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峰
- 作品数:48 被引量:33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 云南省汉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与肺活量的关系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7~18岁汉族学生人口学因素、形态结构与肺活量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构建解释模型,为提高学生的生长发育和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云南省7 195名7~18岁汉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测量,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构建路径模型。结果年龄、城乡、片区因素对体质量指数(BMI)指数有显著预测作用;年龄、性别和BMI指数对肺活量指数有显著预测作用,模型中人口统计学因素对BMI指数的解释量为34.7%,对肺活量指数的解释量为33.6%。结论形态结构对肺活量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年龄、城乡、地区因素在形态结构与肺活量水平关系中具有显著作用。
- 刘宏常利涛黄达峰吕慧代丽梅李玉洁黄鑫韦蝶心包佑红安维维邓淑珍
-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肺活量汉族
- 云南省中学生身体素质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中学生身体素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云南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13~18岁中学生11946名,测量不同性别、年龄、民族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相关指标及计算合格率,对弱势项目(肺活量、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19年云南省中学生体质测试中整体合格率由高到低的项目依次为耐力跑(99.9%)、50m跑(96.4%)、坐位体前屈(96.4%)、立定跳远(86.1%)、肺活量(76.8%)、引体向上/仰卧起坐(52.5%)。不同民族间比较发现肺活量合格率最高为汉族(85.6%),最低为傣族(47.4%);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合格率最高为佤族(81.9%),最低为纳西族(4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活量项目中,超重肥胖(OR=0.56,95%CI:0.49~0.64)、学校不挤占体育课(OR=0.88,95%CI:0.81~0.97)、一周中肌肉力量锻炼≥4次(OR=0.67,95%CI:0.58~0.77)体测合格率更高,而低体重(OR=3.78,95%CI:3.31~4.56)体测合格率更低;引体向上/仰卧起坐项目中,上体育课时感觉出汗(OR=0.87,95%CI:0.76~0.99)、学校不挤占体育课(OR=0.87,95%CI:0.80~0.93)、每天上课间操次数超过两次(OR=0.76,95%CI:0.67~0.88)体测合格率更高,而低体重(OR=2.10,95%CI:1.73~2.55)、超重肥胖(OR=OR=1.25,95%CI:1.13~1.38)、每天体育锻炼不超过1 h(OR=1.11,95%CI:1.02~1.20)体测合格率更低。结论引体向上和肺活量是云南省中学生身体素质弱势项目,今后政府、学校、家庭应加强合作,积极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确保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均衡发展。
- 邓淑珍张金娇谭敏顾薇黄达峰韦蝶心张丽芳刘春艳尹子光
- 关键词:中学生身体素质
- 2006-2013年云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近8年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和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2006-2013年云南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云南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60.52%,发病人数占全部发病人数的72.62%,死亡21人。798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为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3-5月(44.73%)是事件的高发期;农村小学(54.02%)是事件的高发场所,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35 132例,占60.51%);托幼机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食物中毒(7例)和乙脑(4例)是患者主要死因,死亡病例仅出现在乡镇学校,网络直报及时率仅为23.25%,但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疫苗可控传染病占87.60%,提示疫苗针对疾病为传染病疫情发生的主要构成,免疫规划仍是我省传染病防治的薄弱环节之一;早报告是控制突发事件的关键。
- 邓淑珍黄达峰代丽梅韦蝶心刘春艳常利涛
-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
- 云南省汉族中学生2000—2014年体质健康动态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分析2000—2014年云南省汉族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2000,2005,2010和2014年4次云南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13~18岁汉族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动态分析,并分析个人、学校和社会因素等对体质健康的影响。结果 2000,2005,2010和2014年云南省汉族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分别为98.92%,94.44%,92.48%和91.01%,农村高于城市,女生高于男生(除2010年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2014年初中生体质健康及格率(92.37%)高于高中生(89.66%),社会经济水平"中"地区的学生(93.97%)高于"差"地区的学生(88.41%),非超重肥胖学生(93.87%)高于超重肥胖学生(70.45%),每天看电视、用计算机和玩电子游戏时间≤2 h的学生(91.71%)高于〉2 h的学生(88.3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超重肥胖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的比例高于非超重肥胖学生(OR=6.071),每天看电视、用计算机和玩电子游戏时间〉2 h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的比例高于≤2 h的学生(OR=1.483)。结论云南省汉族中学生近15年来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并受营养状况和静态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 黄鑫常利涛黄达峰安维维陈露魏熙晶
- 关键词:肺活量体育运动
- 云南省七个民族学生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与形态发育的关系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7个民族学生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与形态发育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和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云南省7个民族学生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对身高、体重、胸围和维尔维克指数的影响。结果男生性成熟年龄晚于女生,2014年云南省7个民族女生月经初潮半数年龄最小为汉族(12.28岁)、傣族(12.40岁),最大为哈尼族(13.06岁)、傈僳族(13.04岁),男生首次遗精半数年龄最小为佤族(13.43岁)、纳西族(14.01)岁,最大为傈僳族(15.29岁)、哈尼族(14.60岁);女生来潮组的形态发育状况好于未来潮组(P值均<0.05),男生已遗精组与未遗精组的差异,只有部分项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针对不同性别、种族、地域特点,适时适量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膳食营养,改变不合理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强化体育锻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
