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丽林

作品数:79 被引量:419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毒性
  • 7篇污染
  • 6篇饮用
  • 6篇饮用水
  • 6篇职业病
  • 6篇职业病危害
  • 6篇病媒
  • 6篇病媒生物
  • 5篇农村
  • 5篇细胞
  • 5篇消毒
  • 5篇PM
  • 4篇消毒质量
  • 4篇颗粒物
  • 4篇风险评估
  • 3篇藻毒素
  • 3篇微囊藻
  • 3篇微囊藻毒素
  • 3篇卫生状况
  • 3篇污染物

机构

  • 54篇南京市疾病预...
  • 23篇东南大学
  • 6篇江苏省疾病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德克萨斯理工...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市栖霞区...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深圳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军区疾病...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73篇熊丽林
  • 19篇唐萌
  • 16篇张守刚
  • 16篇王冲
  • 16篇葛明
  • 14篇吴起新
  • 12篇孙燕群
  • 12篇韦丽
  • 11篇郑一平
  • 10篇曾垂焕
  • 9篇王晓娜
  • 8篇夏婷
  • 7篇贾云飞
  • 5篇张景山
  • 5篇张荣
  • 4篇李峻
  • 4篇宋伟
  • 4篇顾凯风
  • 4篇吴添舒
  • 3篇谢国祥

