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程
-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海市某区2013—2015年大气污染物与医院门诊量的时间序列研究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评估空气污染对上海市某区医院门诊量的影响,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保护公众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上海市气象和环保数据以及某区中心医院门诊总量、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在总门诊中,污染物每升高10μg/m^3,PM_(2.5)使门诊量增加0.26%、PM_(10)为0.19%、二氧化硫(SO_2)为2.70%、二氧化氮(NO_2)为3.00%;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污染物每升高10μg/m^3,PM_(2.5)使门诊量增加0.73%、PM10为0.55%、SO_2为4.00%、NO_2为2.30%:在循环系统疾病中,污染物每升高10μg/m3,PM_(2.5)使门诊量增加0.17%、PM10为0.23%、SO_2为2.80%、NO_2为2.50%。[结论]大气污染物(PM_(2.5)、PM10、NO_2、SO_2)浓度的升高会增加该区医院门诊的就诊量。
- 杨程杨兴堂沈先标
- 关键词:大气污染时间序列医院门诊相对危险度
- 上海市宝山区高温中暑病例发生情况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联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宝山区近年高温中暑病例的发生情况,探究其与气象因素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3—2022年每年6月15日—9月30日逐日的高温中暑病例信息和对应时间的相关气象信息,使用等级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中暑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强度,并计算用于中暑预警的气温参考值。结果2013—2022年宝山区中暑病例共计173例,男女比例6.2∶1,中暑病例的平均年龄为(45.08±17.85)岁,有114例(占65.9%)中暑病例发生在7月。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湿度每升高1%,出现中暑的风险降低至原来的0.901倍;相较于不发生降雨,发生降雨时出现中暑的风险降低至0.340倍;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每升高1℃,出现中暑的风险分别升高至原来的2.005倍、1.736倍和1.906倍;热浪和高温日时发生中暑的风险相较于非热浪和非高温日分别升高至11.896倍和15.819倍;移动3 d平均气温(即当日和前两日气温均值)中,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每升高1℃,出现中暑的风险分别升高至原来的1.926倍、1.699倍和1.957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暑超高风险气温预警值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3种气温分别为35.55℃、40.58℃、31.07℃,中暑高风险气温预警值的3种气温气象条件分别为28.87℃、33.31℃、25.21℃。结论宝山区每年7月是高温中暑的高发时期,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升高均会增加高温中暑发生的可能性,持续3 d的相对较高的日最低气温更易发生中暑。
- 杨程严丽丽袁震季鹏沈先标
- 关键词:中暑高温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