- 谭敏韦蝶心常利涛黄达峰吕慧
- 关键词:月经初潮遗精体重
- 云南省汉族学生身体素质敏感期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和探讨云南省汉族学生运动素质现状及敏感期的特点,为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南省2014年7~22岁8795名汉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每个年龄段的运动素质,如50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斜身引体、引体向上和握力、50 m×8往返跑、1000 m/800 m跑和坐位体前屈等反映身体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等素质的相关指标进行研究。采用年增长率(x±s)的方法,计算各项身体素质的敏感期临界值和敏感期年龄。比较各项身体素质发展在不同素质的年龄和性别的差异。结果总体而言,除柔韧指标外,云南汉族学生的身体素质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仅柔韧素质和耐力成绩(13~22岁),女生成绩优于男生,其余均反之,尤其是在性发育成熟的14~22岁;各项身体素质的敏感年龄女生均比男生提前约2年;云南汉族学生的身体素质敏感年龄主要集中在小学年龄段(7~12岁)(69.70%),其次是初中阶段(13~15岁)(27.27%);各项身体素质中速度素质敏感年龄出现相对较早(7~9岁)、力量素质的敏感年龄出现相对靠后(10~14岁),随后是柔韧素质的敏感年龄是12~14岁、耐力素质的敏感年龄出现最晚为14~21岁;从敏感项次来说,速度素质的敏感项次最多(12次),而耐力素质的敏感项次最少(仅为4次)。结论根据云南省汉族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敏感期特点,尤其是耐力素质下降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措施。
- 张剑宇谭敏张耀武季洪常利涛黄达峰邓淑珍
- 关键词:身体素质汉族学生敏感期
- 云南某高中特发性脊柱侧弯疑似症状检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了解并分析高中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疑似症状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防制该病提出建议。方法收集2013—2019年云南省某一级一类高中高二学生体检数据,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卡方检验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AIS疑似症状检出859人,检出率12.18%,其中男生检出率8.65%,女生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88,P<0.01)。在低体质量组、正常低值组、正常高值组男女生AIS疑似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不同BMI组AIS疑似症状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体质量组检出率高于正常高值组、超重组、肥胖组(P<0.01)。文科生AIS疑似症状检出率13.87%,高于理科生的11.26%(χ^(2)=8.015,P<0.01);文科女生检出率16.76%,高于理科女生的13.98%(χ^(2)=4.120,P<0.05)。AIS疑似症状检出两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身高、舒张压、体质量、裸眼视力均是AIS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IS疑似症状检出率在文科女生、BMI相对低者中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应针对这些学生开展腰背部体育锻炼及健康教育。
- 张丽芳邓淑珍刘春艳韦蝶心黄达峰常利涛代丽梅
- 关键词:脊柱侧凸体格检查统计学
-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户外活动及近距离用眼对近视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近视流行趋势,探讨户外活动及近距离用眼对近视的影响,为早期近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云南省3个县/市的1782名中小学生进行基线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2021年10月进行第1次随访获取1691份有效样本;2023年5月进行第2次随访获取1367份有效样本。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探讨中小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2020,2021及2023年总体近视检出率分别为52.64%,61.62%和69.35%,呈增长趋势(χ^(2)_(趋势)=91.77,P<0.05)。广义估计方程进行多因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年龄(OR=1.31),女生(OR=1.76),哈尼族(OR=0.75)、白族(OR=0.69),父母近视(OR=1.97~2.29),父母因作业/补习经常挤占减少孩子运动时间(OR=1.35),每周球类运动≤1,2~3次(OR值分别为1.27,1.20),课间在教室内读写(OR=1.27),偶尔阳光直射下阅读(OR=1.20),家中读写仅用台灯(OR=0.71),近距离用眼≥1 h休息一次(OR=1.23)与中小学生近视均有关(P值均<0.05)。结论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户外活动水平及近距离用眼行为习惯不佳,改善相关环境及行为因素可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
- 李佩谦黄达峰张金娇马子雪李茜茜罗筱肖洁黄莹
- 关键词:近视少数民族
- 2008—2017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主要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手足口病动态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云南省10年疫情和病原检测资料。结果 10年来,该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呈现出隔年高发的特点;每年4、5、6月出现发病高峰,10月后手足口疫情会有"翘尾"的现象;玉溪、昆明、红河等地是本省手足口病高发地区;病例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散居儿童病例构成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幼托儿童和学生稳中有降;其它肠道病毒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 2008—2017年云南省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地区聚集性和人群分布特点,病原谱也有所变化,相关部门要加强该病的监测和防控。
- 刘春艳常利涛黄达峰韦蝶心张丽芳邓淑珍
- 云南省1985—2014年汉族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趋势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分析1985—2014年云南省汉族儿童青少年的生长长期变化,为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85、1995、2005和2014年4次云南省7~18岁汉族学生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月经初潮(女)和首次遗精(男)年龄以及坐高/身高指数资料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近30 a来,7~18岁城男、乡男、城女和乡女的身高平均增幅分别为6.8,9.0,4.9,7.2 cm,体重平均增幅分别为8.9,7.6,5.2,5.0 kg。2014年男生首次遗精和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分别较1995或1985年提前了0.29岁和1.10岁。30 a间,城男、乡男、城女和乡女BMI平均增幅分别为2.2,1.4,1.3,0.8 kg/m2。2014年云南省汉族城男、乡男、城女和乡女成年身高分别比1985年增高了3.5,4.6,1.4,2.8 cm。结论云南省汉族儿童青少年儿童期生长水平提高、青春期提前、身材比例变化、成年身高增长,步入生长长期趋势轨道。应加强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 黄鑫常利涛黄达峰安维维
-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儿童青少年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