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铖
- 作品数:26 被引量:185H指数:9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春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超临界萃取人参皂苷及HPLC分析被引量:34
- 2013年
-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人参中的人参皂苷,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萃取方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夹带剂用量以及萃取次数对人参皂苷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萃取人参皂苷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萃取物中的人参皂苷单体Rg1、Re、Rb1、Rc、Rb2、Rd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100g人参粉为原料、70%乙醇溶液为夹带剂,采用预浸-动态萃取法,在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4h、夹带剂用量200mL、萃取次数为2次的条件下进行超临界萃取,总皂苷的提取率可达到(1.1053±0.0491)%,其中人参皂苷单体Rg1、Re、Rb1、Rc、Rb2、Rd的提取率分别为(0.1862±0.0205)%、(0.1710±0.0114)%、(0.3656±0.0306)%、(0.1408±0.0033)%、(0.1370±0.0121)%、(0.1047±0.0061)%。超临界CO2萃取人参皂苷的提取率低于传统溶剂法,但其具有的分离工艺简单、无溶剂污染、保护热敏性物质等优点。
- 樊红秀刘婷婷刘鸿铖崔海月王大为
- 关键词:超临界CO2萃取人参皂苷高效液相色谱法
- 环(组氨酸-脯氨酸)二肽的高温高压辅助合成工艺优化(英文)被引量:3
- 2016年
- 将高温高压技术应用于环(组氨酸-脯氨酸)二肽(cyclo(His-Pro),CHP)的制备。以二肽甲酯盐酸盐为原料,采用高温高压辅助环化法在水中制备CHP,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各种反应变量如压力、时间、溶液p H值以及底物质量浓度对CHP产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高温高压辅助环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喷雾质谱技术对产物中的CHP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压力0.20 MPa、反应时间3.5 h、溶液p H 6.0、底物质量浓度15 mg/m L。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较高产率(91.35%)的CHP,并且反应中没有观察到消旋。与传统的甲醇回流法相比,本研究的环化方法省时、高效、环保,并且能够得到较高的产率,同时产物没有发生消旋。
- 张艳荣樊红秀刘婷婷刘鸿铖
- 关键词:环化反应
- 提取方法对吉林种植人参提取物皂苷含量及组成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0
- 2013年
-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溶剂回流法提取吉林种植人参中的人参皂苷;以人参中6种主要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d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考察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液中6种主要人参皂苷提取产率和组成的差异。3种提取液中均检测出了6种常见的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d,其提取率之和:超临界CO2萃取法为0.8557%,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d的提取率分别为0.1287%、0.1169%、0.2830%、0.1090%、0.1061%、0.1120%;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为2.2938%,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d分别为0.3892%、0.3414%、0.8088%、0.2932%、0.3180%、0.1432%;回流法提取为2.4804%,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d分别为0.3914%、0.3396%、0.8898%、0.3300%、0.3620%、0.1676%。回流提取液的HPLC色谱图中某些峰消失,表明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发生了降解。除了6种常见人参皂苷外,在3种萃取液中还检测出少量的未知峰,可以推断出在SFE、超声提取和回流提取条件下,中性皂苷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方法不同,人参皂苷的提取率及组成具有较大差异,超临界CO2萃取法人参皂苷得率低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回流提取法,但较其他方法其具有分离工艺简单、无溶剂污染以及保护热敏性物质、萃余物再利用价值高等优势。
- 张艳荣张帅樊红秀刘鸿铖邹迪王大为
- 关键词:人参皂苷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物
- 超声波-微波协同法提取分蘖葱头有机硫化合物的工艺优化及其组分分析
- 2021年
- 以分蘖葱头为试材,采用超声波-微波协同法提取有机硫化合物,进行分蘖葱头有机硫化合物工艺优化试验,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取物组分进行分离鉴定,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分蘖葱头功能组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温度55℃、料液比1∶8 g·mL^(-1)、协同时间6 min、搅拌转速300 r·min^(-1)、超声波功率500 W,该条件下有机硫化合物得率为0.2771%±0.0023%。该条件得到15种有机硫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是噻吩类39.0678%±0.0043%,其次是三硫化合物14.1570%±0.0071%和硫醚类7.3872%±0.0052%,其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有机硫化合物为2,4-二甲基噻吩、3,5-二乙基-1,2,4-三硫杂环戊烷、二烯丙基二硫醚。
- 张雁凌秦宇婷赵文婷刘鸿铖刘婷婷
- 关键词:有机硫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增塑剂优化及对玉米蛋白膜拉伸强度与表观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复合增塑剂,研究其对玉米蛋白膜拉伸强度的影响,并对蛋白膜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增塑剂最佳组合为山梨醇0.19g/g pro、半乳糖0.17g/g pro、油酸0.32g/g pro,此复合增塑剂对玉米蛋白膜的拉伸强度有显著增强作用,由此制得玉米蛋白膜的拉伸强度为16.95MPa,断裂伸长率为2.68%;拉伸强度是单一玉米醇溶蛋白膜的2.96倍,是对照样(油酸、甘油型增塑剂)的1.16倍;断裂伸长率是单一玉米醇溶蛋白膜的1.64倍,是对照样的1.15倍;由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可知该玉米蛋白膜表面结构光滑。
