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珺芳

作品数:46 被引量:246H指数:8
供职机构: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病毒
  • 5篇艾滋病
  • 4篇性传播
  • 4篇性行为
  • 4篇影响因素
  • 4篇感染者
  • 3篇异性性传播
  • 3篇人类免疫
  • 3篇人类免疫缺陷
  • 3篇人类免疫缺陷...
  • 3篇农村
  • 3篇缺陷病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免疫缺陷
  • 3篇免疫缺陷病
  • 3篇免疫缺陷病毒
  • 3篇男男性行为
  • 3篇HIV/AI...
  • 3篇HIV感染

机构

  • 31篇杭州市疾病预...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 3篇杭州市西湖区...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南京市鼓楼区...

作者

  • 33篇陈珺芳
  • 10篇张兴亮
  • 7篇许珂
  • 7篇孙昼
  • 6篇罗艳
  • 5篇考庆君
  • 5篇程庆林
  • 5篇金洁
  • 5篇吴虹
  • 4篇李清春
  • 4篇李西婷
  • 3篇金慧
  • 3篇谢立
  • 3篇汪皓秋
  • 2篇朱晓霞
  • 2篇丁建明
  • 2篇黄仁杰
  • 2篇徐卫民
  • 2篇马海燕
  • 2篇金行一

