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云飞
- 作品数:14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PM2.5颗粒物采集样品保存箱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PM2.5颗粒物采集样品保存箱,包括保存箱体、前端壳体、温度显示屏幕、盖板、弧形板、支撑架和底箱,保存箱体的内部设有内置物板,两个滑腔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缓冲杆,缓冲杆的一端与置物孔内部的弧形板固定连接,缓...
- 韦丽熊丽林陈春静孙凤霞贾云飞唐彦钊
- 文献传递
- 2022年南京市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特征,评估其健康风险。方法于2022年每月10—16日分别在江北新区和江宁区2个监测点开展PM_(2.5)和PAHs采样,分别采用称重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M_(2.5)和PAHs含量,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PAHs的致癌风险。结果不同季节PM_(2.5)、PAHs和B[a]P的浓度存在差异(P<0.01),其中PM_(2.5)、PAHs浓度均是冬、春季高于夏、秋季,B[a]P浓度春季高于夏、秋季。两个监测点PAHs、B[a]P年均浓度、春季、夏季浓度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江北新区均高于江宁区。两个监测点含量最高的多环芳烃是5环、其次是4环和6环。两个监测点3环、4环、5环、6环PAHs年均浓度均不同(P均<0.05),江北新区高于江宁区。PAHs年浓度中位数值对两个监测点人群的终生超额致癌风险均大于1.0×10^(-6)。PAHs年浓度95分位数对人群的年龄段超额致癌风险除江宁区0~2岁年龄段人群外,对其他年龄段人群的超额致癌风险均大于1×10^(-6)。结论南京市两个监测点大气PM_(2.5)中PAHs分布存在季节和地区差异,具有潜在的超额致癌风险。
- 韦丽孙凤霞张艺许珊珊唐彦钊贾云飞熊丽林
- 关键词:污染特征健康风险评估
- 一种低温保存运输箱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温保存运输箱,涉及保存技术领域,该低温保存运输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右表面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前后两侧滑动连接有长板,长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长槽,长槽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两个通孔第二圆孔,长槽的底壁滑...
- 熊丽林葛明先兆娟唐彦钊贾云飞张馨玮
- 2015-2017年南京市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通过监测调查,了解近3年南京市农村环境卫生健康的危险因素,为政府部门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现状,进一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市浦口区和高淳区2个监测点,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的方式收集农村集中供水、卫生厕所改造、垃圾污水处理、病媒生物防制情况。结果 40个监测点均为集中式供水,2015-2017年卫生厕所户比例分别为86.76%,96.66%和9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垃圾多采用统一收集方式,三年来生活垃圾再利用的比例分别为2.50%、2.50%和20.00%,生活污水管道排放分别为65.00%、77.50%和75.00%,排放点为处理厂的比例分别为50.00%、70.00%和77.50%。3年进行病媒生物防制的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低于1/3。结论南京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和卫生厕所覆盖率较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生活污水管道排放及病媒生物防制普及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措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 葛明韦丽张静刘春明贾云飞熊丽林
-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险因素
- 南京市大气PM10短期暴露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被引量:6
- 2020年
- [背景]PM10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已经被广泛报道,大多数研究仅仅关注PM10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某一大类疾病的死亡风险,而PM10与特定心血管疾病死亡效应的研究也值得关注。[目的]探讨南京市大气PM10短期暴露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市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每日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大气污染物粗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细颗粒物(PM2.5)的平均每日质量浓度以及每日气象因素(包括气温、相对湿度),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季节(冷季:10—3月;暖季:4—9月)研究大气PM10浓度对每日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效应,并分析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水平人群的影响。