- 王大为张婷婷刘鸿铖崔海月
- 关键词:复合增塑剂
- 挤出处理对玉米粉流变及其成膜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21年
- 采用高温高压挤出改性技术对玉米粉进行质构优化及稳定化处理,通过研究玉米粉粒度、挤出温度和水分质量分数对玉米粉流变特性和成膜特性的影响,确定挤出改性玉米粉的制备工艺参数,并通过分析玉米粉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玉米粉膜结晶结构探究玉米粉的成膜机理。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挤出改性处理能够使玉米粉膜结构致密、膜表面较平整光滑、孔洞明显减少。当玉米粉粒度为120目、挤出温度为165℃、水分质量分数为34%时制备的玉米粉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阻水性以及较低的溶解度,并且此条件下制备的玉米粉成膜液具有较高的黏弹性和较大的触变环面积,体系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此外,挤出改性处理使玉米淀粉由A晶型转变为V晶型,淀粉结晶度下降,部分支链淀粉发生降解生成直链淀粉以及小分子质量支链淀粉,易形成有序性较高的分子链排布状态,改善玉米粉的凝沉性和成膜特性。挤出改性处理还使玉米粉中淀粉、蛋白质、纤维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并且形成强烈而稳定的氢键,有利于分子间形成致密的结构网络。
- 樊红秀李艳霞刘婷婷刘婷婷王大为刘鸿铖
- 关键词:流变学特性分子相互作用
- 超临界CO2萃取奇亚籽油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为高效地提取奇亚籽油,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奇亚籽油最佳工艺条件,考察物料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4个因素对奇亚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并对奇亚籽油进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奇亚籽油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粒度60目、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5h,奇亚籽油萃取率为85.50%。奇亚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88.22%,其中亚麻酸高达69.86%。抗氧化实验表明,奇亚籽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也显示出一定清除效果。
- 高妮娜刘鸿铖樊红秀刘婷婷
- 关键词:超临界CO2萃取脂肪酸组成抗氧化活性
- 猴头菇高品质膳食纤维的制备及理化性质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以提取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HE)多糖和蛋白后所剩残渣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微波辅助酶法(Ultrasound-microwave assisted enzymatic method,UMAE)制备猴头菇高品质膳食纤维(HE-DF_(2))的最佳工艺,并对其结构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物料粒度80目、酶添加量3%、微波温度55℃、超声功率300 W、酶解时间75 min时,HE-DF_(2)的SDF含量为12.89%±0.12%,持油力为(2.05±0.01)g/g、胆固醇吸附能力为(36.84±0.59)mg/g;与参考GB 5009.88-2014《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制备的普通猴头菇膳食纤维(HEDF_(1))相比,HE-DF_(2)内部结构发生改变,产生更多的亲水基团,其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结合水力和胆固醇吸附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并且符合高品质膳食纤维的要求。说明UMAE有利于猴头菇膳食纤维功能性质的改善。
- 徐新乐刘婷婷张闪闪刘鸿铖刘鸿铖王大为
- 关键词:猴头菇理化性质
- 工程认证背景下“食品包装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及探索——以吉林农业大学粮食工程专业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食品包装学”是吉林农业大学粮食工程专业的一门理论和应用实践性较强的重要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具有显著的工程特性。为推进学校粮食工程专业工程认证的开展、提升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工程认证对学生工程能力的要求,以“食品包装学”课程为例,对其进行一系列基于工程认证要求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主要从转变课程教学理念、调整课程教学执行大纲、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多元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及教学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等方面入手。课程教学改革结果表明,“食品包装学”课程经过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解决食品工程的相关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提升效果明显。课程的改革及探索经验可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和持续改进提供一定参考。
- 刘鸿铖樊红秀樊红秀张艳荣刘婷婷
-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食品包装学课程教学
- 玉米蛋白环(组氨酸-脯氨酸)二肽前体的制备及其鉴定(英文)
- 2016年
- 以玉米蛋白为原料,制备活性环(组氨酸-脯氨酸)二肽(cyclo(His-Pro))前体——His-Pro和Pro-His二肽。分别采用碱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提取的玉米γ-醇溶蛋白进行单酶和双酶分步水解,筛选出最佳酶解工艺。采用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分步水解的水解产物中cyclo(His-Pro)前体的含量比其他水解产物要高。采用响应面和L16(4-5)正交试验对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分步水解γ-醇溶蛋白的工艺进行了优化,最佳水解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32 mg/m L,先加入12 100 U/g的碱性蛋白酶水解6.5 h,再加入17 000 U/g的风味蛋白酶于p H7.5、55℃条件下水解6 h。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喷雾质谱法对cyclo(His-Pro)前体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水解产物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脯氨酸-组氨酸二肽(6.88 mg/g)。
- 张艳荣樊红秀刘鸿铖董欣
- 关键词:玉米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