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雪琴

作品数:26 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禽流感
  • 5篇流感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病毒
  • 4篇疫情
  • 4篇聚集性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菌病
  • 3篇病例
  • 2篇羊种
  • 2篇疫苗
  • 2篇染病
  • 2篇珠三角
  • 2篇吸虫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聚集性疫情
  • 2篇华支睾吸虫

机构

  • 24篇中山市疾病预...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中山市博爱医...
  • 1篇中山市中医院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 1篇创业软件股份...

作者

  • 24篇陈雪琴
  • 19篇王曼
  • 15篇罗乐
  • 9篇毛云霞
  • 8篇陈秀云
  • 7篇舒波
  • 6篇李雷
  • 5篇黄恩妙
  • 4篇汪涛
  • 4篇师舞阳
  • 3篇郑悦康
  • 3篇岑永庄
  • 2篇周郁潮
  • 2篇方悦怡
  • 2篇叶世南
  • 2篇王博远
  • 1篇夏生林
  • 1篇孙映梅
  • 1篇王翠玲
  • 1篇付四毛

传媒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4篇华南预防医学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校医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医学信息学杂...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6-2017年中山市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中山市2006-2017年中山市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病原学特征,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脑脊液或血液标本开展细菌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PCR检测。结果中山市累计报告12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6-9月发病占83.3%(10/12),年龄32~66岁(中位数55岁),男性占66.7%(8/12)。2015-2017年累计报告8例病例,急性起病,以中位数统计,发病到首诊0.0 d、发病到首次入院0.5 d、发病到确诊10.5 d、病程18.5 d,治愈率87.5%(7/8)。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62.5%)、昏迷(62.5%)、呕吐(50.0%);脑膜炎型50.0%(4/8);血清2型87.5%(7/8);血常规中WBC升高占87.5%(7/8),淋巴细胞比例中位值4.4%(1.6%~10.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位值93.2%(83.6%~94.9%);脑脊液异常100%(4/4)。暴露畜别均为猪,职业和生活接触均占50.0%(4/8),有屠宰、分割、洗切行为者占75.0%(6/8),暴露前有伤口占62.5%(5/8)。结论在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高发的夏秋季节,中山市应加强宣传教育,降低暴露人群尤其是中年男性,无防护措施下屠宰、洗切猪及其副产品等高风险行为,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早发现、早诊治的能力。
毛云霞王曼罗乐曹东晖陈雪琴李雷郑悦康
关键词: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细菌培养生化鉴定
中山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中山市手足口病(HFMD)重症病例发生的早期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市2009-2011年重症与轻症个案调查表进行数据录入与筛检,考虑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的均衡,轻症与重症采用1∶1配对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手足口病原学的检测采用PCR方法进行确认。结果单因素筛选分析显示:高热(OR=2.258,95%CI:1.260~4.049)、溃疡(OR=3.918,95%CI:1.892~8.113)、咳嗽(OR=5.516,95%CI:1.530~19.882)、呕吐(OR=5.185,95%CI:1.087~24.742)、颤抖(OR=8.972,95%CI:2.998~26.848)、呼吸过快(OR=9.702,95%CI:3.391~27.758)、心率过快(OR=4.029,95%CI:1.866~8.701)、外周血L%升高(OR=3.452,95%CI:1.577~7.559)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热、溃疡、呼吸过快、心率过快是儿童患手足口病重症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859(95%CI:1.325~6.170)、4.332(95%CI:1.752~10.712)、9.888(95%CI:2.801~34.900)、3.842(95%CI:1.535~9.619)。结论高热、溃疡、呼吸过快、心率过快是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危险因素,应及早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疫情监测和病原学监测,提高鉴别高危患儿的能力。
