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江纯

作品数:20 被引量:236H指数:11
供职机构: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传染
  • 7篇传染病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病毒
  • 4篇手足
  • 4篇手足口
  • 4篇手足口病
  • 4篇流行病学特征
  • 4篇肝炎
  • 4篇病毒性
  • 3篇毒性肝炎
  • 3篇疫情
  • 3篇染病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发病
  • 3篇发病预测
  • 3篇病毒性肝炎
  • 2篇乙型
  • 2篇乙型病毒

机构

  • 18篇苏州市疾病预...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南京市疾病预...
  • 1篇上海市嘉定区...

作者

  • 18篇覃江纯
  • 12篇陈立凌
  • 6篇刘成
  • 5篇张钧
  • 3篇杨海兵
  • 3篇刘强
  • 3篇王建书
  • 2篇谭亚运
  • 1篇陆步来
  • 1篇金连梅
  • 1篇马会来
  • 1篇杨洋
  • 1篇庞媛媛
  • 1篇包林
  • 1篇崔朋伟

传媒

  • 6篇现代预防医学
  • 4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校医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 1篇医药前沿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ARIMA乘积季节模型的苏州市介水传染病发病预测研究
目的 探讨运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苏州市介水传染病发病率进行预测.方法 利用R软件对苏州市2008年1月-201...
王建书刘强覃江纯杭惠杨海兵
关键词:介水传染病发病预测
2010-2018年苏州市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分析苏州市2010-2018年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8年苏州市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苏州市2010-2018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11 530例,重症2 687例,年均发病率为175.24/10万,重症比例为1.27%;重症病例发病高峰在5-7月(62.93%);市辖区重症比例高于县(市)区;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1.59%,散居儿童占78.79%,男女性别比为1.99∶1。63.49%的病例发病至诊断为重症的时间间隔≥3 d。98.98%的病例出现发热,98.52%的病例有出疹。病原监测结果显示:EV71占阳性标本的79.23%,Cox A16占6.59%,其他肠道病毒占14.17%。结论苏州市重症手足口病发病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EV71是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应加强对社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的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和识别能力,加强EV71监测,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
杭惠董泽丰陈立凌覃江纯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肠道病毒
2020年苏州市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与近两年比较分析被引量:22
2021年
目的分析比较2020年与近两年苏州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后续制定防病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0年苏州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0年苏州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每年发病数为69031例、64834例、38097例,发病率为646.12/10万、604.70/10万、354.39/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χ趋势2=8585.795,P<0.05)。2020年除新冠肺炎外,主要法定传染病有流感、手足口病、梅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肝炎;重点疾病谱与近两年基本一致,但报告发病数较近两年普遍下降。2020年发病数在1月呈现高峰值,随后2月大幅度下降,3—12月又逐渐回升,但2—12月发病水平均低于近两年。2020年发病较高地区为虎丘区、工业园区、张家港市、吴中区、吴江区,各地区报告发病较近两年均显著下降。2020年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年龄主要分布在0~34岁,尤其以<10岁人群为主;人群分类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家务及待业、农民为主,这些发病规律与近两年一致,但是发病数显著低于近两年水平。结论新冠肺炎防控政策下2020年苏州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明显减少,公共场所提倡公众科学佩戴口罩、保持适当社交距离、学校加强健康监测、勤洗手多通风等措施确实带来了有效的抑制效果,为今后常态化传染病防控提供一定借鉴。
覃江纯杭惠崔朋伟王军荣陈立凌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
2014年-2018年苏州市乙肝网络直报病例诊断符合率调查分析
2022年
目的:了解2014年—2018年苏州市医疗机构网络直报乙肝病例诊断符合情况。方法: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导出2014年1月—2018年12月现住址与报卡机构均在苏州市的乙肝病例,采用PPS法在报告过5例以上乙肝病例的医疗机构中抽取26家医疗机构,从中抽取网络直报乙肝病例489例。结果:经对网络直报的489例乙肝病例进行复诊,符合乙肝实验室诊断的病例有325例,诊断符合率为66.46%;不符合乙肝实验室诊断的病例164例,其中乙肝病原携带者判定为确诊的有96例(19.63%);无法判断病例38例(7.77%);假阳性病例16例(3.27%),疑似病例14例(2.86%)。结论:苏州市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乙肝病例诊断符合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将病原携带者及无法判断病例作为乙肝确诊病例进行报告,提示要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乙肝诊断标准的培训,确保乙肝病例诊断准确性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杨洋胡洋覃江纯刘成陈立凌
关键词:传染病报告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符合率
苏州市2016—202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掌握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基线资料,分析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特征。结果2016—2020年苏州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2起,其中未分级事件47起(29.0%),一般事件115起(71.0%)。罹患率为2.6%,年均发病率为5.4/10万,死亡2例。前5位病种为水痘(43.8%)、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9.1%)、诺如病毒感染(14.8%)、手足口病(8.0%)和流行性感冒(2.5%)。发生场所主要为学校(119起,73.5%),企业最少(3起,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多的是2020年(50起),平均每年报告32起,7~8月发生次数较少。地区分布差异较大,以张家港市发生事件数较多(35起)。结论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近几年增多,学校是高发场所,应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控制,减少事件的发生。
