎黎嵇红陈国平罗平潘静静魏雷雷魏雷雷霍达缪梓萍邹晓妮陈建华廖巧红
- 关键词: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病原学阳性率并发症
- 2014~2017年南京地区胃肠炎暴发中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20
- 2018年
- 了解2014~2017年南京地区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流行特征、变化规律和流行株特征,为疫情控制、疫苗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收集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南京地区12个区疾控上送85起疑似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样本,应用荧光定量PCR和一步法RT-PCR检测诺如病毒基因序列,测序后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其中66起诺如病毒检测阳性,暴发集中于幼儿园和小学,冬春季节高发。诺如病毒优势株在连续的几个流行季持续变化,由GII.4/Sydney 2012转变为新型GII.P17-GII.17,再到GII.P16-GII.2。其中GII.P16-GII.2与全球2016~2017年参考株同源性达98.4%~99.5%。2014~2017年南京地区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流行强度呈上升趋势。引起暴发的诺如病毒以GII为主,含多种基因型,并存在重组株,优势基因型在连续的几个流行季持续改变。诺如病毒近几年不断变异,从而逃脱人群免疫,可能是其流行趋势上升的原因之一。
- 王璇王璇雍玮杜雪飞张钟何敏乔梦凯石利民靳淼靳淼
- 关键词: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基因型别
- 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时间特征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了解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时间分布特征,为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HFRS的季节性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南京市报告HFRS病例311例,年均发病率为0.38/10万。集中度M=0.50;圆形分布法计算平均角珔α=99.79°,平均角标准差S=84.46°(Z=35.40,P<0.05)。高峰点为4月11日(1月15日—7月5日)。结论南京市HFRS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时点在4月中旬,高峰期为1月中旬到7月上旬。
- 孙燕群李成国李成国吴文张守刚马涛张钟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集中度
- 2012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了解2012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南京市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及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全年南京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7041例,发病率为210.16/10万;其中重症217例,重症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为1.27%。发病高峰发生在夏季(4—7月),次高峰发生在冬季(11和12月)。城郊、2县人群发病率均高于主城区(P〈0.01)。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0:1(P〈0.01)。0~5岁儿童占总病例的92.41%,年龄别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大多数病例为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2012年全市共报告实验室诊断病例646例,普通病例以CoxAl6和EV71感染为主,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P〈0.01)。结论南京市手足口病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及人群分布特征明显。低龄、男性幼儿是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延迟就诊的病例发展成重症病例的风险更大。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重点人群,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控制措施。
- 张钟洪镭许阳婷丰罗菊马涛徐庆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EV71
- 南京市2006—2020年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分析南京市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揭示水痘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6—2020年南京市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006—2020年间,南京市共报告104起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计确诊患者3255例,暴露人数132109人,发病率为2.5%;事件数量呈现9月—次年1月主峰及3—6月次峰;小学(51.9%)、幼儿园(27.9%)的事件数占比最高,发病年龄以5~9岁组最多(56.0%);事件的持续时间(r=0.663,P<0.001)及报告病例数(r=0.383,P<0.001)均与事件的响应时间呈正相关。结论水痘疫情防控应当重点关注冬季、小学及幼儿园、涉农区;建议加强水痘疫情监测,及时处置暴发疫情,做好学生及家长人群的健康教育,进一步完善适龄儿童水痘疫苗接种方案、提高水痘疫苗保护效果。
- 卞增惠张钟孙红敏许阳婷
- 关键词: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2009-2013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49
- 2015年
- 目的了解2009—2013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南京市近五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南京市共报告手足15病71412例,发病率是192.54/10万,且逐年上升(χ^2趋势=648.194,P〈0.001);重症1019例,重症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为1.43%,重症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发病高峰发生在夏季(4—7月),次高峰发生在冬季(11-12月)。城郊、两县人群发病率均高于主城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0—5岁儿童占总病例的93.01%。绝大多数病例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五年间全市共报告实验室诊断病例2348例,普通病例以CoxAl6和EV71感染为主,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呈现上升趋势;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结论南京市手足口病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及人群分布特征明显。延迟就诊的病例发展成重症病例的风险更大。手足口病防控应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重点人群,加强病原学、血清流行病学以及相关疫苗的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控制措施。
- 张钟洪镭许阳婷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EV71
- 2010-2016年南京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了解南京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2016年南京市报告的SFTS病例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特征和报病医疗机构分布等,并将2016年流行特征与2010-2015年进行比较。结果 2010-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SFTS确诊病例70例,年均10例(2~3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4/10万(0.05/10万~0.36/10万)。4-11月有病例报告,5-7月是主要发病高峰(63%)。男性占56%,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0岁(26~82岁),男女年龄分布位置相同(P=0.82);病例以农民为主(63%),其次是家务及待业(20%)。报告病例数前三位地区为溧水区(39%)、江宁区(19%)、浦口区(14%),共占报告病例数的71%。2010年报告一起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现3例病例,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可能是重要传播因子。全市共有9家机构报告SFTS病例,其中3家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报告了全市84%的病例,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0d(0~30 d)。结论 2016年南京市报告SFTS病例显著增加,流行特征与2010-2015年一致,应进一步采取综合措施防控SFTS。
- 马涛徐庆李晨张钟丰罗菊李伟许阳婷随海田洪镭
- 关键词:布尼亚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新发传染病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网络舆情特征及公众诉求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网络舆情特征及公众诉求,为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引导及诉求回应提供参考。方法使用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收集网络舆情信息,依托研究单位的疫情咨询电话收集咨询信息,相关数据整理统计后以供分析。结果舆情信息数量经历了酝酿期、暴发期、持续进展期;舆情信息主要来自于微博、客户端、微信和网站等;每周的星期五、每天的10~12时和22~24时产生的微博信息数量最多。咨询数量较多的话题主要为疫情的社区管理办法、隔离措施、防疫交通管制、核酸检测和出入境人员管理等。结论舆情应对部门应充分利用公众关注度高的主流媒体、公众参与度高的关键时间段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应对负面信息,使公众及时调整生产、生活计划,积极配合防疫管控措施。
- 卞增惠张钟孙红敏王宁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诉求
- 2011-2015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26
- 2017年
- 目的对2011-2015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五年间南京市报告的所有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五年间,南京市报告该病90 920例,发病率达224.52/10万,有逐年上升趋势(X_(趋势)~2=463.217,P<0.001)。重症1 006例,重症病例占全部病例的百分比有逐年下降趋势(P<0.001),同时呈现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P<0.001)。发病呈双峰模式;郊区发病率更高,地理上呈现独特的"环形分布"现象;5岁以下儿童高发;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实验室确诊病例4970例,CoxA 16和其他肠道病毒为普通病例的主要病原,而EV71仍然为重症病例的最常见病原。结论手足口病在南京地区的流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地区、人群等分布特征和病原特征,现有措施难以显著降低发病率,需进一步针对性防控措施,加强病原学等监测以及疫苗的研究和推广使用。
- 张钟嵇红洪镭许阳婷朱凤才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肠道病毒EV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