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立凌

作品数:118 被引量:723H指数:15
供职机构: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2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2篇病毒
  • 20篇流行病
  • 20篇流行病学
  • 20篇传染
  • 20篇传染病
  • 17篇流感
  • 16篇儿童
  • 13篇疫情
  • 13篇染病
  • 9篇手足
  • 9篇手足口
  • 9篇流行病学特征
  • 8篇手足口病
  • 8篇发病
  • 8篇肝炎
  • 7篇疫苗
  • 7篇住院
  • 7篇流行病学特征...
  • 7篇儿童流感
  • 7篇病原学

机构

  • 90篇苏州市疾病预...
  • 19篇苏州大学
  • 13篇复旦大学
  • 8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江苏省疾病预...
  • 3篇南京市疾病预...
  • 3篇张家港市疾病...
  • 3篇苏州市卫生防...
  • 3篇苏州市卫生计...
  • 2篇教育部
  • 2篇济南市疾病预...
  • 2篇上海市嘉定区...
  • 2篇常州市疾病预...
  • 2篇太仓市疾病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长宁区疾病预...
  • 1篇常熟市疾病预...

作者

  • 97篇陈立凌
  • 28篇张钧
  • 12篇覃江纯
  • 10篇赵根明
  • 9篇刘成
  • 8篇张宏
  • 8篇崔朋伟
  • 7篇田健美
  • 6篇华一江
  • 6篇谭亚运
  • 6篇栾琳
  • 5篇杨海兵
  • 5篇陆步来
  • 5篇庞媛媛
  • 5篇刘芳
  • 5篇包林
  • 5篇张涛
  • 4篇高歌
  • 4篇查日胜
  • 4篇刘娜

