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利涛

作品数:87 被引量:562H指数:14
供职机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10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0篇少年
  • 20篇青少年
  • 19篇民族
  • 17篇儿童
  • 13篇少数民族
  • 13篇流行病
  • 13篇流行病学
  • 8篇营养
  • 8篇公共卫生
  • 8篇发育
  • 6篇生长发育
  • 6篇近视
  • 6篇儿童青少年
  • 5篇身高
  • 5篇体格
  • 5篇汉族
  • 5篇肥胖
  • 4篇血压
  • 4篇营养状况
  • 4篇影响因素

机构

  • 85篇云南省疾病预...
  • 21篇云南省教育厅
  • 9篇中国疾病预防...
  • 9篇昆明医科大学
  • 5篇昆明理工大学
  • 4篇大理大学
  • 2篇楚雄师范学院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普洱市疾病预...
  • 2篇昆明市儿童医...
  • 2篇玉溪市红塔区...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昆明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云南省药物依...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86篇常利涛
  • 38篇黄达峰
  • 25篇杨云娟
  • 23篇刘宏
  • 23篇韦蝶心
  • 22篇邓淑珍
  • 19篇代丽梅
  • 18篇黄鑫
  • 17篇陈露
  • 14篇安维维
  • 11篇刘春艳
  • 8篇张丽芳
  • 8篇吕慧
  • 7篇李玉洁
  • 6篇包佑红
  • 5篇戴璟
  • 5篇伏晓庆
  • 4篇李娟
  • 4篇谭敏
  • 4篇谭敏

传媒

  • 27篇中国学校卫生
  • 9篇中国校医
  • 7篇现代预防医学
  • 4篇中国健康教育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儿童保健...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卫生软科学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年份

