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虹

作品数:16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HIV感染
  • 4篇病毒
  • 3篇感染者
  • 3篇艾滋病
  • 2篇性传播
  • 2篇性行为
  • 2篇异性性传播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抗病毒
  • 2篇抗病毒治疗
  • 2篇HIV
  • 2篇HIV感染者
  • 2篇病毒治疗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率
  • 1篇人类免疫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入住
  • 1篇筛查试验

机构

  • 8篇杭州市疾病预...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市西湖区...

作者

  • 8篇吴虹
  • 5篇陈珺芳
  • 5篇张兴亮
  • 4篇许珂
  • 3篇罗艳
  • 2篇吴杰
  • 1篇胡小炜
  • 1篇丁建明
  • 1篇李西婷
  • 1篇陈凤香
  • 1篇刘建宁
  • 1篇金洁
  • 1篇罗文杰
  • 1篇郑琳

传媒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杭州市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分类树分析
2023年
目的 了解杭州市异性性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调查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HIV确证阳性,现住址为杭州市的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收入、就医支出、疾病状态等情况,采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别评价其生活质量(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采用分类树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完成调查并纳入研究共943例。研究对象以男性居多,为714例(75.72%);25~<60岁755例(80.06%);已婚有配偶者443例(46.9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02例(53.23%)。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健康总得分为(53.41±7.28)分,心理健康总得分为(46.61±9.72)分;分类树分析结果显示,月均收入(F=91.895,P<0.01)、最近1年就医自理费用(F=41.518,P<0.01)、出现患病情况(F=6.309,P=0.012)、年龄(F=14.338,P=0.002)及社会支持总得分(F=13.273,P=0.003)影响生理健康总得分;社会支持总得分(F=26.507,P<0.01)、月均收入(F=25.635,P<0.01)和最近一年就医自理费用(F=17.050,P<0.01)影响心理健康总得分。结论 收入、就医费用支出、社会支持状况等影响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随访管理中应重点关注低收入、就医费用支出较多、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张兴亮许珂陈珺芳吴虹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异性性传播生活质量分类树
杭州市2015-2017年非婚非商业的异性性传播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了解2015--2017年杭州市经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的新报告HIV感染者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利用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基本信息系统,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新报告HIV感染者,且现住址为杭州市、传播途径为非婚异性性传播。采用SPSS.20软件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的感染者经非婚异性性传播的比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感染HIV的相关因素。结果新报告HIV感染者中的非婚异性性传播占38.03%(1393/3663),其中,非商业性传播占非婚异胜性传播的50.83%(708/1393),商业性传播占非婚异性性传播的49.17%(685/1393)。男女性别比为3.51:1(1084/309)。男性以非婚商业性传播为主(61.81%,670/1084),女性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95.1%,294/30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婚非商业异性传播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女性(aOR=48.25,95%CI:26.94~88.44)、年龄<30岁组(aOR=2.43,95%I:1.31—4.51)、30~岁组(aOR=1.92,95%CI:1.11~3.33)、40~岁组(aOR=1.80,95%CI:1.08~3.oo)、已婚和未婚(与离异或丧偶相比,aOR=1.57,95%CI:1.10~2.24;aOR=1.78,95%CI:1.15~2.7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与小学及以下相比,aOR=1.82,95%CI:1.18~2.80)、职业为干部/职员(与农民相比,aOR=2.03,95%C/:1.04~1.91)、非婚瞄祥数<5个(与爿融昏阻拌数≥5个相比,aOR=10.65,95%CI:6.41—17.42)。结论2015--2017年杭州市非婚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比例高,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职业的HIV感染者在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的风险上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陈珺芳吴虹张兴亮罗艳丁建明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异性性传播
杭州市2011—2018年HIV/AIDS抗病毒治疗患者基线CD4^(+)T细胞变化趋势及晚治疗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杭州市2011—2018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趋势、晚治疗比例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2018年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杭州市4224例HIV/AIDS患者信息,根据启动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和临床症状将研究对象分为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晚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HIV/AIDS患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水平从2011年的191个/μL升高到2018年的291个/μL。开始治疗之前符合"晚治疗"病例共1487例(3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1~40岁(aOR=1.831,95%CI:1.475~2.274)、41~50岁(aOR=2.062,95%CI:1.609~2.642)、>50岁组(aOR=2.117,95%CI:1.638~2.737)、异性性传播(aOR=1.423,95%CI:1.176~1.721)、治疗开始时间为2011年(aOR=7.959,95%CI:2.928~21.633)、2012年(aOR=3.517,95%CI:1.984~6.235)、2013年(aOR=3.256,95%CI:2.132~4.973)和2014年(aOR=1.591,95%CI:1.174~2.156)是"晚治疗"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推行"发现即治疗"政策下,仍有不少HIV/AIDS患者存在晚治疗情况。针对30岁以上和异性性传播感染者除加强抗病毒治疗的健康教育工作外,应继续执行扩大检测发现政策,尽早发现HIV/AIDS。
吴虹陈珺芳许珂