传媒

  • 9篇现代预防医学
  • 7篇环境与职业医...
  • 6篇中华卫生杀虫...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消毒学杂...
  • 3篇江苏预防医学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工业医学...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环境卫生学杂...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色谱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4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八氯二丙醚暴露工人微核及DNA损伤程度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了解八氯二丙醚暴露可能对工人造成的健康危害。方法对八氯二丙醚(S2)生产工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外周血进行微核(MN)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了解S2可能对工人健康的损伤。结果八氯二丙醚接触者外周血微核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加(P>0.05),DNA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损伤(P<0.01)。结论目前S2生产车间有害气体的暴露水平对工人外周血DNA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唐萌叶明宪袁震华周天文王波刘岚熊丽林曾垂焕李倩王晓娜
关键词:微核DNA损伤流行病学
南京市蟑螂危害状况及抗药性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分析南京市蟑螂危害状况及抗药性。方法采用粘捕法调查蟑螂危害,药膜法测定抗药性。结果南京市蟑螂密度年际呈上升趋势,主要种属为德国小蠊、黑胸大蠊和美洲大蠊,德国小蠊为优势种,7-9月份是蟑螂密度高峰,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2.38、3.53和0.79。结论南京市蟑螂危害较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活动高峰在夏季,高效氯氰菊酯和乙酰甲胺磷已产生低度抗性。
张守刚熊丽林郑一平吴起新王冲孙燕群周景
关键词:蟑螂抗药性
磁性三氧化二铁纳米粒子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英文)被引量:12
2007年
背景:已有报道表明纳米级的Fe2O3产生的细胞毒性与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存在一定的联系。氧化铁纳米粒子是否对巨噬细胞产生毒性,其毒性机制与氧化作用有何关联?目的:观察不同浓度Fe2O3纳米粒子对巨噬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材料:RAW264.7细胞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所。Fe2O3纳米粒子(30nm)悬浮液由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制备提供。实验前先进行预处理:将Fe2O3纳米粒子悬浮液置60℃水浴中10h,然后37℃水浴过夜。如此反复3次,灭菌处理。小瓶分装,4℃保存。DMEM高糖培养液(美国Gibco公司);胰蛋白酶(美国Difco公司,进口分装);新生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过氧化氢、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乳酸脱氢酶、超微量ATP酶和考马斯亮蓝蛋白含量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技术公司)。方法:实验于2006-03/07在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实验室完成。RAW264.7细胞用DMEM培养基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每日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试验。①细胞中氧自由基的检测:将密度为1.5×105L-1的巨噬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每孔1mL,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24h后,以质量浓度为1.0700、0.5350和0.2675g/L的Fe2O3纳米粒子(30nm)悬浮液染毒细胞为纳米粒子干预组,并设生理盐水为溶剂对照组,24h后终止培养,染毒结束后,低温条件下用玻璃匀浆器破碎细胞,按试剂盒说明,分别测定细胞中过氧化氢、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②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及膜ATP酶活性的测定:纳米粒子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方法同上,染毒结束后,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及膜ATP酶活性,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检测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
王晓娜唐萌张婷杨磊夏婷曾垂焕熊丽林张宇顾宁
关键词:FE2O3巨噬细胞氧化应激毒性
南京市蟑螂密度监测及抗药性分析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分析蟑螂群落特征分布情况及抗药性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粘捕方法调查蟑螂分布,使用药膜法测定抗药性。结果南京市蟑螂主要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德国小蠊是绝对优势种,2014年构成比达98.4%;餐饮和农贸市场是蟑螂的主要孳生生境;蟑螂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或双峰走势,最高峰为2012年7月,密度为4.733只/张。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年际分布均呈先上升后略有回落趋势,高峰均在2014年,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分别为2.213只/张和32.454%;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吡虫啉、乙酰甲胺磷、毒死蜱和残杀威抗性倍数为12.16、12.46、19.47、4.22、5.48和1.04。结论近年来,蟑螂危害严重,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孳生高峰在夏秋季,几乎全年活动;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吡虫啉产生高度抗性,对残杀威敏感。
张守刚熊丽林孙燕群吴起新王冲陆墨原
关键词:蟑螂抗药性
PM2.5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iNOS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_(2.5))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合成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空气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采集南京市大厂区空气中PM_(2.5),并制成0、12、25、50、100、200、400μg/m L悬液,染毒A549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毒性;用硝酸还原酶法测NO;用一氧化氮合酶测定试剂盒测iNOS;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iNOS m 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iNOS、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p65-NF-κB和p38-MAPK两条通路的抑制剂分别采用PDTC和SB203580。[结果]PM_(2.5)与A549细胞存活率呈剂量-反应关系(r=-0.971,P<0.05);NO和iNOS释放量均随剂量增加而升高(rNO=0.989,riNOS=0.950,均P<0.05),染毒剂量为100μg/m L时,NO释放量高达(97.40±11.11)μmol/L,是对照组的6.59倍;iNOS释放量为(16.16±0.75)U/m L,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约29%。经SB203580和PDTC两种抑制剂预处理后,iNOS释放量下降:抑制剂SB203580浓度为25μmol/L时,iNOS释放量为(3.149±0.139)U/m L;抑制剂PDTC浓度为25μmol/L时,iNOS释放量为(4.361±0.182)U/m L,约占对照组1/4;iNOSm RNA表达量下调,各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抑制剂均能抑制PM_(2.5)诱导的A549细胞iNOS蛋白表达。[结论]PM_(2.5)引起A549细胞存活率降低,具有剂量-反应关系,且剂量≥25μg/m L的PM_(2.5)可刺激A549细胞NO和iNOS的合成,PM_(2.5)可能通过NF-κB和MAPK两条通路调控iNOS的合成。
昂盛骏熊丽林唐萌
关键词:人肺腺癌A549细胞核转录因子-ΚBP38毒作用机制
2016年南京市农村地区环境卫生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厕所卫生及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情况,为继续推进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监测方案随机抽取高淳区和浦口区作为监测点,每个区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4个行政村,每个村抽取5户农户共计200户农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土壤样本采集。结果 40个监测点供水方式均为集中式供水,87.50%(35/40)的监测点生活垃圾收集方式为统一收集;200户对粪便处理方式中比例最多的为进入排水系统(59.00%,118/200);40份土壤样品中蛔虫和蛔虫卵均未检出,铬、铅含量均达到土壤无机污染物的环境质量二级要求。结论南京市农村地区厕所卫生有待加强,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仍存在不合理排放,应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建设,逐步减小环境不良因素危害。
韦丽熊丽林唐彦钊葛明陈春静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
南京市大气PM_(2.5)污染控制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健康收益评估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评估南京市大气PM_(2.5)污染控制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健康收益。方法收集2013―2020年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气象、死因监测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南京市大气PM_(2.5)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根据整合风险模型评估归因于南京市大气PM_(2.5)暴露导致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结果2013―2020年,南京市大气PM_(2.5)年均浓度从77.05μg/m^(3)降低到31.65μg/m^(3),下降幅度达58.92%;空气质量优良比例由54.25%升高到85.25%;大气PM_(2.5)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升高0.30%(95%CI:0.04%~0.56%);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0.44%(95%CI:0.07%~0.81%);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0.30%(95%CI:0.00%~0.59%);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归因死亡人数分别降低55.21%、58.33%、52.66%。结论2013―2020年,南京市大气PM_(2.5)浓度明显下降,循环系统疾病归因死亡人数显著减少,PM_(2.5)污染控制的健康收益显著。
孙凤霞先兆娟韦丽张艺葛明熊丽林
关键词:循环系统疾病
Fe_2O_3-Glu纳米颗粒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Fe2O3-Glu纳米颗粒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方法]采用湿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以59Fe为示踪剂的Fe2O3-Glu纳米颗粒,将5.12mg/kg体重的Fe2O3-Glu纳米颗粒注入小鼠尾静脉,然后在不同时间采取眼眶后静脉丛血,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法检测其在体内的组织分布及代谢动力学过程。[结果]静脉注射后,小鼠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为双室模型,方程式为C=29.09e-4.29t+1.13e-0.009673t,T1/2,α=0.16h,T1/2,β=71.65h。Fe2O3-Glu纳米颗粒在各主要器官中均有分布,以肝脏、脾脏中分布最多。其中,1h时肝脏中放射性百分比为48.93%(ID/g),占整体放射性的80.60%。Fe2O3-Glu纳米颗粒在不同组织脏器中达到浓度高峰的时间不同。[结论]Fe2O3-Glu纳米颗粒的体内过程符合双室模型;Fe2O3-Glu纳米颗粒能通过血脑屏障、血睾屏障和血眼屏障;肝脏、脾脏可能为其在体内作用的靶器官。
刘岚唐萌刘璐尹其华王波熊丽林顾宁马明张宇
关键词:示踪剂代谢动力学药-时曲线小鼠
南京市医院洁净手术室综合性能检测与评价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评价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的技术性能及其对空气的净化效果,为洁净手术室的运行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仪器法和细菌培养法,对南京市13家医院81间洁净手术室的洁净度及相关技术指标进行现场静态检测。结果南京市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中浮游菌和表面细菌密度指标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3.83%和92.59%。I级-IV级洁净手术室空气中尘埃粒子数指标平均合格率依次为26.67%、66.67%、84.78%和100%。微小气候中,噪声合格率最高为83.95%,换气次数和照度合格率较低,分别为55.56%和53.09%。结论南京市医院洁净手术室综合指标合格率均偏低,管理中存在明显薄弱环节,应进一步加强使用中洁净手术室管理力度。
陈春静张守刚王冲孙燕群熊丽林
关键词:洁净手术室洁净度
微囊藻毒素-LR和四氯化碳联合染毒致DNA损伤的研究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LR和四氯化碳对Hep G2细胞的DNA损伤作用,探讨2种环境有害物质的联合毒性.[方法]以Hep G2细胞为受试对象,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微囊藻毒素-LR(0、0.005和0.1 μmo...
熊丽林唐萌曾垂焕王晓娜夏婷王加生
关键词:联合毒性析因设计微囊藻毒素四氯化碳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