传媒

  • 10篇江苏预防医学
  • 9篇现代预防医学
  • 8篇中华流行病学...
  • 6篇中国初级卫生...
  • 6篇中华疾病控制...
  • 5篇疾病监测
  • 4篇中华卫生杀虫...
  • 4篇公共卫生与预...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上海预防医学
  • 2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校医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6篇2023
  • 8篇2022
  • 6篇2021
  • 10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州市2007—2011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被引量:26
2012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苏州市2007—2011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苏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平均发病率为147.16/10万,死亡率为0.32/10万。除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有波动外,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类传染病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目前排在前五位的传染病为梅毒、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痢疾。结论苏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避免出现暴发疫情。
杭惠陈立凌惠东明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苏州市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病毒病原学研究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病毒病原谱及流行特征。方法对2016年11月~2017年5月入住医院呼吸科的儿童进行前瞻性监测,采集研究对象的鼻咽分泌物,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 and B,Inf A、Inf B)、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鼻病毒(rhinovirus,RV)和博卡病毒(bocavirus,Bo V)抗原,同时收集人口学信息和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共纳入479名病例,病毒总检出率为49.1%(235/479),检出率最高的为RSV 26.1%(125/479),其次为流感病毒(7.7%),RV(7.3%),Bo V(5.2%),PIV(4.6%)和ADV(1.5%)。Inf A主要是H3N2,Inf B主要为Victoria株系。7~月龄组患儿的病毒检出率最高(59.6%),其次为0~月龄组(55.8%),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X_(趋势)~2=13.541,P=0.001)。结论苏州市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RSV为主,流感病毒也起着重要作用,Inf A以H3N2为主,Inf B以Victoria为主。低年龄儿童更容易受呼吸道病毒感染,部分病毒感染有年龄和季节差异。
单玮单玮严永东陈立凌陈正荣刘长鹏张钧张钧张涛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流行病学研究儿童
2011—2020年苏州市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和病原类型,为制定防控手足口病的有效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2020年苏州市208 662例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2020年苏州市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报告发病208 662例,年均发病率为5 009.92/10万,其中重症手足口病2 253例,重症比例为1.08%;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隔年高发(偶数年份发病率高于奇数年份)和波动上升趋势;男童报告发病率为女童的1.34倍,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2岁组(8 185.09/10万)、3~4岁组(6 520.91/10万)和2~3岁组(5 958.66/10万);发病率南部高于北部、高于中部;发病的主高峰、次高峰分别出现在每年的5—7月和9—12月。2011—2020年苏州市手足口病病原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普通病例2013年以后、重症病例2018年以后优势致病病原均为其他肠道病毒。结论:苏州市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优势病原类型不断变化,农村地区、1~3岁低龄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杭惠张钧陈立凌覃江纯
关键词: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江苏省儿童家长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接种意愿和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掌握江苏省家长为儿童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的意愿和影响因素。方法采样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三个市6月龄-5岁儿童家长进行面对面在线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V71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65.9%(593/900)的家长愿意为孩子接种EV71疫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在苏州市或盐城市、愿意为孩子接种水痘疫苗、手足口病认知高、认为疫苗价格能接受的儿童家长为孩子接种EV71疫苗的意愿率高;而家庭有医学背景者接种意愿率低。结论江苏省儿童家长为孩子接种EV71疫苗的意愿率较高,需进一步加强对儿童家长的EV71疫苗相关知识宣传。
嵇红嵇红霍翔张雪峰崔佳佳徐士林徐士林陈立凌许阳婷
关键词:手足口病影响因素
一起聚集性腺病毒暴发疫情的调查及病原学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对一起流感样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对毒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为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处置提供依据。方法对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咽拭子样本,采用RespiFinder 2SMART多病原检测试剂盒进行熔解曲线分析,筛查致病原,并以qPCR法确认。用Hep-2细胞分离病毒,提取毒株核酸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NCBI核酸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确定型别。结果疫情累计发病17例,仅涉及一个班级,班级罹患率43.6%,男女比1.8∶1,疫情持续11d。主要症状为发热(17例,100.0%)、咳嗽(16例,94.1%)等。采集10例病例咽拭子,5份以多病原检测试剂盒进行熔解曲线分析,检出2例为腺病毒(ADV)核酸阳性,其余5份经qPCR检测,3份为ADV核酸阳性。以Hep-2细胞分离5份ADV核酸阳性标本,成功分离4株毒株,对其进行DNA测序,NCBI核酸数据库进行Blast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六邻体保守区核酸与ADV3型核酸同源性为97%。结论该暴发是一起由ADV3型引起的暴发疫情。
王慎骄龚利强陈立凌许可付建光秦圆方邓斐余慧燕霍翔鲍昌俊
关键词:腺病毒3型熔解曲线病原学分析暴发疫情
介水传染病流行与社会经济关系初探
目的 通过分析苏州地区介水传染病流行趋势和规律,评估防控措施,探讨其影响因素,以便进一步完善监测和防控策略。
杨海兵王建书刘强杭慧陈立凌赵敏娴王瑛陆颂文刘芳
关键词:介水传染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2011-2015年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分析苏州市2011-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的苏州市2011-2015年手足口病病例的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苏州市2011-2015年共报告手足口病99 298例,重症1 982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52.25/10万;发病高峰在4-7月;苏州市南部地区发病率高于北部地区,北部地区发病率高于中部地区;以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或幼托儿童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普通病例以其他肠道病毒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为主要病原体,不同年份间优势病原体有所不同。重症病例以EV71为流行优势株。结论苏州市手足口病季节性明显,发病有地区性差异。当前手足口病的防控重点是加强农村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加强病原学监测。
杭惠夏瑜陈立凌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肠道病毒
苏州市重点传染病移动百分位数法预警界值优选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开展基于苏州市本地疫情的传染病预警界值分析,优选出本地区重点传染病的预警界值,提高传染病预警效率和能力。方法通过传染病预警信息系统分析选择苏州市的重点传染病,利用2008-2012年苏州市重点传染病报告数据建立预警数据库,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建立预警模型,通过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绘制ROC曲线,优选出重点传染病合适预警界值。结果综合平衡预警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后,"流行性腮腺炎"、"痢疾"、"手足口病"的预警界值为P80,"风疹"的预警界值为P75,"流行性感冒"、"猩红热"、"戊肝"的预警界值为P85,"其他感染性腹泻"预警界值为P95。结论苏州市重点传染病的预警界值有5种可适当调高,提高预警系统的特异度,风疹的预警界值可适当地调低,提高预警系统的灵敏度。传染病预警界值的设定应根据传染病发病特点并结合当地疫情信息进行优选,以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的预警能力。
王瑞平陈立凌刘成雅雪容周印
关键词:传染病
2018—2020年苏州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在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和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苏州市各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上报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0年苏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006起,报告病例3129例,其中57.06%的疫情涉及2例病例。疫情发生的高峰期为每年的5—6月和9月;报告疫情起数排在前三位的市(区)分别为张家港市、吴中区和太仓市;89.46%的疫情发生在幼托机构。采集342起疫情的867例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检出阳性病原的326起,占95.32%。阳性疫情以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A6)为主,其次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结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呈现明显的双峰分布,幼托机构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病原存在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不同年份病原构成存在差异。
杭惠覃江纯张钧陈立凌
关键词:手足口病聚集性传染病控制
2021-2023年苏州市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及流行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谱变化和流行特征,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21—2023年在苏州市某国家级哨点监测医院开展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病原学监测,对病例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流行特征,采集所有病例粪便标本进行5种病毒和6类细菌检测和分型(群),分析病原谱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感染性腹泻病例935例,病原总检出率为47.17%,病毒检出率为43.21%,细菌检出率为6.52%。检出率排前三位的病原体是诺如病毒(20.64%)、轮状病毒(13.37%)和肠道腺病毒(8.66%),在新冠疫情不同时期主要病原检出率发生变化,诺如病毒取代轮状病毒成为优势病原体,腺病毒检出率明显上升。感染性腹泻在春季、秋季和冬季高发,7~36月龄是高发人群。结论2021—2023年苏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病毒引起,2021—2023年期间病原谱发生了变化,可能与新冠疫情影响有关。感染性腹泻具有明显的人群分布和季节性特征。需关注腺病毒引起重症的可能。
包林王笛朱莉勤陈立凌
关键词: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腺病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