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隽卿 作品数:23 被引量:124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上海市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上海市某学校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急性胃肠炎暴发调查 目的调查和分析上海市某学校一起胃肠炎暴发的病原和传播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病例定义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疫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采集病例、食堂从业人员和食堂环节有关标本,进行可疑病原体P... 向伦辉 茅俭英 袁国平 高雅 沈隽卿 王洁 杨兴堂关键词:诺如病毒 胃肠炎 文献传递 2010-2014年上海市宝山区沙门菌监测分析及能力评估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评估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基于实验室监测腹泻病例和食源性沙门菌的能力。方法 2010-2014年,遴选辖区内2家临床医院和固定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和自然水体等进行连续性主动监测和环境背景监测。分析沙门菌的年度流行曲线和菌型特征,回顾性评估监测系统中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的能力。结果 2010-2014年,监测病例和食源环境沙门菌阳性率为6.9%(269/3898)和5.3%(99/1885)。标本量最多的21~60岁组阳性率(6.2%,168/2714)显著低于标本量最少的〈12岁组(40.6%,39/96),确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3∶1。食源带菌以猪肉最高(26.2%,44/168),其次为禽肉:鸡肉(7.8%,9/116)和鸭肉(14.3%,4/28)。人源的优势型依次为鼠伤寒、肠炎、婴儿、汤卜逊和山夫登堡沙门菌,食源菌型较人源更具多样性。人源菌株耐药特征稳定,对环丙沙星和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低,食源株的耐药率略高于人源,但有下降趋势。监测数据中2010年和2011年较其后的几年更能体现真实的沙门菌年度流行特征。结论上海市宝山区的沙门菌病例以青壮年居多,食源暴露以肉制品最高,流行曲线真实但存在偏倚,应加强监测过程的分段评估和质量控制。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开展食源性主动监测需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建议借助国家网络实验室平台集成暴发应对和分子分型的能力建设。 沈隽卿 张月娟 袁国平 金凯 茅俭英 彭真真 朱倩如 杨兴堂 许学斌关键词:沙门菌 在1例患者血液中检出典型伤寒沙门菌的报告 2011年 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之一,此类病人伴有弛张性高热,其传染性较强,在所有肠道病原感染中,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感染是最严重的。近年来,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感染在发达城市越来越少, 沈隽卿 曹钟艺关键词:伤寒沙门菌 传染病 幼儿非伤寒沙门菌混合感染一例的病原学调查 2024年 沙门菌是人类重要的感染性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近年研究表明,沙门菌多个血清型已在全球五大洲养殖食用动物(畜禽类)与水产品中存在物种与优势菌型的差异化共存现象[1]。人一旦经粪口途径感染沙门菌后,因免疫水平不同产生不同的症状,低年龄幼儿易出现腹泻、腹痛、发烧等典型感染性腹泻症状,成人多可自限,罹患基础性疾病者易经肠系膜静脉系统入血形成菌血症、脓毒血症导致重症甚至死亡[2]。2020年10月,上海市杨浦区某三甲医院报告1例"乙型副伤寒"患儿,按乙类肠道传染病传报至国家大疫情网,属地公共卫生机构遂上门调查并采样复检,最终该患儿确诊为2种沙门菌血清型的混合感染。本案虽排除乙型副伤寒,但亦属罕见,现将病例及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沈隽卿 刘玥 张旭 牛娜 张月娟 许学斌关键词:病原学 沙门菌 全基因组 上海市宝山区居民散发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索居民散发诺如病毒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在上海市宝山区各级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就诊、实验室确诊为诺如病毒感染的80例患者为病例组,选择2周内无腹泻、呕吐症状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80例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实验室分型GⅡ型66例,占82.50%,GⅠ型14例,占17.50%。单因素分析显示从事低体力劳动的人群感染诺如病毒的风险是从事高强体力劳动的人群的2.446倍(OR=2.446,95%CI:1.228~4.872);发病前3 d接触呕吐、腹泻患者(OR=8.267,95%CI:2.359~28.975)、发病前3 d有外出就餐史(OR=2.822,95%CI:1.467~5.429)和发病前3 d食用海鲜(OR=3.000,95%CI:1.841~4.888)是诺如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前3 d接触呕吐、腹泻患者(OR=6.959,95%CI:1.896~25.537)和发病前3 d食用海鲜(OR=2.283,95%CI:1.336~3.899)为诺如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饭前洗手(OR=0.609,95%CI:0.408~0.909)为保护性因素。结论上海市宝山区诺如病毒感染以GⅡ型为主。