  • 8篇2024
  • 9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19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2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省汉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与肺活量的关系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7~18岁汉族学生人口学因素、形态结构与肺活量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构建解释模型,为提高学生的生长发育和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云南省7 195名7~18岁汉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测量,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构建路径模型。结果年龄、城乡、片区因素对体质量指数(BMI)指数有显著预测作用;年龄、性别和BMI指数对肺活量指数有显著预测作用,模型中人口统计学因素对BMI指数的解释量为34.7%,对肺活量指数的解释量为33.6%。结论形态结构对肺活量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年龄、城乡、地区因素在形态结构与肺活量水平关系中具有显著作用。
刘宏常利涛黄达峰吕慧代丽梅李玉洁黄鑫韦蝶心包佑红安维维邓淑珍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肺活量汉族
2006-2013年云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近8年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和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2006-2013年云南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云南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60.52%,发病人数占全部发病人数的72.62%,死亡21人。798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为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3-5月(44.73%)是事件的高发期;农村小学(54.02%)是事件的高发场所,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35 132例,占60.51%);托幼机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食物中毒(7例)和乙脑(4例)是患者主要死因,死亡病例仅出现在乡镇学校,网络直报及时率仅为23.25%,但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疫苗可控传染病占87.60%,提示疫苗针对疾病为传染病疫情发生的主要构成,免疫规划仍是我省传染病防治的薄弱环节之一;早报告是控制突发事件的关键。
邓淑珍黄达峰代丽梅韦蝶心刘春艳常利涛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
云南省汉族中学生2000—2014年体质健康动态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2000—2014年云南省汉族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2000,2005,2010和2014年4次云南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13~18岁汉族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动态分析,并分析个人、学校和社会因素等对体质健康的影响。结果 2000,2005,2010和2014年云南省汉族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分别为98.92%,94.44%,92.48%和91.01%,农村高于城市,女生高于男生(除2010年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2014年初中生体质健康及格率(92.37%)高于高中生(89.66%),社会经济水平"中"地区的学生(93.97%)高于"差"地区的学生(88.41%),非超重肥胖学生(93.87%)高于超重肥胖学生(70.45%),每天看电视、用计算机和玩电子游戏时间≤2 h的学生(91.71%)高于〉2 h的学生(88.3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超重肥胖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的比例高于非超重肥胖学生(OR=6.071),每天看电视、用计算机和玩电子游戏时间〉2 h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的比例高于≤2 h的学生(OR=1.483)。结论云南省汉族中学生近15年来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并受营养状况和静态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黄鑫常利涛黄达峰安维维陈露魏熙晶
关键词:肺活量体育运动
1起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2023年
目的对云南省陇川县1起感染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Delta变异株的学校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该传染病在聚集性场所的传播模式和指标,为学校COVID-19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调查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21年12月陇川县某中学1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资料。使用频数(n)描述病例三间分布,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根据暴露史估算潜伏期和代间距,数据正态性检验使用Z评分和Shapiro-Wilk检验。结果该聚集性疫情总罹患率2.32%(37/1594),班级罹患率2.08%~46.43%,宿舍罹患率16.67%~100%。二代病例占67.57%(25/37),首发病例宿舍续发率100%(4/4)、班级续发率45.45%(25/55);主动就诊占5.41%(2/37),密接筛查占94.59%(35/37);宿舍发病率16.67%~100%。病例症状依次为咽痛12例(57.14%)、咳嗽9例(42.85%)、鼻塞6例(28.57%)、头疼5例(23.81%)、发热4例(19.05%)、咳痰4例(19.05%)、流涕/喷嚏3例(14.29%)、乏力1例(4.76%)、头晕1例(4.76%)、腹泻1例(4.76%)、胃痛1例(4.76%)。该起COVID-19疫情病例潜伏期为2~8 d,平均为(5.94±1.58)d,众数6.5 d,中位数6.5 d,四分位数间距1.38 d;代际间距分布范围为1~5 d,平均为(3.25±1.03)d,众数3 d,中位数3 d,四分位数间距1.66 d。基因测序显示与国内前期疫情无关联,基因谱共4个代际,突变位点42~45个,传代时间7 d。结论Delta变异新冠病毒传代时间短,传播力强。聚集是其流行的主要表现形式,寄宿制学校尤为明显。潜伏期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可作为传染源导致传播和流行。
张丽芳韩继周何志群赵世文张勇付朝智杨云娟常利涛尹洁
关键词:疾病暴发流行流行病学
2012—2022年云南省边境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边境地区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有效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收集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2012—2022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2012—2022年云南省边境地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52起,累积报告病例31020例、死亡110例,总体罹患率0.94%,总体病死率0.35%。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75.2%和22.1%。传染病暴发高发期为6月、11月,食物中毒高发期为5—7月。引发事件的原因主要为水痘、新冠病毒感染和野生菌中毒,分别占21.0%、17.7%、9.5%;引起死亡最多的为野生菌中毒,53例,占48.2%。学校(47.7%)和社区/村(27.7%)是传染病暴发的主要场所。德宏州报告的事件数为192起,占总事件数的42.7%,报告的病例数为13644例,占总病例数的44.0%。12个(48.0%)边境县(市)报告境外输入传染病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6起,输入来源为缅甸和老挝,分别占93.7%和6.3%;输入病种主要为登革热、新冠病毒感染和基孔肯雅热,分别占31.3%、31.3%、18.8%,境外输入传染病相关事件高发期为7—9月。结论云南省边境地区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和食物中毒为主,夏、冬季为高发季节,主要病因为水痘、新冠病毒感染、登革热,主要死因为野生菌中毒。学校和社区是传染病暴发防控的重点场所。建议边境地区加强重点疾病及传播媒介的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重点关注与缅甸接壤地区传染病跨境输入防控。
