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合金
  • 2篇力学性能
  • 2篇高熵合金
  • 2篇力学性
  • 1篇性能研究
  • 1篇真空
  • 1篇真空扩散
  • 1篇真空扩散连接
  • 1篇身世
  • 1篇渗碳
  • 1篇渗碳体
  • 1篇平衡相
  • 1篇平衡相图
  • 1篇组织及力学性...
  • 1篇相图
  • 1篇接头
  • 1篇居里
  • 1篇居里温度
  • 1篇二元合金
  • 1篇Α-FE

机构

  • 3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赵丹
  • 2篇罗永春
  • 1篇康龙
  • 1篇张国庆
  • 1篇余冬梅
  • 1篇刘玉林
  • 1篇付海燕
  • 1篇张燕辉

传媒

  • 1篇金属世界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熵合金(CoCrFeMnNi)/铜真空扩散连接的界面行为及接头性能研究被引量:24
2017年
用固态扩散方法实现了CoCrFeMnNi高熵合金与铜在温度750~850℃下的良好连接,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EDS)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及拉伸试验研究扩散反应温度对其界面反应行为和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菲克扩散第二定律计算和分析Cu原子在高熵合金中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Cu在高熵合金一侧的扩散速率大于高熵合金组元在Cu侧的扩散,随温度增加,高熵合金组元向Cu侧扩散时其在扩散区内原子浓度分布降低的程度按Mn>Cr>Fe>Co>Ni的顺序依次减小。理论计算表明,Cu在高熵合金中的平均扩散系数明显小于铜在不锈钢中的平均扩散系数。经扩散反应后,Cu/高熵合金界面附近均可形成FCC型固溶体组织的反应层,无金属间化合物产生。所有扩散连接接头拉伸后其断裂均发生在远离界面的铜侧,随扩散焊温度升高,其抗拉强度和应变有所降低,其中750℃时铜的抗拉强度与应变分别达到最大值224MPa和33%。
刘玉林罗永春赵丹张国庆康龙
关键词:力学性能
α-Fe的磁性转变与β-Fe的身世之谜
2013年
你知道铁的磁性是怎样产生的吗?你知道铁的磁性又是如何发生转变的吗?钢铁和人类一样,也有家族,更有秘密。关于钢铁你是否了解过它的秘密呢?文章针对现在公认的铁-渗碳体二元合金平衡相图中没有β-Fe存在的现象进行了阐述,证实β-Fe与α-Fe有着相同的晶体结构,β-Fe与α-Fe之间的主要差别是磁性转变,并用居里温度成功地解释了α-Fe向β-Fe的磁性转变问题。
余冬梅欧尔彪付海燕张燕辉赵丹
关键词:Α-FE平衡相图二元合金居里温度渗碳体
CoCrFeMnNiCu_x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真空电弧炉制备了CoCrFeMnNiCu_x高熵合金,研究了不同Cu含量对该体系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为树枝晶,合金的枝晶富含Co、Cr、Fe,而枝晶间富含Ni、Mn。Cu易偏析于枝晶间,添加Cu并没有使合金晶体结构发生改变,仍为FCC结构。随着Cu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抗压强度及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但增减幅度很小。当x=0.8时,合金的抗压强度和硬度达到最大值。含Cu的6组元高熵合金的抗压强度及显微硬度明显高于不含Cu的5组元高熵合金。
赵丹罗永春
关键词:高熵合金力学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