[结果]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CO、O3、PM2.5质量浓度分别为(91.6±52.2)μg·m^-3、(17.7±9.9)μg·m^-3、(45.5±18.6)μg·m^-3、(0.9±0.3)mg·m^-3、(100.8±49.1)μg·m^-3、(52.5±34.7)μg·m^-3,其中PM10、NO2和PM2.5平均质量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不同心血管疾病死亡效应:PM10质量浓度每增加10μg·m^-3,全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其他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风险分别升高0.88%(95%CI:0.58%~1.18%)、1.74%(95%CI:0.96%~2.52%)、0.97%(95%CI:0.46%~1.49%)、0.79%(95%CI:0.33%~1.25%)。全年和冷季水平,PM10质量浓度每增加10μg·m^-3,女性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的风险均高于男性;>65岁人群心血管疾病总死亡风险分别升高0.99%(95%CI:0.67%~1.31%)、0.94%(95%CI:0.58%~1.31%);高中以下学历人群心血管疾病总死亡风险分别升高0.96%(95%CI:0.62%~1.29%)、0.86%(95%CI:0.47%~1.24%)。暖季水平PM10质量浓度对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气PM10短期暴露会增加人群心血管疾病总死亡、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和其他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风险。
- 贾云飞陈春静王恒学唐彦钊孙凤霞韦丽
- 关键词:PM10心血管疾病广义相加模型
- 南京市大气臭氧与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南京市大气臭氧浓度(O3-8h)对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市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人群每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及大气PM10、PM2.5、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臭氧(O3-8h)的平均质量浓度、每日气象因素(包括气温、气压、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大气O3-8h浓度对人群每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关系及滞后效应,并分性别和年龄别探讨大气O3-8h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在单污染物模型中,大气O3-8h质量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滞后2 d的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52%(95%CI:0.31%~0.73%)。在多污染物模型中,当纳入其他污染物(PM2.5、PM10、NO2、CO、SO2)时,O3-8h对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或增加(P<0.05)。大气O3-8h浓度每升高10μg/m3时,大于65岁人群的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61%(95%CI:0.39%~0.84%);男、女性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41%(95%CI:0.11%~0.70%)和0.64%(95%CI:0.34%~0.9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女性的影响较男性高。结论大气O3-8h污染可能增加南京市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尤其对女性和老年人群的影响更为明显。
- 贾云飞陈春静唐彦钊孙凤霞韦丽
- 关键词:大气污染O3循环系统疾病
- 2023年南京地铁X号线卫生状况调查研究
- 2024年
- [背景]地铁中人群密集、建筑结构相对封闭、通风换气不足,存在多种健康危害因素,其卫生状况和人群健康风险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目的]调查研究南京地铁X号线卫生现状,为有害因素防制和相关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3月在南京地铁X号线站厅、站台、车厢开展环境卫生状况监测。分层抽样选取6个站点,每个站点于早高峰时段(9:00—11:00)监测一次,每节车厢于21:00—22:00监测一次。监测指标包括公共环境物理因素: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照度、噪声(A计权);空气质量卫生状况:二氧化碳(CO_(2))、一氧化碳(CO)、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氨(NH_(3))、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臭氧(O_(3))、细菌总数、真菌总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送风空气:PM_(10)、PM_(2.5)、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物体表面微生物: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监测结果依据GB 37488—2019《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和WS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进行评价和讨论。[结果]南京地铁X号线的站台及车厢环境温度高于标准限值,M(P25,P75)分别为20.7(19.95,21.65)℃和21.8(19.80,35.80)℃,车厢的相对湿度和噪声分别为38.80%(24.6%,46.3%)和79.50(76.25,82.00)d B,不符国家卫生标准要求;22.2%的监测点送风空气真菌总数超标;部分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检出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卫生间水龙头微生物污染最为严重。车厢温度[21.8(19.8,35.8)℃]、风速[0.48(0.39,1.02)m·s^(-1)]、噪声[79.5(76.25,82.00)d B]、CO_(2)含量[0.079%(0.070%,0.091%)]均高于站厅和站台(P<0.05)。城郊站点的微小气候、空气颗粒物和空气微生物含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郊区站点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分别为0.076(0