接触患者和食用海鲜是诺如病毒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应加强健康宣传,做好海水产品卫生监测工作。 茅俭英 杨兴堂 金凯 沈隽卿 姜文婕 高雅 向伦辉关键词:诺如病毒 感染性腹泻 病例对照 Real-time PCR技术与传统培养法检测肠道沙门菌和志贺菌的比较 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Real-time PCR技术与传统培养法检测肠道致病菌的比较。方法:根据沙门菌、志贺菌的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样本中的沙门菌、志贺菌,与传统培养法检测作对比。结果:Real-time PCR技术显示出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捷等优点。结论:Real-time PCR技术相比传统培养法更适用于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和筛选。 褚国方 张月娟 李明珠 沈隽卿 倪争鸣 曹钟艺关键词:REAL-TIME PCR技术 沙门菌 志贺菌 预警全球播散的蒙得维的亚沙门菌 被引量:1 2014年 蒙得维的亚(Salmonella Montevideo 6,7:g,m,s:-)是重要的禽畜源沙门菌血清型之一,能引发高危人群的食源性暴发和院内感染,对全球健康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我们追溯近10多年间蒙得维的亚暴发案例的调查处置、生态学分布和监测的数据,对蒙得维的亚在全球范围的暴发传播能力提出预警。本研究就蒙得维的亚的沙门菌的来源、全球广泛报道的典型暴发案例的调查处置、实验室追溯和行为生态学传染病发病模式等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沈隽卿 张静 周晓瑛 侯琦 许学斌关键词:人畜共患 上海市宝山区2015—2018年腹泻病人沙门菌血清分型和分子分型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揭示上海市宝山区腹泻病人分离沙门菌的血清型和分子分型分布特征。方法对2015-2018年分离的118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通过构建聚类树揭示不同血清型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结果 118株沙门菌分为25种血清型,前三位为肠炎沙门菌(45株,38.1%)、鼠伤寒沙门菌(26株,22.0%)、伦敦沙门菌(11株,9.3%)。其余22种血清型分别只包含1~3株菌。118株沙门菌通过PFGE分为71个PFGE带型,每个带型分别包含1~19株菌。45株肠炎沙门菌分为8个PFGE带型,相似度为75.0%~100.0%,在聚类树上形成一个簇;26株鼠伤寒沙门菌分为21个PFGE带型,相似度为48.0%~100.0%,在聚类树上形成两个簇;11株伦敦沙门菌分为8个PFGE带型,相似度为80.0%~100.0%,在聚类树上形成一个簇。结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是上海市宝山区腹泻病人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但近年伦敦沙门菌有增多的趋势。肠炎沙门菌在本地区传播流行过程中的遗传变异相对比较保守,鼠伤寒沙门菌基因型多态性大,而且存在两个克隆。 沈隽卿 张旭 牛娜 陈洪友 许学斌 张月娟关键词:沙门菌 血清型 分子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2018年上海市宝山区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流行特征与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2018年宝山区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年上海市宝山区报告的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及相关人员肛拭子和环境标本进行腹泻相关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共报告34起聚集性疫情,报告病例数364人,平均罹患率为1.53%。疫情持续时间2~8 d,中位数4 d。疫情具有明显季节性,10、11月共发生24起,占70.59%。疫情发生场所分布:幼托机构17起、小学14起、九年一贯制学校2起和中学1起。各场所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7,P=0.003),其中幼托机构罹患率最高,达1.91%,中学最低(0.72%)。28起疫情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其中18起疫情由诺如病毒GII型引起,4起由札如病毒引起,6起实验室检测阴性。诺如病毒和札如病毒聚集性疫情在罹患率、病例数、疫情持续时间和场所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病例和呕吐物暴露。结论上海市宝山区学校/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报告较多,而诺如病毒和札如病毒是主要病原。 茅俭英 金凯 姜文婕 沈隽卿 沈燕华 张月娟 向伦辉关键词:聚集性 呕吐 腹泻 病原学 源于东南亚的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在全球的传播扩散 被引量:14 2016年 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源于印度,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病,依靠特殊共生能力成为南亚和东南亚区域腹泻患者、水禽、海鲜中首位非伤寒沙门菌,以人流(旅游)、物流(食品贸易)和洋流(海鲜)持续扩散至其他国家,目前已定殖于国内养殖海水贝壳类和禽类中,流行于华南地区:首次在国内规模化养殖鸡场发现韦太夫雷登多重耐药的优势克隆(MDRACSSu T),而人源的耐药株罕见;首次在国内发现部分血液感染病例的暴发。韦太夫雷登已融入中国的养殖贝壳和禽类产品的产业链和食物链中,具有全球生态扩展能力。中国近来的暴发有增多趋势,发达国家在预防和处置食源性病原的污染、输入和暴发调查的制度和经验值得借鉴。 周玫 罗铭 陈峰 沈隽卿 李迎慧 张建民 周晓瑛 谷珍 金汇明 许学斌关键词:疾病生态学 多重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