传媒

  • 4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农村卫生...
  • 3篇国际流行病学...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卫生监督...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健康研究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杭州市2015-2017年非婚非商业的异性性传播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了解2015--2017年杭州市经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的新报告HIV感染者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利用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基本信息系统,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新报告HIV感染者,且现住址为杭州市、传播途径为非婚异性性传播。采用SPSS.20软件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的感染者经非婚异性性传播的比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感染HIV的相关因素。结果新报告HIV感染者中的非婚异性性传播占38.03%(1393/3663),其中,非商业性传播占非婚异胜性传播的50.83%(708/1393),商业性传播占非婚异性性传播的49.17%(685/1393)。男女性别比为3.51:1(1084/309)。男性以非婚商业性传播为主(61.81%,670/1084),女性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95.1%,294/30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婚非商业异性传播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女性(aOR=48.25,95%CI:26.94~88.44)、年龄<30岁组(aOR=2.43,95%I:1.31—4.51)、30~岁组(aOR=1.92,95%CI:1.11~3.33)、40~岁组(aOR=1.80,95%CI:1.08~3.oo)、已婚和未婚(与离异或丧偶相比,aOR=1.57,95%CI:1.10~2.24;aOR=1.78,95%CI:1.15~2.7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与小学及以下相比,aOR=1.82,95%CI:1.18~2.80)、职业为干部/职员(与农民相比,aOR=2.03,95%C/:1.04~1.91)、非婚瞄祥数<5个(与爿融昏阻拌数≥5个相比,aOR=10.65,95%CI:6.41—17.42)。结论2015--2017年杭州市非婚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比例高,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职业的HIV感染者在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的风险上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陈珺芳吴虹张兴亮罗艳丁建明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异性性传播
杭州市2010-2017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分析杭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状况及相关行为特征。方法选取2010-2017年职业为学生的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信息和2010-2017年连续开展监测的国家级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的监测数据。监测内容包括自填式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螺旋体和丙肝抗体。结果共报告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375例,年龄(20.46±2.70)岁,男性365例(97.33%),同性性传播和异性性传播分别占82.40%和15.47%;检出途径以检测咨询、性病门诊、医疗机构其他就诊者检测为主,分别占31.73%、17.87%和15.47%;抗病毒治疗比例为83.20%。2010-2017年青年学生哨点共监测6467例,性经历报告率为11.11%,男生(14.44%)高于女生(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3,P=O.0001);首次性行为年龄平均(18.97±2.41)岁,首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52.19%,曾接受过HIV抗体咨询检测的比例为1.65%。结论杭州市青年学生HIV感染率总体维持在低水平。性传播尤其是同性性传播是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低,参加咨询检测比例低,应对青年学生人群加大宣传教育、安全套推广、动员检测等综合防控措施。
罗艳王旭初陈珺芳金洁张兴亮丁建明李西婷许珂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青年学生性传播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水性爆发调查被引量:5
2009年
郑琳王帮马陈珺芳谢立陈章霞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诺如病毒水性病原学检测呕吐症状
4起城区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对杭州市4起城区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4起城区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应用RT-PCR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登革病毒核酸及其型别,挑选11株代表性病毒株进行病毒分离、E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及构建进化树。结果4起城区登革热暴发疫情共报告26例本地病例,发生时间集中在2019年7月下旬—10月上旬,60%的病例年龄在40岁及以上,职业分布以职员最多,其次为退休人员和工人。分离到登革病毒株24株,分型均为登革病毒Ⅰ型。选取11株代表性病毒E基因序列比对及进化分析,分离病毒株与菲律宾、越南病毒株核苷酸序列一致性最高。结论4起城区暴发疫情由登革病毒Ⅰ型引起,传染源可能来自菲律宾和越南。
孙昼陈珺芳考庆君黄仁杰任晓宾汪皓秋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病毒暴发疫情
杭州市2019-2020年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IgG抗体水平调查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评估杭州市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IgG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年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2020年选择杭州市11个年龄组健康人群采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乙脑IgG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结果 调查对象乙脑IgG抗体总阳性率为61.62%(411/667);各年龄组人群抗体阳性率在28.33%(20-29岁)-88.52%(3-4岁)之间(χ^(2)=46.37,P<0.001);0剂次、1剂次、2剂次、≥3剂次、不详乙脑疫苗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7.06%、75.68%、74.21%、62.50%、48.91%(χ^(2)=46.37,P<0.001)。2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史人群免疫后<1年、1年、2-3年、4-5年、≥6年乙脑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73%、97.06%、77.27%、83.72%、60.26%(χ^(2)=19.80,P<0.001)。结论 杭州市2019-2020年儿童乙脑抗体水平较高而青少年和成人偏低,抗体水平随乙脑疫苗免疫后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需探讨青少年和成人乙脑免疫策略。