- 朱秋媛先兆娟唐彦钊贾云飞葛明熊丽林
- 关键词:地铁车厢卫生状况微生物
- 南京市大气NO_(2)对缺血性心脏疾病患者死亡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大气二氧化氮(NO_(2))对居民缺血性心脏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日均质量浓度、日平均温度和人群每日缺血性心脏疾病死亡人数等。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大气NO_(2)与人群每日缺血性心脏疾病死亡人数的关系、滞后效应及影响。结果:2013—2020年南京市大气NO_(2)的日均质量浓度为44.11μg·m-3。期间共记录35 961条缺血性心脏疾病死亡病例,平均每天12例,其中年龄>65岁死亡数为31 455例(占87.47%)。大气NO_(2)质量浓度每增加10μg·m-3时,全人群缺血性心脏疾病死亡的风险升高2.29%(95%CI:1.48%~3.10%),其中女性风险明显高于男性(P<0.05);>65岁人群风险显著高于≤65岁人群(P<0.05)。结论:南京市大气NO_(2)污染仍须进一步监测及治理,大气NO_(2)污染可能增加人群缺血性心脏疾病死亡的风险,尤其对女性和>65岁老年人群的影响更为明显。
- 唐彦钊贾云飞孙凤霞韦丽张艺张学宁
- 关键词:大气污染二氧化氮缺血性心脏疾病死亡率
- 2013―2019年南京市大气PM_(2.5)短期暴露对人群超额死亡风险评估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评估2013―2019年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短期暴露对人群死亡的影响及其所致超额死亡人数。方法收集环保、气象、户籍人口和死因监测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_(2.5)对人群死亡的影响,得到暴露-反应关系系数,估算因PM_(2.5)短期暴露导致人群超额死亡人数。结果在2013―2019年,南京市大气PM_(2.5)质量浓度增加,居民各系统疾病死亡风险随着升高(均有P<0.05)。PM_(2.5)短期暴露引发的人群非意外总死亡中超额死亡人数为8479人,占人群非意外总死亡的3.21%;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超额死亡人数及其占所属疾病类型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202人(4.32%)、1424人(1.60%)、4505人(3.94%)、2613人(3.79%)和1856人(4.14%)。结论2013―2019年南京市PM_(2.5)质量浓度和其造成的居民超额死亡人数呈降低趋势,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健康收益良好。
- 孙凤霞熊丽林杨华凤贾云飞陈春静唐彦钊郑雨虹韦丽
- 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健康风险评估
- 南京市大气PM_(2.5)中金属污染特征及慢性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了解南京市大气PM_(2.5)及其中金属成分的污染特征,分析金属来源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价,为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做好人群防护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每月10—16日开展PM_(2.5)采样,分别采用称重法和电感耦合离子质谱法测定PM_(2.5)质量浓度及金属含量,利用富集因子法分析金属成分的污染来源,利用慢性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金属成分的呼吸暴露风险。结果2021年南京市江北新区和江宁区两个监测点的PM_(2.5)年均浓度中位数分别为39μg/m^(3)、36μg/m^(3),江北新区PM_(2.5)年均浓度高于江宁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3,P=0.047),两个监测点不同季度的PM_(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高浓度均在第一季度,最低浓度均在第三季度。两个监测点PM_(2.5)中Cd、Se、Tl这3种金属成分的质量浓度均为江北新区高于江宁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监测点PM_(2.5)中金属成分的富集因子值均超过10,提示污染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两个监测点金属成分的非致癌风险值均小于1,可认为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非致癌健康风险。江北新区As、Cd、Cr和江宁区As、Cr的终生超额致癌风险介于10^(-6)~10^(-4)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之间,表明这些金属成分对人群具有潜在致癌风险。Cr的致癌风险最大,其次是As。结论本次调查的两个监测点大气PM_(2.5)中金属成分多源于人为污染,其非致癌风险较低,部分金属成分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 韦丽唐彦钊孙凤霞张艺贾云飞先兆娟熊丽林
- 关键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