舒波夏生林彭青青陈雪琴罗乐黄恩妙付四毛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山市住院病人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调查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以调查住院病人为基础了解中山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状况和流行特征。方法 2016年,以中山市23个镇区医院作为监测医院,以监测医院住院病人中在中山市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者作为监测对象,采集其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根据中山市2016年常住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对调查得到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进行标化,对不同镇区及合并相关疾病者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共2 667人纳入监测,镜检阳性219人,感染率为8.21%。镜检阳性人群中,男性179例,占81.74%;年龄最小4岁,最大89岁,平均(62.20±13.80)岁。经年龄和性别标化后,中山市全人群感染率为3.62%,其中男性感染率为5.46%,女性为1.53%,男性是女性的3.57倍。男、女性均呈现出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的趋势(χ_(男性)~2=99.91、χ_(女性)~2=16.51,P均<0.01)。镇区标化感染率最高为10.40%,最低为0,呈北高南低的特征。胆结石病人标化感染率为9.22%,非胆结石病人为3.40%,前者是后者的2.71倍。结论 30岁以上、患有胆结石及居住于高感染率镇区者是中山市华支睾吸虫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王曼罗乐陈雪琴李雷方悦怡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住院病人流行病学调查
活禽交易市场短期休市措施对控制市场H7N9病毒污染效果的评价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评估活禽交易市场短期休市措施对降低市场H7N9禽流感病毒污染及人感染H7N9发病的成效。方法收集整理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中山市活禽交易市场短期休市信息、市场环境H7RT-PCR检测数据,及人感染H7N9发病数据。RRX=休市后第X周市场环境H7样本阳性率/休市前1周阳性率×100%。结果共实施3轮短期休市。第一轮:2014年2月10日至23日,期间周边地市未同步休市。恢复交易后,环境阳性率持续上升,RR1=0.40(95%CI:0.28-0.59),RR3=0.63(95%CI:0.32-1.24),RR4=0.83(95%CI:0.48-1.46),2015年5月份报告2例人感染H7N9病例。第二轮:2015年2月19日至28日,全省统一部署,周边地市同步休市。恢复交易后,环境阳性率持续维持在10%以下,RR1=0.15(95%CI:0.07-0.34),RR2=0.21(95%CI:0.10-0.41),RR3=0.03(95%CI:0.00-0.18),RR4=0.10(95%CI:0.04-0.27),该流行季未再报告病例。第三轮:2017年1月8日至21日,期间周边地市未同步休市。恢复交易后,环境阳性率持续上升,RR1=0.25(95%CI:0.09-0.68),RR3=0.37(95%CI:0.14-1.00),RR4=1.07(95%CI:0.54-2.11),2017年2月报告2例人感染H7N9病例。结论单个城市的短期休市,即使时间长达2周,一旦恢复交易,市场环境阳性率迅速上升,人感染发病的风险再次增加;区域性多个城市同步休市,市场环境阳性率能持续维持在低水平,极大地减少人感染发病的风险。
王曼毛云霞罗乐陈雪琴李雷
关键词:活禽市场
中山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中山市手足口病(HFMD)聚集性病例特征,为HFMD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1年中山市报告的HFMD聚集性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1年中山市共报告71起HFMD聚集性事件,其中2起达到突发疫情标准。4-5月为HMFD聚集性事件高峰期,事件数占67.6%(48/71)。托儿所和幼儿园是主要发病场所,占91.3%(65/71)。托儿所罹患率中位数为3.8%,幼儿园罹患率中位数为1.5%(Z=2.61,P<0.01)。疾控部门介入越早,事件平均发病人数越少。结论 4-5月为HFMD聚集性病例高峰期,应加强托儿所和幼儿园HFMD监测,及时发现聚集性病例,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舒波王曼陈雪琴孙映梅
关键词:手足口病聚集性
中山市G社区登革热疫情中BGS-trap蚊虫监测与地理信息处理软件的联合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索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BGS-trap监测数据的时空分析方法在登革热疫情蚊媒控制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中山市出现登革热暴发疫情的社区应用BGS-trap进行伊蚊成蚊密度监测,7月27日起至8月5日基于监测数据利用Satscan连续进行每日时空扫描分析,评估是否存在蚊媒的时空聚集;地图绘制和结果可视化展示由ArcGIS实现。结果 2015年中山市G社区发现登革热本地病例3例,疫情持续11d,Satscan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5天发现5个应重点处理的区域。结论在登革热疫情中,BGS-trap、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时空扫描分析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够及时的确定热点地区,从而为该地区的灭蚊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罗乐陈雪琴朱亚阳王博远苏明照
