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桐

作品数:5 被引量:112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黄芩
  • 2篇黄芩素
  • 1篇冻干
  • 1篇冻干粉
  • 1篇药动学
  • 1篇药动学研究
  • 1篇脂质纳米粒
  • 1篇脂质体
  • 1篇释药
  • 1篇体外
  • 1篇体外释放
  • 1篇体外释药
  • 1篇体外释药性
  • 1篇纳米粒
  • 1篇固体脂质纳米...
  • 1篇干粉

机构

  • 2篇辽宁医学院

作者

  • 2篇赵文明
  • 2篇季鹏
  • 2篇于桐
  • 1篇吴超
  • 1篇王铁良
  • 1篇赵颖
  • 1篇徐杰

传媒

  • 1篇中草药
  • 1篇中药材

年份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质的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制备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冻干,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其处方并考察其粒径、形态、电位、多分散系数(PDI)及体外溶出。以外观、色泽、再分散性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冻干保护剂,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药物在纳米粒中的存在状态。结果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呈球状体,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82.64±6.78)nm,PDI为0.242±0.013,Zeta电位为(-25.7±0.5)m V,包封率为(81.3±1.2)%,载药量为(7.16±0.14)%(n=3),以5%甘露醇作冻干保护剂效果较好,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在脂质载体中,体外溶出实验表明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与原料药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得的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小,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工艺简单。
于桐吴超季鹏徐杰赵颖郝艳娜赵文明王铁良
关键词:黄芩素体外释放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
黄芩素脂质体冻干粉的制备及其药动学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制备黄芩素脂质体冻干粉,考察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稳定性、体外释放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柱层析法测定包封率,筛选葡萄糖、乳糖和甘露醇3种保护剂,经冷冻干燥制成冻干剂。采用口服给药,分析药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芩素脂质体粒径(93.1±11.2)nm,多分散系数为0.258,包封率为(83.9±0.4)%。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甘露醇为保护剂冻干效果最好,黄芩素脂质体及原料药的AUC0→24分别为(129.04±12.73)μg/m L·h、(73.31±9.34)μg/m L·h;Cmax分别为(15.07±3.13)μg/m L、(9.38±2.42)μg/m L;Tmax分别为1、1.5 h。结论:黄芩素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较小,体外研究表明其具有缓释效果,可以显著提高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于桐季鹏赵文明
关键词:黄芩素脂质体药动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