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患者眼表的影响
- 2018年
-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患者眼表情况。方法:选取北京市第六医院眼科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7例61眼,年龄47~86岁(平均69.56±9.23岁)。男性20例25眼,女性27例36眼,观察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fluorescent, FL),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眼症状评分:干涩感、异物感及烧灼感均为术后1周时明显重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及3月时较术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术后1周及1月时BUT较术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术后1周时明显重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及3月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眼表有一定的影响,临床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 沈冰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糖尿病眼表
- 探析532 nm激光治疗CSCR的疗效
- 2022年
- 目的观察532 nm激光疗法与常规药物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1月,CSCR患者82例82只眼,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与激光组,每组患者各41例。其中,药物组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3 mg/次,2次/d,共8周;激光组采用激光治疗,波长532 nm,功率150~200 mW,曝光时间0.1 s,光斑直径150~200μm。治疗前,首次口服药物和第一次激光治疗后4、8、12和24周测量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平均光敏感度、角膜上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D)、平均细胞面积(average cell area,AVE),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脱离高度,评估疗效。结果(1)治疗前激光组与药物组BCVA、CMT、平均光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12和24周两组患者BCVA、平均光敏感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CMT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激光组治疗后4、8、12和24周BCVA、平均光敏感度高于药物组,CMT低于药物组(P<0.05)。(2)治疗前组间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色素上皮层脱离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下降,激光组两项指标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激光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3)治疗前两组角膜内皮细胞CD、A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角膜内皮细胞CD、AVE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角膜内皮细胞CD、A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CSCR中给予患者532 nm激光治疗较药物治疗效果更显著,对患者视力、视网膜厚度、光敏感度改善效果更佳,可恢复其神经及色素上皮层功能,且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影响小、安全可靠。
- 陈海燕左金霞甄宏博沈冰韩倩倩张旺钟文
- 关键词:激光角膜内皮细胞疗效
-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被引量:1
- 2012年
-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和功能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现代白内障手术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复明手术逐渐过渡为屈光性手术.白内障手术的终极目标是恢复人眼正常晶状体的生理功能,进而恢复合乎生理状态的视觉功能.评价白内障术后视觉功能的指标不仅仅是视力,更重要的是术后的视觉质量,包括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波前像差、视网膜散射光、双眼融合功能等[1-2].白内障术后不但要让患者看得见,还要看得清晰,看得舒服.这使得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医务人员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 沈冰沈冰高彩凤
- 关键词:白内障如银内障屈光性IOL手术
- 阿柏西普联合阈值下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患者经阿柏西普联合阈值下视网膜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BRVO-ME患者62例62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联合治疗组患者30例30只眼,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接受阿柏西普联合阈值下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对照组患者32例32只眼,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仅采用阈值下视网光凝术治疗;所有患者视网膜缺血区经播散激光光凝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CRT)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orescence in angiography,FFA)结果,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前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CRT、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患者的CRT、BC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CRT、BCVA与同组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间CRT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间C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12个月BCV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阈值下激光光凝和阿柏西普联合阈值下激光光凝治疗BRVO-ME,均可降低黄斑水肿厚度,改善视力预后;阈值下激光光凝和阿柏西普联合阈值下激光光凝疗效明显优于单独阈值下激光治疗。
- 陈海燕史雪辉沈冰韩倩倩张旺左金霞甄宏博钟文
- 关键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 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眼底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DME患者102眼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3、6及12个月时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黄斑水肿的消退情况。结果: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后,术后1、3、6及12月BCVA检测视力提高比例逐渐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个月DME患者视力≥0.5的人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2,P=0.004);FFA检查示,DME完全消退47眼(46.08%),好转38眼(37.26%),治疗无效12眼(11.76%),黄斑水肿加重5眼(4.90%);治疗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眼底激光光凝治疗DME疗效稳定、安全。
- 陈海燕左金霞甄宏博钟雯沈冰韩倩倩
- 关键词:糖尿病黄斑水肿激光光凝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疗效
-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在按病种付费中的应用
- 2020年
- 通过分析我院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探讨临床路径与按病种付费支付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7.1-2019.7.1我院住院行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0例,将其分为临床路径组和非临床路径组。结果:临床路径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优非临床路径组,但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不差于非临床路径组。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则能规范了医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谐医患关系,同时为医疗改革的按病种付费支付方式奠定了基础。
- 陈海燕左金霞甄宏博钟雯沈冰
-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