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疫情
  • 5篇艾滋病
  • 5篇病毒
  • 4篇疫情分析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分子
  • 3篇艾滋病病毒
  • 3篇暴发疫情
  • 3篇北区
  • 3篇传播网络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知晓
  • 2篇老年男性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型
  • 2篇儿童

机构

  • 18篇重庆市渝北区...
  • 3篇重庆市疾病预...
  • 1篇重庆市沙坪坝...
  • 1篇重庆市北碚区...
  • 1篇重庆市九龙坡...

作者

  • 18篇刘惠
  • 4篇杨森评
  • 4篇郝永东
  • 3篇韩小娅
  • 2篇任强
  • 2篇张秀华
  • 1篇海英
  • 1篇吴国辉
  • 1篇郭晓嘉
  • 1篇陈小凤
  • 1篇何九宏
  • 1篇宿昆
  • 1篇严谨

传媒

  • 6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渝北区2010-2016年幼托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聚集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渝北区幼托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监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6年渝北区幼托儿童手足口病共发病11151例,占手...
刘惠苏小元杨森评
关键词: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2016年重庆市渝北区手足口病聚集疫情分析
2018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2016年手足口病聚集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重庆市渝北区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各镇街报表数据,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6年重庆市渝北区手足口病聚集疫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重庆市渝北区手足口病全人群发病率为563.40/10万。聚集疫情共报告123起,发病343例,占同期发病总数的4.15%。其中9~12月报告85起,占疫情总数的69.11%。聚集疫情主要发生在城区街道,占比95.93%(118/123)。男女发病比为1.21∶1。人群分布集中在2~4岁组,共325例,占病例总数的94.75%。结论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聚集疫情的重点防控场所,4~7月和9~12月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
杨森评苏小元张秀华刘惠郝永东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布
重庆市渝北区新报告50岁及以上人群HIV-1基因型及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重庆市渝北区新报告50岁及以上人群HIV-1基因型及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该地区有效干预HIV传播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2—2023年新报告的50岁及以上HIV/AIDS血液样本用于基因分析,通过计算Pol区基因距离构建分子网络,对研究对象进入网络的相关因素及成簇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获得351条Pol区基因序列,共检测出9种HIV-1基因型,CRF07_BC是最主要的传播亚型,占57.0%(200/351),其次为CRF08_BC占19.4%(68/351),共有201条序列进入网络,入网率为57.3%,形成44个簇,簇内的节点数介于2~25个之间。60岁及以上(60~69岁:aOR=2.25,95%CI:1.34~3.80;70~79岁:aOR=2.93,95%CI:1.52~5.65)、渝北本地户籍(aOR=3.10,95%CI:1.74~5.52)、基因型为CRF07_BC(aOR=2.57,95%CI:1.47~4.50)更容易入网。高风险传播者在男性中的比例高于女性。结论渝北区新报告50岁及以上HIV/AIDS的HIV-1基因型以CRF07_BC、CRF08_BC为主,传播风险较高的重点传播簇基因型为CRF07_BC,应针对老年人高风险者加强干预,动态监测分子网络,指导精准干预。
刘惠李荻菲黄歆叶茂孙松松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基因型
2012年重庆市某区中小学生乙肝疫苗补种后免疫水平调查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区2009-2011年中小学生完成乙肝疫苗补种活动后6—24个月内的乙肝免疫水平现况,为进一步制定免疫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采用容量比概率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某区参加2009-2011年乙肝疫苗补种的6—14岁中小学生进行问卷及静脉血采样,用ELISA法对乙肝五项免疫标志物进行检测,以单纯(抗-HBs)阳性作为具有免疫力为标准。分析不同接种针剂次人群补种后乙肝抗-HBs阳性率。结果共最终获得样本2956份,该人群补种后只接种一针剂次人群的乙肝抗-HBs阳性率为58.69%,只接种二针剂次人群的乙肝抗-HBs阳性率为64.58%,三针剂次全程接种人群为79.73%,未参种人群为49-31%三针次阳性率明显高于二针次、一针次阳性率(分别χ^2=17.05,P=0.0006;χ^2=25.15,P=0.00001),一针次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参种人群阳性率(χ^2=5.71,P=0.018)。标化后,参种人群乙肝抗-HBs总体阳性率为74.74%,未参种人群为49.31%,种后整个中小学生总体阳性率58.02%,参种后该人群总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参种人群(χ^2=36.19,P=0.0009)。结论重庆市某区2009-2011年在中小学开展乙肝疫苗补种活动后显著提高了本地区中小学生的乙肝整体免疫水平,但与其他普种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距离75%以上的免疫控制屏障水平还有15%的巨大提升空间。
韩小娅刘惠海英陈小凤何九宏任强
关键词:抗-HBS阳性率
2011年和2020年重庆市不同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比较重庆市不同人群2011年和2020年的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评价性病防治宣传工作的效果。方法分别于2011年和2020年对重庆市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在校学生、流动人口、暗娼人群、MSM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比较两次调查梅毒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结果2011年和2020年分别调查了2206人、2402人,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在校学生、流动人口、暗娼人群、MSM知识知晓率2011年为74.4%、53.0%、59.8%、56.0%、71.1%、69.7%;2020年为92.8%、82.5%、91.3%、90.5%、95.3%、94.8%。梅毒知识知晓率和各题回答正确率均有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20年梅毒防治知识获取渠道更多的来源于网络、宣传活动、电视、宣传材料。结论2020年相比于2011年重庆市各人群梅毒知识知晓率均有提高,达到了《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中有关宣传教育的指标要求。
