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莉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四川省攀西地区大学生肝健康促进项目近期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15年
- 我国属于HBV感染高流行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1],其中大学生群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总检出率为6.38%[2]。有研究发现,大学生中肝炎相关知识(尤其是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存在较多误区[3-5]。乙肝感染也对大学生患者的心理健康、人格倾向产生很大影响,干扰了大学生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对择业、就业的信心[6]。
- 魏小庆蓝羲周晓莉刘亿杜强坤代婉容
- 四川省攀西地区某高校大学生肝健康促进项目基线调查
- 2014年
- 目的了解攀西地区某高校大学生肝健康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开展肝健康促进活动及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统一调查方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抽取二年级和三年级全日制在校大学生27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只有39.43%的学生能回答非乙肝主要传播途径,57.71%的学生认为蚊虫叮咬可能传播乙肝,78.49%的学生认为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可能传播丙肝;当得知身边同学是乙肝携带者后,27.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会回避,50.54%的人虽然表面交往,心里仍排斥;22.94%的人会介意与乙肝携带者共同进餐;只有65.95%的受访者已经接种过乙肝疫苗,88.17%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接种或补种乙肝疫苗;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在以上各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学生总体上好于非医学生。结论攀西地区大学生总体对肝炎知识知晓率较低,对乙肝感染者存在较高排斥心理和行为,医学生较非医学生在上述几方面表现略好;乙肝疫苗接种率和接种意愿均不够高;在开展肝健康促进活动时,除进一步强调乙肝危害性外,还应在宣传内容的安排上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各有侧重。
- 魏小庆周晓莉
- 关键词:肝炎大学生
- 2005-2014年攀枝花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甲肝预防控制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攀枝花市2005-2014年甲肝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攀枝花市2005-2014年甲肝平均发病率11.3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煤矿企业居多的地区和农村地区。2008年甲肝疫苗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EPI)后,甲肝发病率由2005年的21.39/10万降至2014年3.08/10万,0~14岁病例数构成比由24.62%降低至13.32%,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发病构成比减少9.40%,季节高峰明显削平。结论甲肝疫苗纳入EPI后,攀枝花市甲肝流行强度明显下降,季节性高发不明显,15岁以上人群、煤矿企业地区和农村地区是防控重点。应推进社区健康教育,强化饮食卫生监督,建议开展15岁左右人群甲肝抗体水平测定和甲肝疫苗的补种,以及成人甲肝疫苗接种,将新农村建设和甲肝综合性防控工作相结合。
- 蓝羲魏小庆黄小梅周晓莉
-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 “乙肝疫苗事件”对攀西地区预防接种工作影响的调查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事件"导致的攀西地区居民、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态度变化及疫苗接种率变化,提出应对措施。方法电话访谈302名0~23月龄儿童家长;调查市、县两级各3家医院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问卷调查产科接种人员;问卷调查25个乡镇卫生院接种人员。结果知道"乙肝疫苗事件"的家长中,46.77%肯定或怀疑事件中儿童的死亡与乙肝疫苗有关;知道"乙肝疫苗事件"前,62.90%的家长认为乙肝疫苗安全,知道此事件后,比例降为31.72%;16名医院产科接种人员,9人认为乙肝疫苗安全;25名乡镇卫生院接种人员对乙肝疫苗安全性态度在事件前后无明显变化,但其中3个乡镇暂停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6所医院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在"乙肝疫苗事件"期间较上年同期呈下降趋势。结论 "乙肝疫苗事件"对儿童疫苗接种造成了不利影响,应加强疫苗安全性的宣传和疫苗不良反应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的建设。
- 蓝羲魏小庆黄小梅黄星辉周晓莉
- 关键词: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