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中伟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综合征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外周血白细胞
  • 1篇外周血白细胞...
  • 1篇完全闭塞病变
  • 1篇围术期
  • 1篇围术期应用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计数
  • 1篇慢性
  • 1篇慢性完全闭塞
  • 1篇慢性完全闭塞...
  • 1篇介入
  • 1篇介入治疗
  • 1篇经皮冠状动脉...

机构

  • 2篇国家心血管病...
  • 1篇威县人民医院

作者

  • 2篇孙中伟
  • 1篇颜红兵
  • 1篇张洪亮
  • 1篇赵汉军
  • 1篇谭宇
  • 1篇周鹏
  • 1篇刘臣
  • 1篇宋莉
  • 1篇周金英
  • 1篇李健楠

传媒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比伐芦定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4日至2019年3月12日在北京阜外医院住院并行CTO-PCI患者78例。根据术中使用抗凝药物情况将患者分为比伐芦定组(39例)和普通肝素组(39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总出血及并发症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比伐芦定组与普通肝素组围术期心肌损伤发生率(2.6%比5.1%,P=0.556)、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15.4%比10.3%,P=0.4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全因死亡、心脏死亡、计划外的血运重建、缺血事件上均未见不良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伐芦定组与普通肝素组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分型(BARC)1型出血事件发生率(12.8%比10.3%,P=0.723)、BARC 2型出血事件发生率(2.6%比0,P>0.99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BARC 3~5型严重出血事件。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穿孔发生率(0比2.6%,P>0.99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比较,比伐芦定在CTO-PCI中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在出血高风险患者中应用能否获益仍需较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赵杰郝家林赵雪燕张继胤张洪亮王彬成孙中伟
关键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斑块破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特征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关系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斑块破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特征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阜外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在血栓抽吸后行OCT证实斑块破裂的33例患者。搜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危险因素、既往病史、冠状动脉造影资料、OCT影像特征和围术期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33例患者中,纤维帽厚度>65μm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2.31±0.86)×10~9/L比(1.57±0.80)×10~9/L;(0.57±0.08)×10~9/L比(0.44±0.14)×10~9/L;(0.05±0.03)×10~9/L比(0.03±0.02)×10~9/L]明显高于纤维帽厚度≤65μm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胆固醇结晶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无胆固醇结晶患者[(0.04±0.06)×10~9/L比(0.10±0.09)×109/L,P=0.028];前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显著高于后者[(8.35±6.13)比(4.97±2.01),P=0.020]。具有白血栓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高于无白血栓组(P=0.038)。钙化斑块患者单核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无钙化斑块患者(P<0.05)。有巨噬细胞浸润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明显升高[(165.72±85.93)比(113.47±19.13),P<0.05)]。OCT特征数量的增加,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水平逐渐升高,但仅单核细胞计数水平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可能与AMI患者斑块破裂的OCT特征有关,提示炎症水平与斑块破裂有关。
刘臣周鹏孙中伟谭宇李健楠盛兆雪周金英赵汉军宋莉颜红兵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斑块破裂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