郭晓嘉柏兴建刘惠廖杰吴伶俐闫黎马文
关键词:梅毒知识知晓率
重庆市渝北区2011—2015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综合分析2011—2015年重庆市渝北区碘盐、尿碘、甲状腺肿大等监测数据,为本区消除碘缺乏病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居民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随机抽检居民食用盐,采用直接滴定法定量测定含碘量。儿童甲状腺肿大采用B超法,尿碘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方法测定。结果 2011—2015年全区共监测居民户盐样1 560份,非碘盐率为0.83%,碘盐合格率为92.04%,碘盐覆盖率为99.17%,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2.05%,碘盐中位数为28.97mg/kg。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280.25μg/L,甲状腺肿大率为4.95%,孕妇的尿碘中位数为266.75μg/L。结论渝北区各项碘缺乏病监测指标均位于国家控制指标以内,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
刘惠韩小娅
关键词:碘缺乏病
重庆市渝北区新报告HIV-1基因型及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重庆市渝北区新报告病例的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基因型及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该地区有效干预HIV传播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2020—2021年新报告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流行病学信息,并采集血液样本用于基因分析,通过计算pol区基因距离构建分子网络。使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结果获得370条pol区基因序列,共检测出8种HIV-1基因型,CRF07_BC是最主要的传播亚型,占61.6%(228/370),其次为CRF08_BC和CRF01_AE,各占14.1%(52/370),其他基因型包括CRF85_BC、CRF55_01B、C亚型、B亚型和独特重组型。共有183条序列进入网络,入网率为49.5%,形成42个簇,簇内的节点数介于2~19个之间。入网者中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µL和基因型为CRF01_AE的高传播网络分值比例更高,共有4个传播簇被判定为重点传播簇。结论渝北区新报告HIV/AIDS的HIV-1基因型呈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且存在传播风险较高的CRF07_BC和CRF01_AE重点传播簇,应根据成簇情况对传播簇中的个体实施精准干预。
刘惠李荻菲黄歆叶茂熊金苹郝永东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基因型
重庆市渝北区50岁以上男性嫖客艾滋病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5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嫖客艾滋病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渝北区2018年收集的调查数据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00名5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嫖客,平均年龄61.98岁,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70.50%;93.00%为在婚或同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3.00%,居住方式65.00%是与老伴一起居住,艾滋病总知晓率为11.00%。与商业性伴发生异性性行为的场所主要为小旅馆、小茶楼、出租屋,花费较少,10~50元的占82.83%,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占6.57%,有时使用占28.79%,从未使用过安全套的占64.65%。未使用安全套中有"未使用过"比例占37.50%,"认为没有必要"的占27.35%,"没有买到"占25.00%。200名调查对象HIV抗体阳性率1.00%,2.50%表示既往做过艾滋病检测。老年嫖客艾滋病感染率与艾滋病知晓率、婚姻状况及是否与老伴一起居住有关。结论重庆市渝北区老年男性嫖客人群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商业性性行为是HIV感染的主要途径,安全套使用率低是感染的主要原因。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提高老年人群安全套的可及性和使用率。
陈浩刘惠叶茂黄歆熊金萍
关键词:艾滋病影响因素
重庆市渝北区372例既往丙型肝炎病例知晓和抗病毒治疗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既往报告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当前感染状态、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消除丙肝危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4—2021年既往报告现住址为重庆市渝北区的丙肝病例,于2023年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集血液检测病毒载量及基因分型,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丙肝知识知晓情况和抗病毒治疗的相关因素,检验水准α=0.05。结果共调查丙肝既往病例372例,该人群丙肝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52.11%(2326/4464),抗病毒治疗率为52.96%(197/372)。核酸阳性病例占30.91%(115/372)。共发现5种基因型,以3型为主,占47.83%,其中3b型占28.70%(33/115),3a型占19.13%(22/11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越高、调查前知道感染情况和有治疗过的患者知晓率更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有职业、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抗病毒治疗概率较高。结论2004—2021年渝北区既往报告丙肝患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接受抗病毒治疗率较低,需加强对针对性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意识。
刘惠马雪梅叶茂金懿
关键词:丙型肝炎知晓情况基因分型抗病毒治疗
重庆市渝北区50岁以上男性嫖客艾滋病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5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嫖客艾滋病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渝北区2018年收集的调查数据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00名5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
陈浩刘惠叶茂黄歆熊金萍
关键词:艾滋病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