关键词:登革热
2006-2018年中山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2006-2018年中山市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山市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6-2018年中山市累计报告126例布病病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32/10万,发病率年均增长速度为17.60%,75.40%的病例集中于3~8月发病;87.50%的镇区均有病例报告,有牛羊屠宰场和或交易批发市场的镇区布病发病率明显增高,最高达0.89/10万;男女比为1.63:1,平均年龄为(47.59±13.03)岁;职业接触人群占36.51%,非职业接触人群占63.49%;99.21%的病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1.56d(0~338 d),84.92%的病例为本市医疗机构诊断与报告。流行菌株羊种3型占84.88%,羊种1型占10.47%,猪种3型占4.65%。结论中山市的布病呈散发性,偶有家庭聚集,发病呈整体上升趋势有大型牛羊屠宰和或交易场所的镇区是高危地区,羊种3型为主要的致病菌。应进一步加强联防联控机制,尤其是对重点地区、高危人群做好宣教、监测、检疫、监管工作,降低该病的发病水平。
毛云霞罗乐王曼陈秀云陈雪琴郑悦康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羊种布鲁氏菌
基于地级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疾病主动监测系统设计被引量:3
2018年
阐述基于地级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疾病主动监测系统设计思路、整体架构和主要功能,包括症候群监测、法定传染病监测、慢病监测、统计分析和报告管理等,对系统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系统有助于降低漏报率,提高疾病监测的质量和效率。
李炳烈王博远钱峰陈雪琴罗乐涂济岑晓梅黎卓章
关键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禽用双价禽流感病毒重组疫苗使用后广东省高致病性H7N9病例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调查分析禽用双价禽流感病毒重组疫苗使用后2017-2019年流行季广东省高致病性H7N9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索可能的感染来源,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H7N9确诊病例基本情况、密切接触者和感染来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9年流行季广东省报告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例,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活禽暴露史,病家自养活禽和禽舍环境标本均检出H7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未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病例。报告的唯一确诊病例通过自养活禽暴露的可能性大。结论禽用双价禽流感病毒重组疫苗使用后2017-2019年流行季广东省高致病性H7N9病例较往年同期大幅下降。饲养者个人防护不足是导致该病例发病的主要原因。继续做好禽只的免疫接种,持续推进活禽的规范化养殖,是减少禽间疫情和人类感染的重要措施。
陈雪琴罗乐毛云霞王翠玲冯志锋吴衍恒师舞阳林金思
关键词:人禽流感禽流感疫苗
中山市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再次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 分析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的再次感染情况,为疫情防控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中山市的既往感染者在2022年12月—2023年1月10日期间再次感染情况开展问卷调查,计算新冠病毒再次感染率,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性别、首次感染距今时间、新冠疫苗接种情况、末次新冠疫苗接种距今时间等因素的再次感染率;描述再次感染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68例既往感染者纳入调查,调查对象2022年12月—2023年1月期间再次感染率为31.0%。再次感染率在各年龄组、按距今感染时间分层后的性别组,以及末次新冠疫苗接种距今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感染超过2年者再次感染率最高,为71.6%,首次感染1年以内者再次感染率为4.0%,其中距首次感染7~12个月者再次感染率为26.7%,暂未观察到距首次感染6个月以内再次感染者。新冠疫苗未接组、接种1剂次、接种2剂和接种3剂组的再次感染率分别为52.2%、40.0%、30.0%和25.3%。随着疫苗接种剂次的增加,再次感染率逐渐降低(趋势χ^(2)=6.392,P=0.011)。52例再次感染者症状以发热,咽痛、干咳、咳痰为主,88.5%的再次感染者病程在7天以内,90.4%的再次感染者采取居家治疗,仅9.6%曾到医疗机构门急诊就诊,无住院、重症和死亡个案。结论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痊愈后会发生再次感染,大部分再次感染患者症状较轻,首次感染6个月后,发生再次感染的风险逐渐增加,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可以减少再次感染的发生。
陈雪琴侯玉珍蔡春生周郁潮王曼李映来黄恩妙陈秀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