关键词:HIV抗病毒治疗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同性性行为特征、感染风险情况、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本项目采用滚雪球和同伴推荐的非概率抽样方法在非政府组织中招募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唾液快检试剂进行初筛,蛋白印迹试验(WB)进行实验室确证,logistic回归用于调查对象HIV感染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共调查1 906人,唾液快检试剂检测结果显示有96人(占5.04%)HIV抗体阳性,阳性告知率89.63%;最终HIV确证阳性45人(占2.36%),阳性告知率100.00%。仅有110人(5.77%)每次发生性关系前知道对方HIV感染状况,1 054人(占55.30%)对在发生性关系前是否了解对方HIV感染情况持无所谓态度,649人(34.05%)认为自己不可能感染HIV,1 079人(56.61%)没想过这个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性交时从不使用安全套(OR=4.545,95%CI:1.093~18.894)、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性交时有时使用安全套(OR=3.134,95%CI:1.133~8.666)、从未做过HIV抗体检测(OR=37.027,95%CI:10.928~125.459)、只做过1~2次HIV抗体检测(OR=12.291,95%CI:3.338~45.254)、没有想过HIV感染风险问题(OR=5.792,95%CI:2.271~14.771)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推广安全套的使用,提高艾滋病感染风险意识,并且提高快检试剂初筛阳性人群的确诊比例是当前西湖区MSM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胡小炜刘建宁吴虹王华郑琳陈凤香吴杰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同性性行为
杭州市HIV感染待确定样本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分析杭州市HIV筛查实验室上送样本的检测结果,探讨HIV感染筛查假阳性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2016年杭州市HIV筛查实验室上送的HIV感染待确定样本采用胶体硒法和酶联荧光分析法(ELFA)复核、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分析不同送检机构和送检人群样本的检测结果。结果 5 535份HIV感染待确定样本中,确证HIV抗体阳性3 777份,确证阳性率为68.24%;HIV抗体不确定238份,不确定率为4.30%;复核HIV抗体阴性1 442份,确证HIV抗体阴性78份,HIV抗体阴性率为27.4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筛查实验室上送样本确证阳性率最高,为89.72%;医疗机构为70.32%;采供血机构最低,为14.16%。医疗机构中,性病门诊就诊者(82.13%)确证阳性率较高,而孕产期检查者(31.90%)确证阳性率较低。结论不同送检机构、送检人群HIV感染待确定样本确证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
尤佳女许珂张兴亮罗文杰吴虹
关键词:HIV感染筛查试验
杭州市2004-2023年HIV感染者生存状况及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杭州市HIV感染者生存状况及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采用χ^(2)检验比较2004-2023年杭州市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寿命表法计算HIV感染者生存率,采用Kaplan Meier法描述不同亚组的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感染者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9457例HIV感染者中,总随访时间为58004.18人年,死亡494例,全因病死率为0.85/100人年,平均生存时间为18.59(95%CI:18.40~18.78)年。恶性肿瘤和肺孢子虫肺炎分别为死亡病例的第一死因(14.37%,71/494)和第二死因(10.73%,53/494)。诊断后6个月内死亡占42.51%(210/494),自杀死亡者占4.25%(21/49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确诊至开始抗病毒治疗(ART)时间间隔≥3个月者和未ART者的死亡风险分别是确诊至开始ART时间间隔<3个月者的1.65(95%CI:1.25~2.19)倍和20.68(95%CI:15.80~27.06)倍;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为200~、350~和≥500个/μl者的死亡风险分别是基线CD4计数<200个/μl者的0.38(95%CI:0.29~0.49)、0.26(95%CI:0.19~0.36)和0.21(95%CI:0.14~0.31)倍。确诊至开始ART时间间隔<3个月者和基线CD4计数较高者的死亡风险较低。结论2004-2023年杭州市HIV感染者生存情况整体较好,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和及时动员ART是提高HIV感染者生存率的关键。应进一步加强HIV感染者抑郁/焦虑的筛查和自杀的监测,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服务。
陈珺芳许珂张兴亮吴虹刘克宁黄思超
关键词:HIV感染者影响因素抗病毒治疗
宾馆入住客人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了解杭州市宾馆内性行为和安全套的使用情况,为宾馆推广免费安全套工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杭州市84家宾馆,于2018年1月对宾馆正式入住的551名客人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入住客人安全套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有237人(占43.01%)在宾馆房间内发生过性行为,只有63人(占26.58%)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最近1次性行为对象为临时性伴(非配偶和男女朋友)的比例达15.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967,95%CI=1.072~3.609)、年龄在26~35岁之间(OR=3.131,95%CI=1.267~7.736)、性伴类型为男/女朋友(OR=3.304,95%CI=1.547~7.056)、艾滋病知识知晓(OR=2.000,95%CI=1.048~3.818)是最近1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促进因素。结论杭州市宾馆入住客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和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应持续加强宾馆入住客人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
吴虹陈珺芳罗艳李西婷金洁张兴亮吴杰
关键词:安全套影响因素
杭州市2015-2016年艾滋病综合防治成果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由疾控机构、定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组成的“多位一体”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的成效,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6年期间HIV,AIDS检测、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管理数据,分析不同组织在重点人群HIV检测发现中作用,比较不同医疗机构HIV/AIDS治疗随访管理质量。结果杭州市西湖区2015-2016年重点人群HIV抗体累计检测42171人,初筛阳性率1.11%(468例),确证阳性率0.75%(317例)。医院性病门诊动员就诊者占总数的42.47%,初筛阳性送确证率仅68.25%,确证阳性率O.96%(172例)。疾控中心检测人数占总数的36.11%,初筛阳性送确证率达90.09%,确证阳性率0.61%(93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测人数占16.90%,初筛阳性送确证率88.87%,确诊阳性7例。社会组织动员男男性行为者1906例,初筛阳性送确诊率46.88%,确诊阳性率2.36%(45例)。2632参与检测的男男性行为者中,由社会组织动员检测者占72.42%;由疾控中心确证阳性率达到11.70%(82例)。随访检测项目如CD4细胞和病毒载量检测、抗病毒治疗、结核病检测等的实施率方面,疾控机构显著低于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P〈0.01)。结论有必要加强对医院性病门诊及社会组织初筛阳性人群的追踪随访,提高该人群的送确诊率;疾控机构在随访项目实施方面无优势,相关工作更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定点医院开展。
胡小炜罗艳刘建宁吴虹王华郑琳陈凤香苏莘
关键词:HIV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