张学潮刘艳杜渐张小平王骏车鑫仁顾雯雯许玉洋江伟陈珺芳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乙型脑炎疫苗IGG抗体
2079例高血压患者社区随访干预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社区随访干预效果。方法:整群抽取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经社区随访满3年高血压患者,对3年随访效果进行有关指标评价。结果:翠苑地区2 079名高血压患者经过社区随访干预,规范治疗率、血压控制率达到较高水平,随访使部分高血压患者至少改变1种行为方式,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处于较低水平。结论:高血压患者社区随访干预成效显著,社区干预模式切实可行。可进一步探讨适宜的随访频度,以提高社区责任医生工作效率。
陈珺芳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干预
杭州市新报告异性性传播HIV/AIDS感染特征及晚发现情况影响因素分析(2016—2022年)
2024年
目的了解杭州市2016—2022年新报告的经异性性传播感染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感染特征及晚发现状况, 为HIV经异性性传播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异性性传播病例信息, 对人群的感染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 967例病例经异性性传播感染HIV, 晚发现病例1 288例(43.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 与经配偶传播感染相比, 男性(OR=9.58, 95%CI: 6.44~14.27), <30岁(OR=4.53, 95%CI: 2.11~9.75)、30~39岁(OR=3.94, 95%CI: 2.31~6.73)、40~49岁(OR=2.93, 95%CI: 1.77~4.84)、50~59岁(OR=1.70, 95%CI: 1.12~2.57), 离异或丧偶(OR=9.45, 95%CI: 5.75~15.53)、未婚(OR=6.67, 95%CI: 2.95~15.10)的非婚非商业性行为感染HIV的风险更高;男性(OR=244.79, 95%CI: 146.08~410.20), 30~39岁(OR=2.51, 95%CI: 1.39~4.51)、40~49岁(OR=2.19, 95%CI: 1.26~3.78), 离异或丧偶(OR=9.11, 95%CI: 5.36~15.47)、未婚(OR=4.95, 95%CI: 2.13~11.52)的商业性行为感染HIV的风险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晚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非婚非商业性传播(OR=1.62, 95%CI: 1.17~2.25)、女性(OR=0.71, 95%CI: 0.58~0.88)、30~39岁(OR=1.62, 95%CI: 1.23~2.15)、40~49岁(OR=2.78, 95%CI: 2.03~3.80)、50~59岁(OR=2.26, 95%CI: 1.63~3.13)、≥60岁(OR=2.97, 95%CI: 2.09~4.21)和医疗机构检测发现(OR=1.83, 95%CI: 1.38~2.43)。结论杭州市通过异性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晚发现比例高。应关注中老年人的商业性行为与青壮年的非婚非商业性行为。
黄思超许珂刘盼盼陈珺芳
关键词:HIV异性性传播
杭州市农村居民归因于吸烟的疾病负担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2008与2013年杭州市农村居民归因于吸烟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分布和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完善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抽样调查、文献研究、数据监测等方法获取数据,计算吸烟相对危险度、人群吸烟归因危险度等数据资料,对比研究2008与2013年杭州市农村居民肺癌、胃癌、乳腺癌、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COPD等6种疾病归因于吸烟的DALY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2008年归因于吸烟的每千人DALY为17.44人年,肺癌、胃癌、乳腺癌、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COPD等6种疾病分别为5.768、2.197、0.344、8.431、0.352、0.352人年;2013年每千人DALY为12.39人年,6种疾病分别为7.522、0.82、0.0572、1.172、1.469、1.353人年;2013年,男性、女性每千人DALY分别为88.593和68.557人年,40岁以后出现肺癌、胃癌、乳腺癌、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疾病归因于吸烟的DALY损失比较集中;结论:2013年杭州市农村居民归因于吸烟的DALY值相对于2008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本市城区居民,应进一步加强针对农村地区青年男性人群的控烟措施。
马先富王建勋马海燕陈珺芳李金涛
关键词:吸烟疾病负担农村
杭州市西湖区188名肥胖儿童家庭干预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为探讨肥胖儿童家庭干预情况,研究儿童肥胖防治工作重点。本调查抽取25所幼儿园在园儿童健康体检资料,对筛选的188名肥胖儿童家庭干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西湖区3~7岁儿童肥胖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其中1/3已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意识到肥胖危害并积极采取措施的家庭占调查总数的73.40%,有效者仅占调查总数的18.62%。由此得出结论,儿童肥胖家庭干预效果不佳,需要得到专家进一步指导,儿童肥胖重在预防。
陈珺芳
关键词:儿童肥胖家庭干预
杭州市2020-2021年男男性行为人群HIV-1感染者分子网络及治疗前耐药特征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了解杭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1感染者的分子网络及治疗前耐药特征。方法收集杭州市2020—2021年新确证HIV-1感染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MSM病例血样,扩增HIV-1 pol区基因并测序。使用MEGA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判断亚型,通过Cytoscape3.7.0软件绘制分子传播网络图。使用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分析耐药情况。结果共获得1158条pol基因序列和9种HIV-1亚型,以CRF07_BC(49.9%,573/1158)和CRF01_AE(36.7%,425/1158)为主。初始CD4^(+)T淋巴细胞个数在不同亚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2,P<0.001)。以1.0%基因距离阈值绘制HIV-1分子传播网络,形成104个传播簇(簇内病例数2~72例),入网率34.7%(402/1158);发现一个包含72例患者的CRF07_BC活跃传播簇。治疗前耐药株流行率为7.5%(87/1158);对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发生率最高(3.5%,41/1158),突变位点以Q58E为主(61.0%,25/41),发现3例患者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同时耐药。结论杭州市MSM HIV-1感染者的感染亚型多样化,存在CRF07_BC活跃分子传播大簇;治疗前耐药处于中度流行水平,存在抗病毒治疗一线药物多重耐药。
许珂陈珺芳叶灵张兴亮罗文杰吴嗣圣尤佳女
关键词:HIV-1耐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