邬志薇林燕郑尔达何继波常利涛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边境地区
云南省七个民族学生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与形态发育的关系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7个民族学生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与形态发育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和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云南省7个民族学生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对身高、体重、胸围和维尔维克指数的影响。结果男生性成熟年龄晚于女生,2014年云南省7个民族女生月经初潮半数年龄最小为汉族(12.28岁)、傣族(12.40岁),最大为哈尼族(13.06岁)、傈僳族(13.04岁),男生首次遗精半数年龄最小为佤族(13.43岁)、纳西族(14.01)岁,最大为傈僳族(15.29岁)、哈尼族(14.60岁);女生来潮组的形态发育状况好于未来潮组(P值均<0.05),男生已遗精组与未遗精组的差异,只有部分项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针对不同性别、种族、地域特点,适时适量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膳食营养,改变不合理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强化体育锻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
谭敏韦蝶心常利涛黄达峰吕慧
关键词:月经初潮遗精体重
云南省汉族学生身体素质敏感期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和探讨云南省汉族学生运动素质现状及敏感期的特点,为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南省2014年7~22岁8795名汉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每个年龄段的运动素质,如50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斜身引体、引体向上和握力、50 m×8往返跑、1000 m/800 m跑和坐位体前屈等反映身体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等素质的相关指标进行研究。采用年增长率(x±s)的方法,计算各项身体素质的敏感期临界值和敏感期年龄。比较各项身体素质发展在不同素质的年龄和性别的差异。结果总体而言,除柔韧指标外,云南汉族学生的身体素质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仅柔韧素质和耐力成绩(13~22岁),女生成绩优于男生,其余均反之,尤其是在性发育成熟的14~22岁;各项身体素质的敏感年龄女生均比男生提前约2年;云南汉族学生的身体素质敏感年龄主要集中在小学年龄段(7~12岁)(69.70%),其次是初中阶段(13~15岁)(27.27%);各项身体素质中速度素质敏感年龄出现相对较早(7~9岁)、力量素质的敏感年龄出现相对靠后(10~14岁),随后是柔韧素质的敏感年龄是12~14岁、耐力素质的敏感年龄出现最晚为14~21岁;从敏感项次来说,速度素质的敏感项次最多(12次),而耐力素质的敏感项次最少(仅为4次)。结论根据云南省汉族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敏感期特点,尤其是耐力素质下降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措施。
张剑宇谭敏张耀武季洪常利涛黄达峰邓淑珍
关键词:身体素质汉族学生敏感期
云南白族儿童30年青少年体格生长发育指标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1985-2014年30年间中国白族儿童青少年体格生长发育和营养改善情况,评价并提出改善白族儿童青少年目前生长发育和营养现状的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大理州随机抽取2个县12所中小学7~18岁白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WHO-2006标准,对1985-2014年间历次参加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学生进行生长迟缓和消瘦检出率的变化情况的比较,并分析2000-2014年间学生体格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结果白族7~18岁学生营养不良率全面下降。1985年、2000年、2010年和2014年7~18岁男生生长迟滞率分别为20.0%、16.2%、7.9%和4.3%,消瘦率分别为12.6%、8.1%、11.7%和8.6%,营养不良率分别为32.6%、24.3%、19.6%和12.9%;7~18岁女生生长迟滞率分别为21.3%、14.7%、8.9%和4.0%,消瘦率分别为8.4%、5.7%、8.9%和6.5%,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9.8%、20.4%、17.8%和10.5%。2000-2014年15年间白族男、女生身高发育的突增期为12~14岁和10~12岁,女生比男生提前2年进入突增高峰年龄。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白族18岁身高性差分别为10.04cm、12.27 cm、12.30 cm和12.82 cm男女生身高突增值和突增幅度全距均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学生体重指数(BMI)的变化较为平稳。结论白族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显著持续改善,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处于旺盛的正向生长。
杨云娟常利涛陈露魏熙晶
关键词:白族青少年生长发育营养
云南省1985—2014年纳西族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趋势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1985—2014年云南省纳西族儿童青少年的生长长期变化,为促进其体质与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85,1995,2005和2014年4次云南省7~18岁纳西族学生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和身高最大增长年龄(MIA)等资料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近30年来,7~18岁纳西族男、女生身高平均增加5.7 cm和4.7 cm,体重平均增加6.4 kg和5.8 kg,MIA提前2.56岁和0.06岁,18岁男、女生成年身高平均增加3.4 cm和2.6 cm。2005—2014年纳西族男、女生BMI平均增加0.6 kg/m2和0.4 kg/m2。纳西族成年身高性差从1985年的12.8 cm增大至2014年的13.6 cm。结论云南省纳西族儿童青少年出现生长长期趋势,应加强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黄鑫常利涛黄达峰
关键词:身高体重青春期发育
中国傈僳族儿童青少年营养发展趋势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2005-2014年10年间中国傈僳族儿童青少年体格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并提出改善傈僳族儿童青少年目前生长发育和营养现状的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怒江州3个县随机抽取24所中小学7~18岁傈僳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WHO-2006标准,对2005-2014年间历次参加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学生进行学生体格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以及生长迟缓和消瘦检出率的变化情况的比较。结果2005-2014年傈僳族男、女生的营养不良率从48.84%和41.13%下降到30.96%和23.41%。其中2005、2010年和2014年男生生长迟滞率分别为43.22%、35.54%和25.80%;女生分别为38.15%、33.56%和20.30%。2005、2010年和2014年傈僳族18岁身高性差分别为8.94cm、9.96cm和11.28cm。结论傈僳族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学生营养不良问题仍很严重。针对学生营养不良和性差〈13cm等问题,建议开展人群的营养与健康教育干预工作,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和促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开展,深度挖掘傈僳族成年身高的增长潜力。
杨云娟常利涛陈露魏熙晶
关键词:傈僳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营养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