陆步来覃江纯陈立凌
关键词: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7年苏州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分布情况,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某儿童医院因腹泻住院的5岁以下儿童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及星状病毒。结果共采集300份样本,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9.67%,其中,轮状病毒37.00%、诺如病毒19.33%、札如病毒1.33%、肠道腺病毒1.33%、星状病毒1.33%。单病毒阳性117份,阳性率39.00%;两种病毒阳性32份,阳性率10.67%。轮状病毒在19~24月龄患儿检出率最高(68.00%),其次为13~18月龄(51.67%);诺如病毒在49~59月龄检出率最高(38.46%),其次为13~18月龄(35.00%)。轮状病毒G分型以G9型为主(77.48%),P分型以P8型为主(98.20%)。结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苏州市5岁以下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主要病原体。
包林刘成庞媛媛覃江纯崔鹏伟谭亚运杭惠
关键词:病毒性腹泻病原学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住院儿童
基于ARIMA乘积季节模型的苏州市介水传染病发病预测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运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苏州市介水传染病发病率进行预测。方法利用R软件对苏州市2008年1月—2015年12月的介水传染病发病率数据进行拟合,构建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苏州市2016年1—6月介水传染病的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构建了ARIMA(2,1,2)×(0,1,1)_(12)乘积季节模型,模型Ljung—Box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8.478,P=0.779),模型适用于短期预测,2016年1—6月苏州市常见介水传染病实际发病率均在预测结果95%可信区间内,预测结果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0.024。结论ARIMA(2,1,2)×(0,1,1)_(12)季节乘积模型可用于苏州市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的短期预测。
王建书刘强覃江纯杭惠杨海兵
关键词:介水传染病发病预测
2011—2020年苏州市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和病原类型,为制定防控手足口病的有效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2020年苏州市208 662例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2020年苏州市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报告发病208 662例,年均发病率为5 009.92/10万,其中重症手足口病2 253例,重症比例为1.08%;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隔年高发(偶数年份发病率高于奇数年份)和波动上升趋势;男童报告发病率为女童的1.34倍,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2岁组(8 185.09/10万)、3~4岁组(6 520.91/10万)和2~3岁组(5 958.66/10万);发病率南部高于北部、高于中部;发病的主高峰、次高峰分别出现在每年的5—7月和9—12月。2011—2020年苏州市手足口病病原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普通病例2013年以后、重症病例2018年以后优势致病病原均为其他肠道病毒。结论:苏州市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优势病原类型不断变化,农村地区、1~3岁低龄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杭惠张钧陈立凌覃江纯
关键词: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2010-2016年苏州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被引量:36
2017年
目的了解2010-2016年苏州市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0-2016年苏州市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6年苏州市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12.24/10万,年均死亡率为0.30/10万。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13.76/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98.48/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为4-7月,高发人群为0-6岁和20-49岁,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农民为主。肠道传染病发病最多(61.15%),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23.12%)和呼吸道传染病(15.66%)。发病居前五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梅毒、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结论苏州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要在继续做好梅毒、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慢性传染病防控的同时,加大对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的监测和防控,同时还要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杭惠刘成覃江纯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疫情
2012—2021年苏州市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23年
目的:了解2012—2021年苏州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甲肝和戊肝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传染病监测系统”中甲肝和戊肝的传报卡数据,对2012—2021年苏州市甲肝和戊肝的流行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2—2021年苏州市共报告甲肝病例561例、戊肝病例2 426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0.52/10万和2.24/10万。5个远郊县区(张家港市、太仓市、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区)人群甲肝平均发病率为0.57/10万,高于城区(姑苏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人群(0.44/10万);城区人群戊肝平均发病率为2.43/10万,高于远郊县区(2.11/10万)。甲肝发病呈全年散发,戊肝发病以冬春季为主。甲肝发病率最高的3个年龄组分别为70~79岁(1.20/10万)、50~59岁(0.99/10万)和60~69岁(0.97/10万),发病无性别差异;戊肝发病率最高的3个年龄组分别为60~69岁(5.34/10万)、70~79岁(5.09/10万)和50~59岁(4.35/10万),男性发病率(2.61/10万)高于女性(1.90/10万)。甲肝病例中以农民最多,占29.77%;戊肝病例中以家务及待业人员最多,占28.44%。结论:2012—2021年苏州市甲肝和戊肝处于低流行水平,发病有地区差异,中老年人、农民和家务及待业者是发病的主要人群。
杭惠张钧陈立凌覃江纯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